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意惊鸿·第三章
“臣女,不服。”
这三个字落地时,驿站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药味与血腥味似乎都被这股执拗的气场压了下去,几名内侍面面相觑,手中的圣旨都抖了抖。柳贵妃脸上的假笑僵住,眼底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转为恼怒。
“放肆!”她厉声呵斥,珠钗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圣旨已下,岂容你一个黄毛丫头置喙?难不成你还想抗旨不成?”
沈枝意缓缓起身,虽未戴冠,脊背却挺得笔直,堪比北境戍边的青松。她目光扫过那几名瑟瑟发抖的内侍,最终落在柳贵妃身上,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娘娘,抗旨是大罪,臣女不敢。但此事尚有蹊跷,若不问青红皂白便定臣女的罪,不仅寒了将士的心,更会让真正的责任人逍遥法外,有损父皇的清明。”
“真正的责任人?”柳贵妃嗤笑一声,抬手指向那些伤兵,“一群败兵的胡言乱语也能作数?王副将是兵部的老人,怎会犯这等低级错误?分明是你规划路线时思虑不周,事后还想找人顶罪!”
话音刚落,驿站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马蹄声,紧接着,一道身着玄色劲装的身影掀帘而入。来人剑眉星目,腰间佩着一柄玄铁剑,正是萧衍。他不知何时竟也来了城外。
柳贵妃见到萧衍,脸色微变。萧衍手握京畿卫戍之权,又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寻常妃嫔都要让他三分。她强压下不安,放缓语气:“萧将军怎会在此?”
萧衍并未理会她,径直走到沈枝意身边,目光掠过她倔强的侧脸,随即转向柳贵妃,沉声道:“贵妃娘娘,末将方才在城外偶遇几名押送粮草的老兵,他们手中有一样东西,或许能说清此事。”
他说罢,侧身让开,身后两名亲兵抬着一个木箱走了进来。木箱打开,里面竟是半枚碎裂的令牌,还有一封染了血的信函。沈枝意瞳孔微缩,那令牌的样式,分明是兵部侍郎府的专属令牌。
“这令牌是在黑风口附近的草丛中找到的。”萧衍拿起那半枚令牌,声音掷地有声,“而这封信,是从一名死去的劫匪身上搜出的,上面的字迹,与兵部侍郎的幕僚高度吻合,信中还提到了‘改道黑风口’‘截粮后分三成’等字样。”
柳贵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紧紧攥住了衣袖。她身后的内侍也吓得大气不敢出,方才宣读圣旨的那名内侍,更是悄悄往后缩了缩。
沈枝意心中一动,她没想到萧衍竟会出手相助。她看向萧衍,对方却只是淡淡回视,眼底并无过多情绪,仿佛只是在做分内之事。
“这……这都是伪造的!”柳贵妃仍在强辩,声音却已经发虚,“萧将军,你可不能仅凭这些东西就诬陷朝廷命官!”
“是不是诬陷,娘娘一问令兄便知。”萧衍语气冰冷,“另外,末将已让人将幸存的王副将带来了。”
话音未落,两名士兵押着一个浑身是伤的中年男人走进来。正是王副将,他被劫粮的人伤了腿,本想躲在附近的破庙里,却被萧衍的人搜了出来。
王副将一见柳贵妃,如同见到救命稻草,哭喊道:“贵妃娘娘救我!是侍郎大人让我改道的!他说只要劫了粮草,就把责任推给沈姑娘,事后还会给我一大笔银子!我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啊!”
这番话如同惊雷,彻底击碎了柳贵妃的所有防线。她踉跄着后退一步,再也维持不住端庄的仪态。那些内侍见状,哪里还敢多言,纷纷垂下头。
沈枝意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她转向柳贵妃,语气恢复了平静:“娘娘,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此事该如何定论,想必不用臣女多说了吧?”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太监的尖嗓,原来是皇帝派来的钦差到了。想来是萧衍提前派人回宫中禀明了情况,皇帝才动了重新彻查的心思。
钦差宣读了新的旨意,撤销此前对沈枝意的责罚,命她协同萧衍彻查粮草被劫一案,严惩相关人等。柳贵妃则因牵涉其中,被勒令即刻回宫闭门思过,兵部侍郎也被暂停职务,听候审讯。
旨意宣读完毕,柳贵妃失魂落魄地被内侍扶着离开,临走前,她怨毒地看了沈枝意一眼,那眼神如同淬了毒的针。
驿站内终于恢复了安静。沈枝意对着钦差行礼谢恩后,转头看向萧衍:“多谢萧将军今日出手相助。”
萧衍收起令牌,语气平淡:“沈姑娘不必谢我,我只是不想看到朝廷法度被人肆意践踏。”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锦盒,递了过去,“这个,还给你。”
沈枝意打开一看,里面正是那柄她丢进木箱的匕首。她挑眉:“将军为何要取回?”
“此匕首削铁如泥,防身甚好。”萧衍看着她,“往后你在朝堂行走,风波只会更多,带着它,总能多一分保障。”
沈枝意沉默片刻,终究还是收下了锦盒。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兵部的路不会好走,柳贵妃和兵部侍郎的余党,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今日之事,不管将军是出于何种原因,沈枝意都记下了。”她抬眸看向萧衍,目光坦诚,“他日若有需要,我定不相负。”
萧衍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转瞬即逝。他翻身上马,对沈枝意拱了拱手:“沈姑娘,粮草一案还需你多费心,告辞。”
马蹄声渐远,沈枝意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锦盒。她低头看向那柄匕首,寒光流转间,仿佛映出了前路的无数荆棘。
但她不怕。
她转身走进驿站,对幸存的兵卒温言安抚,又仔细询问了劫粮贼寇的样貌特征。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字迹,那是她要走的路,一步都不能错。
而养心殿内,皇帝看着密探送来的奏折,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他身旁的太监大气不敢出,只听皇帝缓缓开口:“这丫头,果然没让朕失望。萧衍这孩子,倒是和她很合拍。”
夜色再次降临,长乐宫的烛火依旧明亮。沈枝意坐在案前,将今日的种种细节一一记录下来。窗外风起,吹动了窗棂上的轻纱,也吹动了朝堂上的暗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