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燕归尔泰:江湖路远,与君同归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第十五章 渡口疑云

燕归尔泰:江湖路远,与君同归

渡船靠岸时,暮色已染透江面。三人踏着跳板上岸,江风卷着水汽扑面而来,带着几分凉意。小燕子裹了裹衣襟,看着远处渐次亮起的渔火,忽然道:“刚才苏姑娘好像有话想跟我们说,是不是被她爹爹打断了?”

尔泰回想苏婉儿方才欲言又止的神色,点头道:“或许吧。不过她既没说,想必不是急事。”

箫剑却望着画舫消失的方向,眉头微蹙:“那位苏知府,看着不像寻常文官。”

“怎么说?”尔泰问道。

“他手指关节有厚茧,虎口处有长期握刀的痕迹,不像是握笔杆磨出来的。”箫剑道,“而且他看我们的眼神,虽温和却带着审视,倒像是军中出身。”

小燕子听得咋舌:“当官的不都该是文质彬彬的吗?”

“世事无绝对。”箫剑笑了笑,“或许是我多心了。先找个地方歇脚吧。”

岸边的镇子叫“临江镇”,因依江而建得名。三人找了家临江的客栈住下,客栈二楼的房间正对着江面,推开窗就能闻到江水的气息。

晚膳时,店小二端上一盘清蒸鲥鱼,笑着说:“客官尝尝我们这儿的招牌菜,这鲥鱼是刚从江里捞上来的,鲜得很!”

小燕子夹了一筷子,鲜美的滋味在舌尖化开,顿时眉开眼笑:“比苏州的鱼还好吃!”

正吃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三人探头看去,只见几个官差正押着个披头散发的汉子往外走,汉子嘴里还不停喊着:“我没偷!我真的没偷官银!”

“又抓小偷?”小燕子嘀咕道。

店小二在一旁收拾碗筷,闻言叹了口气:“不是小偷,是被怀疑偷了漕运的官银。这几日临江镇不太平,漕运局刚运过一批官银,据说少了一箱,官府正四处抓人呢。”

“官银失窃?”尔泰和箫剑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蹊跷。

次日清晨,三人打算继续赶路,刚走出客栈,就看到一群官差围着个老渔翁盘问。老渔翁吓得瑟瑟发抖,手里还提着个空空的鱼篓。

“说!昨天是不是你在漕运码头附近打鱼?有没有看到可疑的人?”官差厉声问道。

“我、我就是打了一辈子鱼,哪见过什么可疑的人啊……”老渔翁结结巴巴地说。

小燕子看不下去,上前道:“你们怎么能这么凶?老爷爷看着就不是坏人!”

官差瞪了她一眼:“小姑娘家别多管闲事!这是公务!”

箫剑上前一步,挡在小燕子身前,对官差拱手道:“官爷,老人家年纪大了,有话好好说。不知漕运官银失窃,可有什么线索?”

“线索?”官差没好气道,“要是有线索,还用来回盘问吗?只知道失窃当晚,有人看到码头附近有艘乌篷船鬼鬼祟祟的,至于船往哪去了,谁也说不清。”

尔泰心里一动:“乌篷船?是本地的渔船吗?”

“不好说,临江镇的渔船多着呢。”官差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你们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

三人离开人群,小燕子不解道:“官银不是有官兵护送吗?怎么还会被偷?”

“或许是监守自盗。”箫剑沉声道,“漕运的水,深着呢。”

正说着,忽然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对着江面指指点点。三人挤进去一看,只见江面上漂着个木箱,箱子盖敞着,里面空空如也,箱体上还印着漕运局的火漆印。

“这不是装官银的箱子吗?”有人惊呼。

“看来官银是被人从水里运走的……”

尔泰盯着那木箱看了片刻,忽然道:“这箱子的锁扣是被利器撬开的,而且撬痕很新,不像是老手所为。”

箫剑也点头:“而且箱子漂在这儿太过明显,像是故意让人发现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此事不简单。

回到客栈,小燕子趴在窗边看江景,忽然指着远处道:“你们看,那艘船是不是昨天苏知府的画舫?”

尔泰和箫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江面上果然停着一艘画舫,虽隔得远,却能看出与苏知府那艘极为相似。画舫周围还停着几艘小船,似乎在打捞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小燕子好奇道。

箫剑的脸色渐渐凝重:“若我没猜错,他们在找失窃的官银。”

“苏知府不是回乡省亲吗?怎么会在这里打捞官银?”小燕子更糊涂了。

尔泰沉吟道:“或许,他根本不是回乡省亲。”

正说着,客栈门被推开,几个官差走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昨天在渡口盘问老渔翁的那个。官差的目光在客栈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尔泰三人身上。

“你们三个,跟我们走一趟!”官差语气不善。

“我们又没犯法,为什么要跟你们走?”小燕子立刻道。

“有人举报,说你们昨天在码头附近徘徊,形迹可疑,与官银失窃案有关!”官差道,“少废话,跟我们回衙门问话!”

尔泰知道争辩无用,对箫剑和小燕子使了个眼色,道:“我们跟你们走。”

被带到临江镇衙门时,正遇上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里面出来——竟是苏婉儿。

苏婉儿看到他们被官差押着,吃了一惊:“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苏姑娘,”尔泰道,“我们被怀疑偷了官银,被抓来问话。”

“胡说!”苏婉儿立刻对押解的官差道,“他们是我的朋友,绝不可能偷官银!快放了他们!”

官差面露难色:“苏姑娘,这是知府大人的命令……”

“我爹在哪?我去跟他说!”苏婉儿说着,转身就往里走。

没过多久,苏知府就亲自出来了,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误会,都是误会。让三位受惊了。”

“爹,到底怎么回事?”苏婉儿问道。

苏知府叹了口气:“说来惭愧,此次我并非回乡省亲,而是奉旨查漕运官银失窃案。没想到刚到临江镇,就遇上了三位。”他看向尔泰三人,“方才是手下人鲁莽,还望三位海涵。”

尔泰拱手道:“知府大人客气了。不知我们能否帮上什么忙?”

苏知府眼睛一亮:“哦?三位愿意帮忙?”

“我们也略懂些查案的门道。”箫剑道,“或许能帮上一二。”

苏知府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三位里面请,我详细跟你们说说案情。”

走进衙门后堂,苏知府屏退左右,才说起官银失窃的经过。原来这批官银是要运往京城的军饷,共五十箱,途经临江镇时停靠码头,夜里却发现少了一箱。码头守卫说,当晚只看到一艘乌篷船在附近停留过,没看清船上的人。

“那箱官银重约百斤,若要运走,定需船只。”苏知府道,“我们在江里捞到了空箱,却没找到官银,想必是被人转移了。”

尔泰想起江面上的画舫,问道:“大人的画舫,一直在江上打捞吗?”

“正是。”苏知府道,“我怀疑官银被沉在了江底。”

“未必。”箫剑道,“沉银需用重物捆绑,若真沉了,不会只漂出空箱。依我看,空箱是故意丢弃的,官银早就被运上岸了。”

“那会藏在何处?”苏婉儿问道。

尔泰看向窗外的江面,忽然道:“临江镇有处废弃的盐仓,离码头不远,据说有暗道通往江边,会不会藏在那里?”

苏知府一愣:“你怎么知道那里有暗道?”

“昨晚听客栈的店小二说的,是本地的老典故了。”尔泰道。

苏知府眼睛一亮:“有道理!我竟没想到!来人,备船!去废弃盐仓!”

一行人乘船来到废弃盐仓时,天色已近黄昏。盐仓早已破败,门口杂草丛生,透着股阴森气。

“小心点,里面可能有人。”苏知府示意官差们警戒,自己则和尔泰三人慢慢走了进去。

盐仓里弥漫着一股咸腥味,角落里堆着些破旧的麻袋。箫剑走到一面墙前,用手敲了敲,墙壁发出空洞的声响。

“果然有暗道。”他道。

官差们上前,合力推开墙壁,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隐约传来脚步声。

“里面有人!”苏知府低喝一声,“追!”

官差们举着火把追了进去,尔泰三人也紧随其后。暗道狭窄而曲折,尽头竟是一处临江的峭壁,峭壁下停着一艘乌篷船,几个蒙面人正将一个沉甸甸的箱子往船上搬。

“抓住他们!”苏知府大喊。

蒙面人见状,立刻跳上船,划着船就想逃。尔泰眼疾手快,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用力掷了过去,正好砸中船桨。船桨应声断裂,乌篷船在江面上打了个转。

官差们立刻乘船追上去,很快就将蒙面人制服,夺回了那箱官银。

看着失而复得的官银,苏知府长舒一口气,对尔泰三人拱手道:“多谢三位相助,不然这官银恐怕就追不回来了!”

“举手之劳。”尔泰道。

小燕子看着被押走的蒙面人,好奇道:“他们是谁啊?为什么要偷官银?”

苏知府沉声道:“看他们的身手,像是漕运局的人,想必是监守自盗。此事我会上奏朝廷,严查到底。”

夕阳落在江面上,给江水镀上了一层金箔。苏婉儿看着尔泰,忽然笑道:“没想到你们不仅会武功,还这么会查案。”

“只是运气好罢了。”尔泰笑了笑。

箫剑望着远处的江面,若有所思道:“这临江镇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啊。”

苏知府闻言,神色也凝重了几分。

当晚,苏知府在衙门设了宴席,感谢尔泰三人的相助。席间,苏婉儿说起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在军营长大,所以才学了些武功,众人这才明白她为何身手不凡。

“那苏姑娘以后打算一直跟着知府大人查案吗?”小燕子问道。

苏婉儿笑了笑:“我爹说,等此案了结,就送我去苏州,跟一位女先生学书画。”

“苏州?”小燕子眼睛一亮,“我们也在苏州住过!那里可好玩了!”

“是吗?”苏婉儿也来了兴致,“那正好,说不定到了苏州,还能再遇上你们。”

尔泰看着她们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忽然觉得,这江湖路虽有风雨,却也总在不经意间,藏着这样那样的缘分。

宴席散后,三人回到客栈。小燕子趴在窗边,看着江面上的渔火,笑道:“今天可真刺激!比听评弹还带劲!”

尔泰走过去,替她关上窗:“别着凉了。明天我们就离开临江镇,往南走。”

“好啊。”小燕子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箫剑大哥,你不是要去岭南吗?我们可以送你一段路。”

箫剑看着窗外的月色,笑道:“好啊。有你们相伴,这路也能走得热闹些。”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三人脸上,带着淡淡的暖意。谁也不知道前路还会遇到什么,但只要身边有彼此,便觉得心安。临江镇的夜,因这场意外的相逢和破案的插曲,变得格外难忘。

上一章 第十四章 故友惊逢 燕归尔泰:江湖路远,与君同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岭南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