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本书标签: 校园  学霸  智性恋     

第八章 食堂与混沌理论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陆知衍盯着沈清弦发来的那条带着调侃意味的消息,手指在屏幕上方悬停了近一分钟。

按照他过去的交互协议,他应该回复“收到”或“不客气”,以关闭此次通信线程。但此刻,那个简单直接的指令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阻力隔绝了。

他想起了自己刚刚得出的结论——有些方程,需要体验,而非求解。

他尝试启动“体验”模式。

【陆知衍: 【收到。擦拭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他打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逐字删除了。

这依然是“求解”模式,是在提供冗余的功能性信息。

他重新开始。

【陆知衍: 【好的。】

发送。然后,他盯着自己发出的这两个字,觉得干瘪得像是脱水蔬菜。他试图回忆沈清弦是如何让文字变得“生动”的。是那些表情包吗?他点开表情库,划过那些系统自带的微笑、咧嘴笑和偷笑,总觉得哪一个都无法准确传达他此刻并无特定情绪,只是……想继续保持连接的状态。

最终,他放弃了使用表情符号,选择了一个在他认知里,相对中性且能延续对话的提问。

【陆知衍: 【你明天中午有空吗?】

消息发出去后,他立刻进行了一次自我行为分析:此行为不属于实验必要环节,属于计划外的社交拓展,动机源于……对新交互模式的探索需求。

沈清弦: 【有呀。陆博士又有什么新的‘压力测试’安排?[搓手期待]】

【陆知衍: 【没有测试。是常规能量补充行为。食堂。】

他选择了“能量补充行为”这个相对客观的表述,来替代更具社交色彩的“共进午餐”。

沈清弦: 【懂了,共进午餐的学术化表达。[OK] 几点?哪个食堂?】

陆知衍提供了时间和离两人宿舍区折中的食堂名称。对话结束,他放下手机,感觉完成了一次比编写复杂代码更耗神的事务。

第二天中午,食堂人声鼎沸。陆知衍提前五分钟到达,选了一个靠墙的相对安静的位置。他看着熙熙攘攘排队打饭的人群,感觉这里的“环境噪音”和“不可控变量”远超实验室,这让他微微蹙眉。

他很快在人群中看到了沈清弦。她今天穿了一件米白色的毛衣,像一道柔和的光,穿行在嘈杂的背景里。她端着餐盘,目光搜寻着,看到他时,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走了过来。

“幸好你选的位置够偏,”她在对面坐下,将餐盘放下,“不然我怀疑你会不会拿出分贝仪现场测量。”

陆知衍看了看她餐盘里的番茄炒蛋、清炒西兰花和一小份米饭,又看了看自己餐盘里几乎一模一样的搭配(除了米饭分量多了50克),发现了一个数据点:两人在食物选择上存在较高相似性。

“只是基于效率最大化原则,选择干扰最小的区域。”他解释道。

沈清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拿起筷子:“所以,今天‘常规能量补充’的主题是什么?总不会真是单纯吃饭吧?”

陆知衍用餐巾纸将筷子擦拭了三遍,整齐地放在餐盘上,然后才开口:“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数据获取方式。”

“嗯?”

“减少预设议题,观察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自然交互会产生何种数据。”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是一种……体验式数据采集。”

沈清弦眨眨眼,差点被一粒米饭呛到。她努力咽下去,看着对面一本正经说着“体验式数据采集”的陆知衍,觉得荒谬又好笑。

“好吧,‘体验师’先生,”她夹起一块番茄,“那你采集到了什么?”

陆知衍的目光落在她餐盘里:“我采集到的第一个数据是,我们的主食和素菜选择重合度达到80%。”

沈清弦:“……这就是你‘体验’到的?”

“这是客观数据。”陆知衍强调,然后他稍微犹豫了一下,似乎在调动一个并不常用的模块,“那么,你的……主观体验是什么?”

沈清弦没想到他会反问,她想了想,用筷子轻轻拨弄着米饭:“我的体验是……番茄炒蛋的甜度刚好,西兰花火候有点过了,以及……”她抬起眼,笑意盈盈地看着他,“和陆同学一起在食堂‘补充能量’,比在实验室里进行‘压力测试’要放松很多。”

“放松……”陆知衍低声重复这个词,像是在分析一个陌生变量,“放松度,可以量化吗?”

“这个嘛,”沈清弦故作沉思状,“大概相当于……不用时刻担心会被提问光栅衍射意味着什么的程度?”

陆知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真的在尝试将这个比喻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数值。

就在这时,旁边一桌几个男生的喧哗声陡然增大,似乎在激烈争论着什么游戏攻略,声音洪亮,伴随着夸张的笑声。

陆知衍的眉头立刻皱紧,这是一种严重的环境干扰。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沈清弦,发现她也微微蹙了下眉,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继续小口吃饭,似乎具备更强的环境干扰过滤能力。

“噪声干扰超出舒适阈值。”他陈述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沈清弦却笑了笑,压低声音说:“你有没有觉得,这整个食堂,就像一个巨大的……混沌系统?”

陆知衍一怔。

混沌系统?非线性,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内在随机性,看似无序却可能存在奇异吸引子……

他环顾四周:成千上百个学生,各自打着饭,找着座位,与同伴交谈,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都带有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眼前这片嘈杂而充满生机的景象。确实,符合混沌系统的某些特征。

“每个个体都是系统的一个变量,他们的交谈、动作、甚至情绪,都在相互影响,无法用简单的线性方程预测下一刻的整体状态。”沈清弦用筷子轻轻画了一个圈,将整个食堂容纳其中,“但是呢,它又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没有彻底崩溃。你看,打饭的队伍虽然蜿蜒,但总在前进;座位虽然紧张,但总能找到空位……这算不算是混沌中的‘秩序’?”

陆知衍看着她,看着她用那双洞察哲学的眼睛,轻而易举地将这嘈杂混乱的食堂,解读成了一个生动的混沌模型。

他忽然觉得,周围那些恼人的噪音,似乎不再仅仅是干扰,而是这个庞大系统运行时的背景音。而他对面坐着的,是这个混沌系统中,他能识别出的、最清晰的“奇异吸引子”。

正是她的存在,让这个原本让他不适的环境,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值得观察。

“你的类比,”陆知衍开口,声音比刚才缓和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将宏观社会现象与混沌理论联系,是一个有效的认知框架。”

沈清弦笑了:“看来,在食堂进行‘体验式数据采集’,成果还不错?”

陆知衍没有立刻回答。他低头吃了一口饭,咀嚼了几下,然后抬起头,非常认真地看着她:

“数据采集尚未结束。根据能量补充效率和体验的连续性原则,明天中午,是否可以进行重复实验?”

沈清弦拿着筷子的手停在半空。

他这是在……邀请她明天再一起吃饭?用“重复实验”这么硬核的理由?

她看着他那双无比坦诚、不带任何暧昧色彩,只有纯粹探究光芒的眼睛,心里那片名为“沈清弦”的湖,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特别的小石子。

它没有激起汹涌的浪花,却荡开了一圈又一圈,细腻而持久的涟漪。

她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戳着那颗火候过了的西兰花,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好啊。”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柔软,“那明天,还是这个‘混沌系统’见?”

“可以。”陆知衍点头,然后补充了一句,“我会提前占取最优位置,以控制系统变量。”

沈清弦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嗯,”她点点头,眼里的笑意满得快要溢出来,“那就拜托你了,我的‘混沌系统’导航员。”

上一章 第七章 克莱因蓝的波长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章 降雨概率与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