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本书标签: 校园  学霸  智性恋     

第六章 实验室与克莱因蓝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沈清弦收到那条关于《苏菲的世界》的提问时,正在宿舍里边吃薯片边翻一本《西方美学史》。看到那个孤零零的【?】,她忍不住笑出了声。

她几乎能想象出陆知衍在手机那头,眉头微蹙,严肃地盯着屏幕,试图理解她那些“低效率、高模糊性”表情包的样子。

沈清弦: 【评价就是——用侦探小说的糖衣,包裹了哲学史的苦药,骗小孩入门效果拔群。[机智]】

沈清弦:【怎么,陆同学终于对‘形而上学’的领域产生兴趣了?】

消息发出去后,她等了一会儿,以为会等到一篇关于该书知识架构严谨性的小论文。

然而,陆知衍的回复却出乎她的意料。

【陆知衍: 【不完全是。基于新的思考,我需要对之前的观察环境进行变量控制。】**

【陆知衍:【你明天下午三点后有空吗?】**

沈清弦眨眨眼,新的思考?变量控制?这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浪漫的邀约。

沈清弦: 【有空是有空……你要干嘛?】

【陆知衍: 【实验室。这里能提供更稳定、干扰更少的环境,有利于进行深度交流。】**

【陆知衍:【当然,如果你认为存在安全风险,可以拒绝。】**

实验室?沈清弦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各种烧杯、试剂和精密仪器的冰冷景象。在那种地方进行“深度交流”?这大概是理工科男生能想到的、最极致的“浪漫”了。

她非但不觉得被冒犯,反而被这种极致的分裂感勾起了巨大的好奇心。一个在咖啡馆里都要用分贝仪测量环境噪音的人,他的“圣殿”实验室会是什么样子?

沈清弦: 【好啊。[点头] 地址发我。】

沈清弦:【需要穿防护服或者戴护目镜吗?[好奇张望]】

【陆知衍: 【不必。基础物理实验室,没有高危试剂。】**

【陆知衍:【地址:实验楼A座307。】**

第二天下午,沈清弦按照地址找了过去。实验楼里安静得出奇,走廊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属于金属和清洁剂的味道。

她推开307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是想象中的杂乱,而是一种极致的、井然有序的“冷感”。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仪器安静地闪烁着指示灯,线缆被规整地束在一起,桌面光洁如新,地面一尘不染。

陆知衍正站在一个放着电脑和光学平台的实验台前,低头调试着什么。他今天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实验服,里面依旧是熨帖的白衬衫,戴着那副金丝边眼镜,侧脸在仪器冷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专注和……禁欲。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

那一刻,沈清弦明显看到他的眼神顿了一下,像是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个意外的画面。

她今天穿了一件非常正的电蓝色连衣裙,颜色浓郁而纯粹,在满眼灰白黑的实验室里,像一滴突然滴入清水中的蓝墨水,突兀又夺目。

“打扰了,陆博士。”沈清弦笑着走进去,环顾四周,“这里……果然很符合你的风格。”

陆知衍回过神,推了下眼镜,试图将刚才那一瞬间视觉冲击带来的“数据异常”从脑海中清除。他注意到她裙子的颜色,几乎是脱口而出:“很标准的克莱因蓝。”

沈清弦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裙子,有些惊讶:“你知道克莱因蓝?”

“IKB(国际克莱因蓝)。由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注册的蓝色色号。以其极高的视觉冲击力和对色彩纯粹性的追求而闻名。”陆知衍流畅地报出了一段解释,仿佛在背诵词条,“从光学角度讲,它的RGB数值是(0,47,167),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源于……”

他顿住了,因为他看到沈清弦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他,那眼神分明在说“看,又来了”。

他及时刹住了车,生硬地转换了话题:“这边坐。”

他指的是实验台旁边两张放着软垫的旋转椅,这大概是整个实验室里看起来最有人情味的东西。

沈清弦坐下,将挎包放在脚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所以,今天这个‘稳定环境’下的‘深度交流’,主题是什么?”

陆知衍在她对面的椅子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姿势标准得像参加面试。

“我修正了之前的假设。”他开门见山,“我之前的模型试图将你……以及与你相关的现象,完全纳入纯粹自然科学范式下进行解释,这可能是无效的。”

沈清弦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我初步认为,你的思维方式,或许代表着一种处理‘复杂系统’——特指人类社会、情感、意义——的不同算法。”他尽量使用他能找到的、最贴近的词汇,“今天的交流,旨在初步探索这两种‘算法’的接口设计与兼容性可能性。”

沈清弦听着他用一套冰冷的计算机术语,来描述如此……呃,形而上的东西,感觉奇妙极了。

“所以,”她总结道,“你今天请我来,是想跟我进行一场……跨学科算法的压力测试?”

陆知衍思考了一下,郑重地点了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好吧。”沈清弦身体微微后靠,摆出一个放松的姿态,“那,考官先生,请出题。”

陆知衍似乎早就准备好了问题。他伸手指向光学平台上的一套装置——一个激光器,几个透镜,和一片有着细密刻痕的光栅。

“这是一个简单的光栅衍射实验。”他启动激光器,一束纤细的红色光线射出,透过光栅后,在远处的白屏上形成了一排明暗相间、等间距的光点,“光线通过狭缝,发生衍射和干涉,形成了你看到的图样。它的位置、间距,完全可以通过波动方程精确预测。这是我们的世界,‘如何’运作的一个微小例证。”

沈清弦看着那排规律而美丽的光点,点了点头:“很奇妙,也很美。”

“那么,”陆知衍转向她,目光锐利,“从你的‘算法’角度,这排光点,除了它的物理本质,对你‘意味着’什么?它能否引发除了‘奇妙’和‘美’之外的,其他层面的思考?”

沈清弦怔住了。

她看着那排冷静的光点,又看向陆知衍那双充满探究欲的眼睛。她明白了,他不是在考她物理,他是在真诚地、笨拙地,试图理解她的世界。

她凝视了光屏片刻,缓缓开口:

“它让我想到……秩序与自由。”

“哦?”

“光是自由的,波动的,弥散的。但光栅的狭缝,赋予了它规则和形态。”她轻声说,目光悠远,“这有点像个体与社会,或者……感性与理性。绝对的感性如同弥散的光,混沌而无序;绝对的理性如同冰冷的光栅,规则却僵化。而眼前这排光点,是自由被规则塑造后,呈现出的,一种更高级的、动态的和谐之美。”

实验室里安静极了,只有仪器低沉的运行声。

陆知衍看着她被激光映照得微微发亮的侧脸,和她眼中闪烁的、与她裙色一般浓郁的思想光芒,一时忘了回应。

他提出的是一个物理现象,她回报他的,却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

而奇妙的是,这个隐喻,竟然与他潜意识里正在摸索的,“理科算法”与“文科算法”如何共存的困惑,不谋而合。

他之前所有基于数据、假设、验证的思考路径,在这一刻,仿佛被一种更宏大、更通透的视角照亮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的“词汇库”里,找不到能准确描述此刻感受的词语。

最终,他只能转回头,看向那排光点,低声重复着她的词:

“……动态的,和谐之美。”

沈清弦看着他微微失神的样子,嘴角轻轻勾起。她知道,她的话,似乎真的传达到了那个被公式和代码层层包裹的世界的内部。

陆知衍沉默了很久,才再次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一些:

“数据记录完毕。本次‘压力测试’……结果超出预期。”

沈清弦笑了:“那,有奖励吗?”

陆知衍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还有这个环节。他下意识地在身上摸了摸,最后从实验服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用独立包装袋密封着的、实验室常用的——防静电擦拭布。

他递给她,表情无比自然:“这个,给你。清洁电子屏幕效果很好。”

沈清弦看着那块方方正正的、灰色的布,足足愣了三秒钟。

随即,她爆发出了一阵清脆的笑声,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陆知衍……”她一边笑一边接过那块“奖励”,“你真是……我见过最特别的人。”

陆知衍看着她笑得前仰后合,虽然不太明白笑点具体在哪里,但他能感觉到,实验室里那种严谨到近乎凝固的空气,似乎因为她和她裙子的那抹蓝色,悄然流动了起来。

他低头,在心中的那份观察记录上,添上了一笔:

【新假设验证初步成功。目标个体‘算法’具备独特价值,能提供超越现有认知框架的解决方案。】

【附加记录:目标个体对‘克莱因蓝’具有偏好。其笑声,可作为环境正反馈参数。】

上一章 第五章 非标准化的情感符号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 克莱因蓝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