“学习互助小组”以一种左奇函未曾预料的方式,悄然融入了他的生活。
第一次正式“互助”地点定在了学校图书馆的安静阅览区。左奇函带着几分新奇和忐忑到达时,杨博文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了课本和笔记,阳光透过玻璃,在他低垂的眼睫上跳跃。
“来了?”杨博文听到动静,抬起头,语气平淡地打了个招呼。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接进入正题,“先从数学开始,你的函数部分基础不牢。”
左奇函在他对面坐下,看着杨博文推过来的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要点,顿时有点头大。“杨老师,要不要这么严肃啊……”他小声嘀咕。
“学习需要专注。”杨博文看了他一眼,眼神没什么波澜,却自带一种让人无法反驳的气场。
左奇函撇撇嘴,认命地拿起笔。起初,他还有些心不在焉,习惯性地想找点话题,但杨博文讲解题目时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那种纯粹的、对知识本身的专注,不知不觉地将左奇函吸引了过去。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解一道题可以有如此严谨的逻辑和巧妙的方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或者蒙答案。杨博文的思路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轻易剖开题目的表象,直抵核心。
“这里,你代换错了公式。”杨博文用笔尖点了点左奇函草稿纸上的某处,身体微微前倾。
一股淡淡的、熟悉的清冽气息随之靠近。左奇函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头:“哦,哦,我看错了。”
“这个题型常考,记住这个变形。”杨博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笃定。
偶尔,左奇函也会履行他“社交导师”的职责。
“杨博文,你不能总这样。”在一次休息间隙,左奇函咬着笔头,看着对面依旧坐得笔直的人,“别人跟你打招呼,你不能只是‘嗯’一声,或者点个头就算了。”
杨博文抬眼看他,似乎在思考:“那应该怎样?”
“至少回一句‘你好’吧?或者问问‘吃了吗’、‘作业写完了吗’之类的?”左奇函试图传授他的人际交往秘籍,“要有点互动!就像现在,你可以问我,‘左奇函,你渴不渴?’”
杨博文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建议,然后,他真的开口了,语气带着点生硬的尝试:“左奇函,你渴不渴?”
左奇函愣了一下,随即噗嗤笑出声:“对!就是这样!虽然听起来像机器人念台词,但算是有进步!”他看着杨博文微微蹙眉,似乎不理解这有什么好笑的样子,觉得这家伙有时候真是耿直得可爱。
他们的互助地点有时也会换到放学后的空教室。深秋的傍晚,天色暗得早,教室里亮着白色的荧光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一次物理补习,左奇函被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题难住了,无论杨博文怎么变换角度讲解,他总觉得隔着一层纱。
“这里,楞次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杨博文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重新画图。他讲得很耐心,但左奇函的思维好像卡在了某个点,就是转不过弯来。
“等等,等等,为什么是阻碍相对运动?不是促进吗?”左奇函挠着头,一脸困惑。
杨博文看着他纠结的样子,沉默了一下,然后忽然站起身,走到了左奇函的身边坐下。
原本宽敞的两人座位,因为他的靠近而瞬间变得有些拥挤。左奇函甚至能感觉到他坐下时带来的微弱气流,以及他身上那股清冽气息更加清晰地笼罩过来。
“看这里。”杨博文没有看他,目光专注地落在草稿纸上,他伸出修长的手指,点在图形的一个关键位置,“导体棒在向右运动,磁场穿过回路的方向是向里的,根据右手定则……”
他的声音在极近的距离响起,低沉而清晰,带着温热的气息,拂过左奇函的耳廓。
左奇函的呼吸一滞,所有的注意力都不受控制地从题目上移开,落在了身边这个人身上。他能看到杨博文低垂的、浓密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能看到他挺直的鼻梁,和微微抿着的、颜色偏淡的嘴唇;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好闻的、混合着一点点墨水和阳光的味道。
太近了。
近到左奇函能数清他睫毛的根数,近到能感受到他手臂隔着校服传来的微弱体温,近到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那失了节奏、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声。
砰咚、砰咚、砰咚……
声音大得他怀疑杨博文也能听见。
“……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应该是向外的,以此来阻碍原磁场的变化,明白了吗?”杨博文讲解完,终于抬起头,看向左奇函。
他的眼睛很黑,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带着询问的神色。
左奇函猛地回神,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他慌乱地移开视线,盯着草稿纸上那些他刚刚根本没听进去的符号和线条,含糊地应道:“啊……明、明白了……”
明白什么?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杨博文靠近时放大的五官,和他自己那震耳欲聋的心跳声。
杨博文似乎没有察觉他的异常,只是点了点头:“那你自己把这道题重新做一遍。”说完,他便起身,回到了对面的座位,重新拿起自己的书看了起来,仿佛刚才那个近距离的接触再平常不过。
左奇函却久久无法平静。他握着笔,手指微微发颤,草稿纸上的字迹都有些歪斜。他偷偷抬眼,看向对面已经恢复清冷姿态的杨博文。
灯光下,他的侧脸轮廓清晰而安静。
左奇函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他对杨博文的感情,早已超出了最初的好奇和那份因为秘密而生的窃喜。这种因为靠近而失控的心跳,这种想要触碰又慌忙缩回手的悸动,分明就是……
喜欢。
他喜欢杨博文。
这个认知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里炸开,让他既惶恐,又带着一种隐秘的、无法言说的甜蜜。
与此同时,在张桂源的家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啊啊啊!小瑞瑞!这个受力分析到底怎么画啊!”张桂源抱着脑袋,痛苦地哀嚎。
张函瑞坐在他旁边,耐心地指着课本:“你先确定研究对象,然后把所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都找出来……”
“重力、支持力……还有呢?摩擦力有没有?方向呢?”张桂源眉头拧成了疙瘩。
张函瑞看着他苦恼的样子,心里软成一片。他喜欢这样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光,喜欢张桂源依赖他的感觉,哪怕只是因为学习。
“这里,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方向是……”张函瑞凑近一些,仔细地讲解着。他能闻到张桂源身上淡淡的汗味和洗衣粉的味道,和他的人一样,简单又阳光。
张桂源听懂了,恍然大悟,高兴地一拍桌子:“原来是这样!小瑞瑞你太厉害了!”他转过头,笑容灿烂地看着张函瑞,毫无阴霾。
张函瑞看着他的笑容,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像是空了一块。他多么希望,这份笑容,这份依赖,能永远属于他,并且,只属于他一个人。
“懂了就快写吧。”张函瑞低下头,掩饰住眼底翻涌的情绪,轻声催促道。
他的喜欢,是安静的守候,是藏在习题讲解和日常关心里,不敢宣之于口的秘密。
而在图书馆的角落,或者空荡的教室里,左奇函的喜欢,则在一次次有意无意的靠近,和那因为一道难题而失控的心跳距离中,悄然滋长,愈发清晰。
补习时光,成了左奇函高中生活里,最特别也最心动的一段记忆。他依旧是个学渣,依旧在为成绩苦恼,但因为身边有了那个清冷又专注的身影,连最枯燥的公式,似乎都染上了一层别样的光彩。
他知道前路还很长,成绩的差距,性格的迥异,都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现实问题。但此刻,他愿意沉溺在这份因为“互助”而得以靠近的、带着奶茶甜香和书本墨香的心动里。
哪怕,只是他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