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咖啡馆、模糊滤镜与逆光
物理竞赛小组集训后那股微妙的低气压,持续了几天。周序变得更加沉默,除了必要的讨论,几乎不参与任何闲谈。陈响也收敛了些许跳脱,偶尔看向周序时,目光里会带上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理解的复杂情绪,像是隔着毛玻璃看一件易碎的精密仪器。
周六下午,为了弥补团队协作的不足,刘老师建议他们四人自行组织一次小组学习。地点选在了学校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
周序和陈响先到。周序径直选了个靠墙的角落,光线充足且不受打扰,迅速摊开了书本和笔记,进入了学习状态。陈响则有些心不在焉,摆弄着糖包,目光打量着咖啡馆的装饰——暖黄的灯光,深棕色的木质桌椅,空气里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和轻柔的爵士乐。
过了一会儿,林霏来了。她今天没穿校服,穿着一件浅蓝色的针织衫和简单的牛仔裤,头发柔顺地披在肩上,少了几分在学校的干练,多了些属于这个年纪的柔和。
“抱歉,久等了。”她微笑着在周序对面坐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陈响,点了点头。
学习按部就班地进行。周序主导,分析题目,分配任务。气氛比上次集训时缓和了许多,但依旧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拘谨。林霏一如既往地配合,思路清晰,表达准确。陈响也努力跟上节奏,偶尔提出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引发短暂的讨论。
学习进行到一半,林霏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她瞥了一眼,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类似于“终于来了”的放松表情。她抬起头,对众人露出一个略带歉意的笑:“不好意思,我有个朋友刚好在附近,给我送点东西过来,我出去一下,很快。”
她起身离开,身影消失在咖啡馆的玻璃门后。
周序头也没抬,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赵强沉浸在计算中。只有陈响,因为坐的位置正对门口,目光下意识地跟了过去。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他看见林霏快步走向街对面。那里站着一个女生,穿着宽松的涂鸦卫衣和工装裤,踩着一双有些磨损的帆布鞋,短发利落,耳边一缕挑染成亮蓝色,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那女生肩上挎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帆布包,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正低头看着手机,脚尖随意地点着地,浑身散发着一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自由不羁的气息。
林霏走到她面前,那女生抬起头,脸上瞬间绽开一个灿烂得毫无保留的笑容,像骤然点亮的灯火,驱散了秋日的薄凉。她将手里的纸袋递给林霏,又伸手似乎极其自然地帮林霏理了理被风吹到脸颊的一缕头发。
距离有点远,陈响听不见她们在说什么。他只看到林霏接过纸袋,低头看了看,再抬起头时,脸上那种惯常的、礼貌而克制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真实、更松弛的,甚至带着点依赖意味的表情。她微微歪着头听对方说话,眼睛弯了起来。
那个画面,像一段无声的影像,被咖啡馆的玻璃窗隔开,蒙上了一层柔和的、不真实的滤镜。与咖啡馆内理性、安静甚至有些沉闷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不过一两分钟,林霏便挥手告别,转身走了回来。而那个短发女生,则双手插在卫衣口袋里,脚步轻快地转身汇入了人流,那缕蓝色挑染像一道划过灰白街景的流星轨迹,转眼消失。
林霏回到座位,将那个牛皮纸袋小心地放在身边的空椅上。
“你朋友啊?”陈响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他觉得那女生身上的气质,有点像……嗯,有点像某种更张扬、更外放版本的自己。
林霏似乎没想到陈响会问,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恢复了些许平时的神色,但眼角眉梢还残留着一点未散尽的柔和:“嗯,一个朋友。叫许微微。”她顿了顿,补充道,“学美术的,在隔壁艺高。”
她没有多说,但陈响注意到,她放在纸袋上的手,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粗糙的纸面。
周序这时才从题海中抬起头,看了林霏一眼,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半秒,又落回她手边的纸袋上,没有任何表示,便重新低下了头。他似乎对这段小小的插曲,以及那个闯入他视野的、带着“蓝色挑染”这种不确定变量的女生,毫无兴趣。
学习继续。
但陈响的思绪却有些飘远。他想起林霏在杨教授面前落落大方的样子,在小组讨论中理性冷静的样子,还有刚才在街对面,那个卸下所有防备、笑容真实而放松的样子。
原来每个人,都不止一面。就像周序有他绝对理性的温室,林霏似乎也有一个存在于咖啡馆玻璃窗之外、属于她自己的,不那么“最优解”的,带着“蓝色挑染”的小世界。
而那个名叫许微微的女孩,就像一道逆光,骤然出现,虽然短暂,却清晰地勾勒出了林霏身上某些被日常精心隐藏起来的轮廓。
陈响低下头,在草稿纸的角落,无意识地画下了一缕弯曲的、蓝色的线条。
他不知道这缕蓝色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它和周序桌角那块墨迹一样,像是一个小小的、预示着某种变化的印记。只是这一次,印记落在了关于林霏的故事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