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零点的钟声刚过,市中心“马氏大厦”顶层的总裁办公室依旧亮着冷白的光。整层楼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窗外是鳞次栉比的城市夜景,霓虹灯光透过玻璃,在深色的会议长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却驱不散室内紧绷的氛围——马氏集团核心高管围坐桌旁,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城东城市更新项目”的分析报告,纸页上满是红色批注。
马嘉祺坐在长桌主位,深灰色定制西装的剪裁精准贴合身形,衬得他肩线挺拔。他指尖夹着一支未拆封的钢笔,没有点燃,只是偶尔用指腹摩挲着笔身,目光却牢牢锁在投影幕布上——那里正显示着项目的SWOT分析图,“优势”栏里标着“马氏基建经验”“供应链整合能力”,“威胁”栏则用红笔圈出了“宏远投行资金优势”“启星资本民生项目经验”。
马嘉祺营销部先讲
他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目光扫向坐在左侧的营销部总监王岚
马嘉祺针对‘绿色建筑’这个宣传点,你们的具体方案是什么?别跟我讲‘符合政策导向’这种空话,要落地的细节。
王岚立刻直起身,翻开面前的笔记本,指尖点在“光伏幕墙”那一页:
王岚我们计划把宣传重点放在‘低碳运营’上,比如项目商业配套区的屋顶和外立面全部采用光伏建材,预计年发电量可达80万度,相当于减少600吨碳排放。不过有个问题——要不要把技术参数直接写进竞标方案?怕写得太细,会被竞争对手抄思路。
马嘉祺微微前倾身体,指尖终于拆开钢笔,在报告上“光伏幕墙”旁画了个圈:
马嘉祺要写,而且要写得更具体。把‘80万度电’转化成评审团能直观感受到的民生价值,比如‘可供项目周边3个老旧小区全年公共区域用电’,再附一张光伏收益测算表,标注‘项目运营5年内可收回光伏建材成本’。政府现在缺的不是‘绿色概念’,是‘绿色效益’,咱们要把账算给他们看。
王岚连忙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技术部。”马嘉祺的目光转向右侧的技术总监周明
马嘉祺供应链成本压缩,你们之前提的‘集中采购+区域仓储’方案,明天早上能不能出具体数据?比如钢材、水泥的采购价,比市场均价低多少个百分点?
周明推了推老花镜,语气带着点谨慎:
周明目前跟三家核心供应商谈了初步意向,钢材采购价能压到市场价的85%,但对方要求签订‘全年排他性协议’——如果咱们只拿这个项目,他们不愿意让步。另外,区域仓储选在城东郊区,能节省30%的运输成本,但需要提前支付3个月的仓储租金,大概500万。
马嘉祺沉默了几秒,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均匀,却让在场的高管都屏住了呼吸——这位年轻总裁的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关系着马氏在城市更新赛道的布局。
马嘉祺签排他协议。
他突然开口,语气果断
马嘉祺让采购部明天上午跟供应商敲定细节,就说马氏今年计划在城东、城南各拿一个更新项目,全年钢材需求量至少5万吨,足够让他们让步。至于仓储租金,从项目前期预算里划,把‘500万仓储投入’和‘30%运输成本节省’做个对比表,评审团会算这笔账。
周明松了口气,赶紧在平板上给采购部发消息,屏幕亮起来的瞬间,能看到他后台还挂着和工程师的聊天框,全是关于“项目结构优化”的讨论。
会议进行到一半,马嘉祺的私人手机突然在桌角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张副总”的名字——是负责集团公关与家族事务的副总张诚。他没接,只是按了静音,继续听财务部汇报预算分配方案,直到财务部总监说完“流动资金储备可覆盖项目80%的前期投入”,才抬手示意暂停。
马嘉祺张诚,你刚才想汇报什么?
他看向坐在末位的张诚,目光平静,却让张诚下意识地挺直了背。
张诚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点犹豫:
副总张诚马总,刚才散会间隙,家里老太太又来电话了……说苏家那边催得紧,想尽快定联姻的事。苏小姐还托老太太带话,说她在住建局认识人,能提前拿到城东项目补贴审批的内部消息,想参与这个项目的跟进团队,帮咱们‘打通关系’。
话音刚落,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苏家是本地的老牌房企,和马氏是世交,老太太一直想通过联姻巩固两家关系,但马嘉祺从接手集团那天起,就从没松过口。
马嘉祺握着钢笔的手指紧了紧,笔身在他指间转了半圈,然后轻轻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目光瞬间冷了几分:
马嘉祺联姻的事,我去年就跟老太太说过,不可能。马氏要的是‘合作’,不是‘依附关系’。
他顿了顿,视线扫过在场的高管,语气带着明显的反感:
马嘉祺“告诉苏家,想跟马氏合作,就拿出能上台面的方案——比如他们在老旧小区改造里的经验,或者供应链上的资源,而不是搞‘找关系’这种旁门左道。评审团里有三位是行业专家,最忌讳暗箱操作,真让苏小姐掺和进来,反而会让马氏落人口实,丢了项目。”
张诚脸色有点发白,连忙点头:
副总张诚“我知道了马总,我这就给老太太回电话,把您的意思说清楚,绝不让苏家干扰项目。”
马嘉祺“不止是干扰。”
马嘉祺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下摆,深色西装在灯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
马嘉祺“告诉苏家,要是再拿‘联姻’和‘关系’说事,马氏以后不会再考虑任何形式的合作。马氏的规则里,只有‘实力’两个字,没有‘人情’。”
他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景,城市的灯光在他眼底映出点点光亮,却没让他的表情柔和半分:
马嘉祺散会。技术部明天早上九点前把成本压缩方案报给我,营销部把宣传方案的细化版同步给所有参会人。明天的竞标会,我亲自去。
高管们陆续起身离开,脚步都放得很轻。王岚走之前,犹豫着停了一下:
王岚马总,要不要给您准备份竞标会的应答预案?比如评审团可能会问的‘项目工期延误应对措施’‘民生配套落地时间’,我让团队现在就做。
马嘉祺不用
马嘉祺回头,语气平静却带着十足的底气
马嘉祺把方案做扎实,比什么预案都管用。评审团要的不是‘会说’,是‘会做’,咱们的方案里,成本、技术、效益都写清楚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认不认可马氏的实力。
高管们走后,办公室里只剩下马嘉祺一人。他走到会议桌前,翻开启星资本的资料——那是助理下午刚整理好的,里面详细记录了启星去年拿下的“城西社区改造项目”:工期比预期提前20天,居民满意度达92%,最大的优势是“民生细节把控”,比如在社区里加了无障碍通道和老年活动中心。
马嘉祺有点意思
他低声嘀咕了一句,指尖在“居民满意度”旁画了个问号。马氏擅长的是“大项目基建”,比如地标性建筑、大型产业园,在“民生细节”上确实不如启星这种专注小而美项目的公司。
这时,助理小陈轻轻敲了敲门,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来:
助理小陈马总,您还没吃晚饭,厨房给您留了三明治,要不要热一下?还有,启星资本的林总,您要不要了解一下?她之前是盛天集团的项目总监,三年前辞职创业,拿下的五个项目里,有四个是政府民生类项目,口碑很好。
马嘉祺接过咖啡,没喝,只是放在桌角:
马嘉祺不用热三明治,帮我准备一份启星所有民生项目的详细报告,重点标他们的‘细节亮点’——比如社区改造里的无障碍通道宽度、老年活动中心的运营模式。另外,把评审团五位成员的背景资料再细化,尤其是李主任和王教授,李主任之前主导过三个民生项目,王教授是环保技术专家,明天竞标会,我要针对性地跟他们沟通。
小陈连忙点头
助理小陈我现在就去做,保证凌晨三点前给您发邮箱。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马嘉祺重新翻开城东项目的方案,从“绿色建筑”看到“民生配套”,在“老年活动中心”那一页停住,拿起钢笔,在旁边加了一行字:“参考启星城西项目,增加‘社区医疗站’配套,与市第一医院合作,提供基础体检和慢病管理服务”。
窗外的天渐渐泛起鱼肚白,凌晨四点的城市还在沉睡,马氏大厦顶层的灯光却依旧明亮。马嘉祺靠在椅背上,喝了一口冷掉的咖啡,目光落在方案封面上“马氏集团”四个字上——他接手集团三年,从没人看好这个“年轻总裁”,觉得他靠的是家族背景,可他偏要靠实力,拿下这个项目,不仅是为了马氏的基建板块,更是为了证明,马氏的未来,不需要靠联姻和关系,只需要靠“做得比别人好”。
他拿起手机,给技术部周明发了条消息:
马嘉祺“在成本压缩方案里,加‘社区医疗站’的预算,从商业配套区的成本里匀,优先保证民生配套。”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天边已经亮了一角。马嘉祺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城市,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顿了顿,然后点开了启星资本的资料——林晚的照片放在第一页,穿着简约的黑色西装,眼神坚定,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马嘉祺明天见。
他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对竞争对手致意,又像是在对自己的目标确认。这场竞标,不仅是项目的争夺,更是两种理念的交锋——靠实力说话的人,终会在同一个舞台上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