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本书标签: 校园  学霸  智性恋     

第二章 逻辑课上的“无效”反驳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陆知衍很少在课堂上分心。

但今天,当他走进能容纳上百人的公共选修课《逻辑学》教室时,目光却下意识地在人群中扫过。他在靠窗、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后排位置坐下,将笔记本和笔整齐地放在桌面上,动作一如既往地一丝不苟。

然而,他的大脑后台进程里,却反复回放着昨天图书馆的那个片段。尤其是那个女生最后那句——

“……你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基于现有科学范式的、未经绝对证实的——‘迷信’吗?”

“迷信”。

这个词语像一段无法解析的恶意代码,盘踞在他的思维回路里。他试图用归谬法来驳斥它:如果承认科学是一种迷信,那么所有建立在观测和实验基础上的知识体系都将崩塌,这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结论:她的命题是荒谬的。

但,为什么这个荒谬的命题,会让他产生一种……类似于“在意”的情绪反馈?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

沈清弦依旧抱着几本书,步伐轻快地走了进来。她今天穿了一条浅蓝色的棉布长裙,衬得肤色愈发白皙。她似乎没有注意到后排的陆知衍,目光在前排寻找空位。

陆知衍发现自己正在记录观察数据:目标出现,着装风格偏向舒适与文艺,行为模式具有随意性……

他立刻终止了这种无意义的记录。

沈清弦在前排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下,将书放好,然后拿出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看起来很好用的钢笔。姿态倒是很认真。

上课铃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教授开始了授课。课程内容是关于“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与常见谬误”,这对陆知衍而言几乎是常识性的内容,他听着课,手下已经自动开始推导一个课上提到的逻辑公式的变体。

“……接下来,我们谈谈‘奥卡姆剃刀’原理。”教授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这个原理的核心在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多个竞争性理论中,假设最少的、最简单的那个,往往更可能接近真相……”

教授环视教室,准备举个例子。

“后排那位戴眼镜的同学,”教授恰好点到了陆知衍,“看你一直在认真记笔记,能否请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应用?”

一瞬间,不少目光投向陆知衍。连前排的沈清弦也好奇地回过头。

陆知衍平静地站起身,几乎没有思考,清冷的声音透过话筒传遍教室:“例如,当你的手机无法开机,最简单的假设是电量耗尽。在没有其他证据(如物理损坏)的情况下,优先检验这个最简单的原因,而非直接假设是主板芯片量子隧穿效应导致的故障。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在故障排查中的应用。”

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虽然最后的假设有点……”教授笑了笑,“请坐。”

陆知衍坐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次标准应答。

前排的沈清弦却微微挑了下眉,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教授似乎想鼓励更多互动,目光又落在了刚刚回头的沈清弦身上。

“这位前排的女同学,你也来说说看,对于奥卡姆剃刀原理,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或例子吗?”

沈清弦愣了一下,随即落落大方地站了起来。

“教授,我认为奥卡姆剃刀是一把双刃剑。”她开口,声音清晰而悦耳,“它追求简洁,但有时,‘必要’的尺度是由我们的认知局限所决定的。历史上,地心说曾比日心说更‘简洁’且符合当时的‘必要’,但它并非真相。”

教授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很有趣的角度。请继续说。”

“所以我认为,”沈清弦目光微转,似是无意地扫过后排那个清冷的身影,语气带着一丝狡黠的挑战,“在面对一些复杂现象,尤其是涉及人类情感、意识这类尚未被完全解析的领域时,盲目挥舞奥卡姆剃刀,可能会剃掉那些看似‘不必要’、实则至关重要的可能性。比如……”

她顿了顿,成功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比如,如果有人将另一个人所有的善意、巧合乃至不由自主的关注,都简单地归因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性’或‘多巴胺的生理反应’这种最‘简洁’的实体,而刻意忽略其背后可能存在更复杂、更深刻的动因——那么他或许得到了一個自洽的逻辑模型,但也可能,永远地错过了真相。”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会意的笑声。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沈清弦话里的具体指向,但那种针对某种“理性直男”思维的微妙调侃,几乎所有人都能心领神会。

陆知衍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非常确定,她这段话,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针对他个人的、逻辑严密的反击。

她用他刚刚阐述过的逻辑学原理,构建了一个攻击他世界观基石的论点。而且,他无法立刻从逻辑上找到漏洞——因为她讨论的是“认知局限”和“可能性”,属于哲学范畴,超出了纯粹形式逻辑的范畴。

教授哈哈大笑,显然很欣赏这种课堂上的思维火花:“很好!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奥卡姆剃刀的原理与局限,这正是逻辑学迷人的地方——它提供工具,但如何运用,取决于使用者的智慧与视野。请坐。”

沈清弦微笑着坐下,背影看起来从容又带着点小得意。

陆知衍看着她的背影,第一次在《逻辑学》课堂上,感受到了某种名为“挫败”的情绪。这种情绪很陌生,不强烈,但无法忽略。

下课铃响,学生们开始收拾东西。

陆知衍动作很快,他将东西收进双肩包,迈开长腿,几乎是第一时间走到了正准备离开的沈清弦面前,挡住了她的去路。

沈清弦抬头,看到是他,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了然的笑意:“物理系的同学,有事?”

陆知衍看着她,镜片后的目光专注而认真,仿佛在观察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你课堂上的发言,是针对我昨天言论的延续性反驳。”他用的依然是陈述句。

“你可以这么理解。”沈清弦歪了歪头,“觉得被冒犯了吗?”

“没有。”陆知衍回答得很快,“我在分析你的论证结构。你的论点建立在‘认知局限’这一未被量化的前提上,这导致其无法被证伪,但也因此无法被证实。从科学实证的角度看,其有效性存疑。”

沈清弦:“……”

她发现,跟这个人交流,真的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和快速运转的大脑。

“所以,”她深吸一口气,总结道,“你走过来,就是为了告诉我,你认为我的观点‘有效性存疑’?”

“不完全是。”陆知衍看着她,语气依旧平稳无波,“我想提出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

“基于我们之间明显存在的、源于不同思维范式的沟通障碍,我建议进行一次受控的、系统性的交流实验。”

沈清弦眨了眨眼,怀疑自己听错了:“……交流实验?”

“是的。”陆知衍点头,仿佛在提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课题合作,“为了更有效地理解彼此的逻辑路径,避免因误解而产生无效辩论。我们可以约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度讨论。这有助于收集更多数据……不,是增进理解。”

沈清弦看着他那张无比认真的脸,所有准备好的调侃和反击都卡在了喉咙里。

她忽然觉得,这个物理系的人工智能,好像……有点笨拙得可爱?

她忍不住笑了出来,不是之前那种带着挑衅的笑,而是真正被逗乐了的、眉眼弯弯的笑。

“陆知衍,对吧?”她看了眼他课本扉页上工整写着的名字,“你这种邀请人聊天的方式,真是我见过最……别致的一种。”

她抱起书,绕过他向外走去,经过他身边时,脚步微顿,轻飘飘地留下一句:

“不过,我接受了。主题你定,时间地点……随你。”

说完,她便像一阵自由的风,融入了下课的人流中。

陆知衍站在原地,耳边回响着她最后那句话。

“随你。”

这两个字,在他的数据处理中心里,引发了新一波的、更剧烈的异常波动。

上一章 第一章 图书馆的引力与崩溃的模型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咖啡馆与思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