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本书标签: 校园  学霸  智性恋     

第九章 降雨概率与一把伞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

第二天,天空是沉郁的铅灰色。

陆知衍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取了本地气象台的实时数据和多个天气预报模型的输出结果。数据显示,中午时段降雨概率为67.3%,降水初始时间模拟存在较大误差,但大概率在11点至13点之间。

这是一个新的环境变量。

他看了一眼时间,上午十点五十分。他拿起手机,点开与沈清弦的聊天框。按照既定协议,他们约定的“重复实验”时间是中午十二点整,地点为第三食堂。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方停顿。

理性分析提示他:“降雨属于不可抗力,实验条件不满足,应主动提出取消或延期,以确保参与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这是最优决策。”

但另一个新近编译的、优先级不明的进程却在他脑海中低语:“她可能没带伞。”

这个念头不具备严谨的数据支持,纯粹是基于她以往表现出的随性行为模式(如图书馆掉书)所做的概率性推测。但就是这个不严谨的推测,压倒了理性的最优决策。

他需要确认。

他罕见地发了一条与实验安排无关的、前瞻性的信息。

【陆知衍: 【今天降雨概率较高,超过67%。】】

消息发出去后,他紧盯着屏幕,像是在等待一个关键实验数据的回传。

沈清弦: 【啊,我也看到天阴得厉害。希望它撑到我们吃完饭再下?[祈祷]】

她没有提及带伞与否。

陆知衍的眉头微微蹙起。这条回复增加了她“未带伞”的概率。他大脑中负责风险评估和方案规划的模块开始高速运转。

场景模拟一: 她未带伞,实验结束后冒雨返回宿舍。——结论:不可接受。存在健康风险与不适感。

场景模拟二:她未带伞,实验结束后,他提出共用他的伞。——结论:可行,但存在社交距离突破,属于高不确定性交互。

场景模拟三:她已带伞。——结论:无额外行动需求。

基于现有信息,场景二发生的概率已超过可忽略的阈值。他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他看了一眼自己那把放在门边、纯黑色、标准尺寸的自动伞。功能完备,但仅支持单人使用。

不行。

他几乎是立刻起身,拿起钱包和钥匙,离开了宿舍。他需要获取一件更适合“场景二”的装备。

十一点二十分,陆知衍站在学校教育超市的货架前,面对着一排各式各样的雨伞,陷入了短暂的“决策瘫痪”。

单人伞?双人伞?长柄?折叠?纯色?花纹?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进行参数比较:

· 尺寸: 必须确保有效遮蔽面积覆盖两人并行时的肩宽,排除大部分单人伞。

· 结构: 长柄伞结构更稳固,抗风性优于折叠伞。

· 颜色: ……他下意识地排除了黑色。最后,他选择了一把深蓝色的长柄双人伞。颜色沉静,符合他的审美;尺寸经过他目测估算,符合要求。

他拿着这把新伞去结账,感觉像是在为一项重要的实验采购关键器材。

十一点五十分,陆知衍提前到达第三食堂门口。他没有进去,而是站在了入口处的屋檐下。他左手拿着那把新买的、标签还未撕掉的深蓝色长柄伞,右手则拿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雷达回波图,实时追踪着降雨云团的移动路径。

天空越来越暗,湿漉漉的风吹拂着,带着山雨欲来的土腥气。

十一点五十八分,他看到了沈清弦小跑着从宿舍区方向过来,她没有打伞,只是用手微微遮在额前。

概率推测,成立。

在他看到她的一瞬间,手机屏幕上的雷达图边缘,代表强降雨的红色区域,正好覆盖了学校所在的坐标。

“滴答。”

第一滴硕大的雨点砸落在水泥地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紧接着,雨幕如同听到了号令,毫无缓冲地倾泻而下,瞬间将天地连接成白茫茫的一片。嘈杂的雨声淹没了其他所有声音。

沈清弦刚好跑到屋檐下,裙摆和鞋面已被溅起的雨水打湿了几分。她微微喘着气,看着眼前密集的雨帘,有些懊恼地拍了拍额头:“还真下了,而且这么大……”

她转过头,这才注意到旁边站着的陆知衍,以及他手中那把崭新的、明显是双人尺寸的深蓝色长柄伞。

她的目光在伞和他之间游移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讶异。

陆知衍迎着她的目光,平静地开口,仿佛在陈述一个实验观察结果:“根据雷达回波显示,这场强降雨预计持续二十五分钟。食堂内部噪音水平已因人员滞留超出常规阈值百分之四十。最优方案是,使用遮蔽工具,返回宿舍区。”

他说着,将手中的新伞微微向前递了递,动作有些僵硬。

沈清弦看着他,看着他手里那把明显是刚买的、颜色甚至与她上次的裙子有些呼应的伞,再看看他那一本正经汇报天气分析的样子。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击中了她——他提前预判了这场雨,并且,特意为此做了准备。

心里某个角落,像是被这温润的雨水浸泡过,变得异常柔软。

她没有戳破,只是从善如流地点点头:“看来,今天的‘重复实验’被迫中断了。那就听从‘导航员’的最优方案吧。”

陆知衍“咔哒”一声按开了伞钮,伞面应声张开,撑开一片深蓝色的、干燥的天空。他向前一步,将伞的大部分空间倾向她所在的位置。

“根据风向和雨滴下落角度,建议行走速度保持在每秒1.2米,可以有效减少腿部被淋湿的面积。”他一边说着,一边率先走入了雨幕。

沈清弦忍不住弯起嘴角,跟了上去,走入他撑起的那片蓝色之下。

伞下的空间比想象中要宽敞,但两人并行的距离,依旧是他人生中罕有的、与非亲属异性的近距离接触。他能清晰地闻到她发间传来的、某种清淡的植物香气,混合着雨水的清新。这种感官数据异常清晰,甚至干扰了他对行走速度的监控。

周围是喧嚣的雨声,但在这一方伞下的空间里,却奇异地安静。只有彼此的脚步声,和略微有些清晰的呼吸声。

沈清弦微微侧头,能看到他紧绷的下颌线,和握着伞柄的、因为用力而指节有些发白的手。他似乎在严格执行着某种标准操作程序,身体挺得笔直,目光直视前方,刻意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接触。

她忽然觉得,这个严谨到刻板的物理系天才,在这种时候,有种笨拙得让人心动的真诚。

“陆知衍。”她轻声开口。

“嗯?”他立刻回应,目光依旧看着前方湿滑的路面,像是在完成一项精密导航任务。

“谢谢你的伞。”她说。

“……这是基于风险评估后的逻辑选择。”他回答,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低沉。

沈清弦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直到走到她宿舍楼下,陆知衍将伞完全倾向她那边,确保她踏上干燥的台阶,自己半边肩膀却淋湿了一片。

沈清弦站在屋檐下,回头看他。

雨水顺着伞骨汇成细流,在他脚边溅开。他站在雨幕中,深蓝色的伞,被打湿的肩头,镜片后那双总是冷静的眼眸,此刻似乎也沾染了些许雨水的朦胧。

“那么,”她朝他挥挥手,“‘能量补充’和‘避雨方案’都完成了。下次实验再见?”

陆知衍点了点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宿舍门后,才转身离开。

走回自己宿舍的路上,雨势渐小。他感受着左肩传来的、冰凉的湿意,这是一种非最优方案带来的物理结果。

但很奇怪,他并没有感到不适。

反而觉得,那片被淋湿的区域,仿佛记录下了刚才伞下那片有限的、安静的、充满她身上清淡香气的空间的所有数据。

这些数据,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录入表格。

但它们真实存在,并且,在他的情感处理中枢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从未有过的温暖进程。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伞。

深蓝色。克莱因蓝的近似色。

他忽然觉得,或许下次“实验”,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非结构化的变量。

上一章 第八章 食堂与混沌理论 物理系的他与哲学系的她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章 非结构化变量的首次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