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话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张桂源心里荡开一圈圈涟漪,久久不散。
“你的音乐里,为什么什么都听不到?”
接下来的两天,练习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张桂源不像之前那样,一来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音响,用节奏充满整个空间。他变得安静了许多,常常是抱着膝盖坐在角落里,看着窗外发呆,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打着不成调的节奏。
张函瑞依旧沉默,但偶尔会抬起眼,悄悄观察张桂源。他看到对方眉宇间那团明亮的、总是向外扩散的能量,似乎收敛了起来,凝聚成了某种更沉静的东西。他有些意外,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那句话或许说得太重了。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张桂源忽然站起身,走到电子琴旁边,动作有些迟疑地按下一个单音。清脆的“do”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转过头,看向张函瑞,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困惑和急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尝试理解的认真。“函瑞,”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一些,“你上次说的,那个‘心里被揪了一下’的感觉……能不能,再教我听听?”
张函瑞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张桂源会这样直接地、近乎笨拙地再次提起那个让他难堪的话题。他看着张桂源那双总是盛满笑意的眼睛,此刻像两块被仔细擦拭过的琥珀,清晰地映出自己的影子。
他沉默地走过去,在琴凳的另一边坐下。他没有直接弹奏那个复杂的段落,而是先弹了一段非常简单的、几乎每个初学者都会的C大调音阶。然后,他在其中一个音上,轻轻按下了旁边半度的黑键。
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变化。
“听出来了吗?”张函瑞轻声问,他的手指还停留在琴键上,“只是差一点点,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张桂源屏住呼吸,努力捕捉着那瞬间的差异。他好像……有点感觉了。那个不和谐的音,像光滑丝绸上的一处细微勾丝,并不显眼,却确实改变了整体的触感。
“好像……有一点。”他不太确定地说,眉头微微皱着,像个在解一道复杂数学题的学生。
张函瑞的嘴角几不可见地松动了一下。他没有嘲笑张桂源的迟钝,反而因为对方这份难得的、试图踏入他世界的努力,心里某个坚硬角落悄悄柔软了一点。
“嗯。”他简单地应了一声,然后又弹了几个不同的和弦,对比着明亮与黯淡、稳定与悬疑的细微差别。他没有使用任何专业术语,只是用“像天气突然阴了一下”,或者“像走路时不小心踩空了一级台阶”这样生活化的比喻来描述。
张桂源听得异常专注。他发现,当自己不再急着去“理解”,而是放松下来去“感受”时,那些原本模糊的、被他一贯的热情所掩盖的层次,竟然一点点浮现出来。张函瑞的音乐世界,不再是完全无法进入的迷宫,而像是一幅需要凑近了、静下心才能看清笔触的细腻工笔画。
练习的间隙,张桂源从背包里拿出一盒洗好的草莓,递到张函瑞面前。红艳艳的果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吃点东西,歇会儿。”他语气自然,仿佛这只是朋友间最普通的分享。
张函瑞看着那盒草莓,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拿了一颗。草莓很甜,汁水充沛,缓解了喉咙因长时间说话和示范而产生的干涩。
“谢谢。”他低声说。
“不客气。”张桂源自己也塞了一颗,鼓着腮帮子说,“你刚才讲的,比老师说的好懂。”
这大概是他能给出的最高赞扬。张函瑞低下头,默默吃着草莓,耳根似乎有点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