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的奶茶店彻底火了。
电视台采访播出后,“蜜雪时光”成了大学城的网红打卡点,学生们抱着奶茶在黑板前拍照,连隔壁城市的人都特意跑来打卡。王强雇了三个兼职小妹,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关店后数钱时,手指都在抖。
“清子,这是给你的分红。”他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过来,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要不是你,这店早黄了。”
苏沐清推回去一半:“我现在有星芒的项目,够用了。这钱你留着,把店面再扩扩,弄个‘学生自习角’,摆几张桌子书架,让他们边喝奶茶边看书,粘性更高。”
王强眼睛一亮:“还是你想得远!”
从奶茶店出来,苏沐清直奔星芒社区生鲜APP的技术部。两周时间,修改后的版本已经内测完成,首页果然改成了菜市场摊位似的大图标,红底白字的“新鲜蔬菜”四个字,连老花镜度数深的大爷都能看清。
“苏小姐,你要的方言客服也培训好了,能接东北、四川、本地话三种。”技术主管递过测试机,“就是这社区培训……真要去啊?我们市场部的人说,跟大爷大妈打交道最麻烦,讲半天也听不懂。”
“听不懂,是因为没讲在点子上。”苏沐清点开“视频看货”功能,屏幕上弹出超市理货员举着黄瓜的画面,大姐操着一口本地话:“叔叔阿姨看清楚咯,这黄瓜带刺儿的,刚从冷库里拉出来,水灵着呢!”
技术主管看得直乐:“这招够野。”
社区培训定在周三上午,地点选在星芒社区店旁边的小广场。苏沐清提前一天去踩点,看见张奶奶正和几个老姐妹坐在石凳上择菜,赶紧递过去几颗薄荷糖。
“张奶奶,明天我们来教大家用手机买菜,您来不?”
张奶奶摆摆手:“学不会,脑子笨。”
“不难,跟您去菜市场挑菜一样简单。”苏沐清蹲下来,拿过她手里的豆角,“您看啊,打开APP就像进了菜市场,点‘蔬菜摊’就看着视频挑,想要哪根点哪根,跟您在菜摊前指认一模一样,付款就像给摊主钱,一步到位。”
旁边的李阿姨凑过来:“真有这么简单?我上次用别的APP,光注册就填了一堆东西。”
“我们不用注册,用手机号验证码登录,两步就好。”苏沐清拿出测试机演示,“您看,字够大不?”
李阿姨眯着眼看了看,点头:“这字行,比我家日历上的字还大。”
第二天一早,小广场上摆了八张桌子,铺着红桌布,上面放着十几部测试机。苏沐清和星芒的两个客服穿着印着“买菜小助手”的马甲,刚把“免费学用APP,送鸡蛋”的牌子支起来,就围过来二十多个大爷大妈。
“送鸡蛋?真的假的?”
“学不会也送吗?”
“先登记领号,排好队都有。”苏沐清笑着递过登记表,“咱们一个一个教,保证每个人都学会。”
第一个学的是张奶奶。苏沐清拿过测试机,打开APP:“您看,这三个大按钮,‘蔬菜’‘肉蛋’‘水产’,您想买啥就点啥。”
张奶奶点了“蔬菜”,屏幕上跳出理货员举着西红柿的视频,大姐的本地话响起来:“阿姨看这西红柿,沙瓤的,炒鸡蛋贼香!”
“哎,这闺女说话我爱听。”张奶奶乐了,跟着苏沐清的指引点了“加入购物车”,又点了“去付款”。
“您看这付款按钮,大不大?”苏沐清指着屏幕,“点一下,输密码,就像给摊主钱一样,完事儿。”
张奶奶手抖着输完密码,屏幕上弹出“支付成功,预计1小时送达”的提示。她愣了愣:“这就完了?”
“完了。”苏沐清拿起她的手机,“我把APP下到您手机里,等会儿菜送到了,我再教您怎么收。”
不到十分钟,张奶奶就学会了。她举着手机跟老姐妹炫耀:“真不难!比我家孙子教我用微信简单多了!”
有了张奶奶打头,其他人也跟着学起来。客服小王教一个大爷用“语音呼叫”,大爷对着手机喊:“我想买排骨,要肋排!”电话那头的方言客服立刻应道:“叔,肋排今天新鲜,我给您挑最好的,备注里写上了!”
大爷挂了电话,眼睛瞪得溜圆:“嘿,这比菜市场摊主还机灵!”
一上午下来,五十多个老人学会了用APP,领走了两箱鸡蛋。有个大爷当场买了二斤虾,不到四十分钟,星芒社区店的配送员就送来了,虾还活蹦乱跳的。
“真快啊!”大爷提着虾,“比我自己去菜市场还省事,不用拎着沉东西爬坡了。”
下午收拾东西时,客服小王感慨:“苏小姐,您是怎么知道他们就吃‘送鸡蛋’这套的?”
“我妈以前也爱去超市抢鸡蛋。”苏沐清笑了,“老人不是抠门,是觉得‘占便宜’是件开心事,尤其这便宜还带着尊重——你愿意花时间教他们,他们就愿意学。”
正说着,苏沐清的手机响了,是周明宇发来的消息,附了张截图:老年用户活跃度半天涨了15%,后台订单里,“肋排”“西红柿”“黄瓜”成了热门词。
下面还有陆则的一句话:“晚上七点,星芒食堂,我请你吃饭,聊聊下一步。”
苏沐清看着截图,突然想起早上张奶奶学会下单后,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们这APP要是一直这么好用,我让我们老姐妹都用。”
她回了个“好”,抬头看了看社区店的招牌,阳光透过树叶落在“星芒生鲜”四个字上,亮得晃眼。
手机备忘录里,“野路子计划”的第四行,她犹豫了一下,写下:让星芒的APP,成大爷大妈的“线上菜市场”。
写完又觉得不够,加了个括号:(顺便让他们知道,年轻人不是只会耍手机,还会帮他们把日子过顺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