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航天城
本书标签: 幻想 

第四章:钢铁云盘的第一课

航天城

第四章:钢铁营盘的第一课

2100年7月15日,岩城市东南航天城的晨光带着海雾的微凉,漫过布满规整纹路的水泥地面。二十个新面孔站在生活区的操场上,影子被初升的太阳拉得又细又长,像一排刚栽下的树苗,带着青涩的拘谨,却又透着股不肯弯折的劲。

他们是三天前接到“精简令”最终通知的幸运儿——从一百多名原航天城驻留人员中筛选而出,将成为这里的长期值守力量。七成军人,三成科研人员,此刻都穿着统一配发的深蓝色作训服,左胸口袋上方别着还带着塑封温热的新工牌,照片上的表情大多严肃,像是提前预判了即将到来的严苛。

队伍前方,站着一位肩扛上校军衔的中年男人。他叫赵正国,东南航天城综合保障部主任,也是这次新人员培训的总负责人。他的皮肤是长期在海边暴晒出的深褐色,眼角的皱纹里像藏着海风的痕迹,目光扫过队列时,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沉静,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紧绷的表象,直抵心底的那点忐忑。

“稍息。”赵正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砸在每个人耳中,“从今天起,你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东南航天城值守人员。但在成为合格的‘航天人’之前,你们首先要学会的,是这里的规矩。”

他顿了顿,目光在队伍里逡巡一周。队列里有几个曾在其他基地待过的老兵,下意识地调整了站姿;而那些来自航天集团的科研人员,大多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军事化训练,身体还带着些僵硬,比如站在右数第五位的林薇。

林薇今年二十七岁,是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的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她的工牌上“技术三级”的字样格外显眼,代表着她在专业领域的资历,但此刻,她正努力模仿着身边军人的姿势,双手贴在裤缝,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能精准计算出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曲线,却对“稍息”时脚该抬多高、手该放在哪里感到手足无措。

“可能有人觉得,”赵正国继续说道,“科研人员靠脑子吃饭,军人靠纪律吃饭,没必要混在一块儿练。但我告诉你们,在航天城,这两条线必须拧成一股绳。”他抬手指向远处矗立的发射架,钢铁结构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那玩意儿,少一颗螺丝钉都可能摔下来;指挥大厅里的一个参数错读,就可能让上百亿的投入打水漂。在这里,‘差不多’三个字,就是杀人的刀。”

队伍里有人轻轻吸了口气。站在林薇左边的是陈峰,原东部战区某通信团的四级军士长,皮肤黝黑,身板像块钢板。他侧头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林薇紧绷的侧脸,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认出这姑娘,三天前领工牌时,她因为找不到后勤仓库的位置,在办公楼前转了三圈,最后还是他指的路。

“今天的第一课,不是学操作规程,也不是背应急预案,”赵正国的声音陡然提高,“是站军姿。一小时。”

“啊?”队列末尾传来一声极轻的惊呼,来自刚从航天科技集团调来的年轻工程师王磊。他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写满了难以置信。他昨晚还在宿舍里对着电脑调试卫星姿态控制程序,熬到凌晨三点,此刻只觉得双腿像灌了铅,别说一小时,恐怕十分钟都撑不住。

赵正国的目光立刻锁定了声音来源:“出列。”

王磊身体一僵,慢吞吞地向前迈了一步,头埋得很低。

“你叫什么?”

“王…王磊。”

“哪个部门的?”

“卫…卫星控制中心。”

“抬起头。”赵正国的声音没有波澜,“在航天城,说话要让人听见,抬头要让人看见。你调试卫星的时候,敢让它‘啊’一声吗?”

王磊猛地抬起头,脸涨得通红:“报告主任,不敢。”

“那你刚才‘啊’什么?”

“我…我以为…以为会先学理论…”

“理论?”赵正国冷笑一声,“站不稳的人,拿不稳图纸;挺不直腰的人,扛不起责任。航天城的理论,第一条就是‘稳’。身体稳,心才能稳;心稳了,手才能准。现在,归队。”

王磊低着头跑回队列,眼镜滑到了鼻尖,他不敢抬手去推,只能使劲眨了眨眼。林薇用眼角余光瞥见他泛红的耳根,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她虽然没出声,但心里何尝没有过类似的想法?

“所有人,立正!”赵正国一声令下,二十个人的身体同时一震,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瞬间绷成了笔直的线条。

“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外分约六十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赵正国一边口述动作要领,一边缓步走过队列,时不时伸手扶正某个歪斜的肩膀,或是踢一下某个没并拢的脚跟。

当他走到林薇面前时,停顿了一下。林薇的呼吸有些急促,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皮肤上。赵正国伸出手,轻轻将她微抬的下巴按了下去:“平视前方,不是让你盯着发射架发呆。你的目光,要像瞄准镜一样,稳得住。”

林薇的脸颊瞬间发烫,低声应道:“是。”

“声音太小。”

“是!”她几乎是吼出来的,惊得自己都愣了一下。

赵正国没再说什么,继续向前走去。阳光渐渐升高,海雾散去,毒辣的光线直射在操场上,地面开始发烫,透过薄薄的作训服灼着皮肤。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滑过眼角时带来一阵刺痛,却没人敢抬手去擦。

时间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每一秒都格外漫长。王磊的双腿开始打颤,视线变得模糊,眼镜片上沾满了细密的汗珠。他感觉自己像在蒸笼里,头晕目眩,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想报告,想说自己撑不住了,但看到身边陈峰纹丝不动的背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那个老兵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作训服的颜色深了一大片,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报告!”突然,队列中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

是陈峰右边的李建国,原某部侦察连的排长,刚转隶到航天城安保部。他的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但眼神依旧锐利。

赵正国停下脚步:“讲。”

“报告主任,请求调整呼吸节奏!部分同志呼吸过急,容易导致体力流失过快!”李建国的声音平稳,显然是用了部队里的腹式呼吸法。

赵正国略一点头:“可以。所有人,跟着他调整。吸气四秒,屏息两秒,呼气六秒,循环。”

李建国率先示范,低沉的呼吸声在寂静的操场上格外清晰。林薇跟着调整,原本急促的喘息渐渐平稳下来,胸口的闷胀感缓解了不少。她偷偷用余光看了眼李建国,发现他虽然额头上全是汗,站姿却依旧挺拔,仿佛脚下生了根。

“不错。”赵正国看着李建国,“懂得观察,懂得互助,这也是航天城需要的。”

又过了二十分钟,王磊的眼前开始发黑,身体晃了晃,几乎要栽倒。就在这时,他感觉有人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他一下——是站在他左边的陈峰。陈峰没有转头,只是用极低的声音说了两个字:“咬牙。”

那声音像一颗小石子,砸在王磊混乱的意识里。他猛地咬紧牙关,舌尖尝到一丝血腥味,这股刺痛反而让他清醒了几分。他想起自己来航天城的初衷——三年前,他参与设计的一颗遥感卫星因为姿控系统故障,在入轨后失控,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那天,他在控制中心哭了整整一夜,发誓一定要亲手把更可靠的卫星送进太空。这点苦,算什么?

汗水滴落在地面,瞬间被蒸发,留下一小片深色的印记。操场上只剩下整齐的呼吸声,以及远处海浪拍打礁石的隐约声响。

林薇的思绪开始飘忽。她想起导师在她毕业时说的话:“航天工程,是个精细活,也是个苦活。你在图纸上多画一条线,可能就意味着航天员要多担一分险。”那时她还不太懂,觉得只要把技术参数算准就行,现在才明白,所谓的“精细”,从来都不只停留在纸面上。一个连站姿都坚持不住的人,怎么可能在连续四十小时的发射前测试中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

“还有十分钟。”赵正国看了眼手腕上的军用手表,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想想你们为什么站在这里。是为了混个编制?还是为了那身衣服?”

他走到队列中央,目光扫过每个人汗湿的脸庞:“三年前,‘深空一号’探测器从2号工位发射,升空后三分钟,助推器分离异常。指挥大厅里,有个刚毕业的工程师,手抖得连键盘都按不准。但你们知道是谁稳住了局面吗?是当时的发射控制台操作员,一个叫张建军的老兵,他用备用程序手动分离,动作比机器还快。为什么?因为他在这操场上站了五年,在控制台前练了上万次,肌肉和脑子一样,形成了条件反射。”

林薇的心猛地一跳。张建军这个名字她听说过,是航天城的传奇人物,后来在一次任务中因为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倒在了指挥大厅里。没想到,这位技术过硬的老兵,竟然还有这样的经历。

“所以,别觉得站军姿是浪费时间。”赵正国的声音缓和了些,“这是在练你们的定力,磨你们的性子。等你们真正走上岗位就会知道,当火箭轰鸣着升空,当屏幕上的参数开始跳动,能让你们沉住气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这身经受过锤炼的筋骨和意志。”

最后十分钟,仿佛比前面五十分钟还要漫长。王磊的眼前数次发黑,全靠陈峰时不时的“提醒”才撑住;林薇的双腿已经麻木,只能靠意念控制着身体不晃动;李建国的后背汗水流成了河,却依旧保持着标准的呼吸节奏。

“时间到。”赵正国终于开口。

二十个人几乎同时松了口气,身体摇晃着,有人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

“原地活动十分钟。”赵正国命令道,随即转身走向操场边的凉棚。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揉腿的、弯腰的、大口喘气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我的天,感觉腿不是自己的了。”王磊一屁股坐在地上,摘下眼镜,用袖子胡乱擦着镜片上的汗。

陈峰也在活动脚踝,闻言看了他一眼:“第一次站这么久?”

“何止第一次,简直是人生噩梦。”王磊苦着脸,“早知道来航天城还要遭这罪,我当初…唉,不说了。”

“当初怎么?”林薇走过来,手里拿着一瓶水,递给他,“补充点水分吧,盐分流失太多了。”

王磊接过水,愣了一下:“谢…谢谢林工。”

“别叫我林工,叫我林薇就行。”林薇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刚才站军姿时的严肃荡然无存,“我也是第一次站这么久,确实不好受。”

陈峰看着她,忽然开口:“你刚才调整得挺快,呼吸节奏跟上了。”

林薇有些不好意思:“多亏了李排长提醒,还有…我偷偷学了你的样子。”

李建国正好走过来,听到这话,爽朗地笑了:“互相学习嘛。在部队里,新兵都是跟着老兵学,到了这儿,咱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不分彼此。”他看向陈峰,“峰子,你以前在通信团,站军姿是家常便饭吧?”

陈峰点点头:“以前野外驻训,三伏天站两个小时是常事。”

“佩服佩服。”王磊竖着大拇指,“我刚才真以为自己要晕过去了,要不是峰哥你提醒我,估计现在已经被抬去医务室了。”

陈峰摆摆手:“小事。在这儿,没人能单打独斗。”

林薇看着他们,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三天前,她还对这个全是陌生面孔的环境感到不安,担心军人的刻板和科研人员的清高会格格不入,但此刻,汗水和疲惫反而像催化剂,让原本疏离的关系迅速拉近。

“都过来!”凉棚下,赵正国的声音再次响起。

二十个人立刻停止交谈,快步走过去,虽然脚步还有些虚浮,但队列比刚才整齐了不少。

“看来你们中间,有人已经明白‘战友’这两个字的意思了。”赵正国的目光在陈峰、林薇和王磊身上扫过,“很好。接下来,我们去参观航天城的核心区域——指挥控制中心。”

他转身走向通往内区的通道,脚步沉稳:“记住,从踏入那里开始,你们看到的每一个屏幕,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国家机密。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记的别记,不该碰的,一根手指头都不能动。这是铁律,谁破了,立刻卷铺盖走人,还得负法律责任。”

众人跟在他身后,穿过两道岗哨,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后,进入了一道厚重的钢制大门。门后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墙壁是银灰色的合金材质,头顶的灯光柔和却明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

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挂着航天城的历史照片:2025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时的盛况,2030年首次火星探测器出征的场景,2050年新一代重型火箭研制成功的庆祝画面…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座钢铁营盘的成长轨迹。

林薇放慢脚步,看着照片里那些模糊的身影,忽然觉得肩上的作训服重了许多。她想起出发前,父亲——一位退休的老航天人——对她说的话:“航天这行,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当的是隐姓埋名的人。到了那里,少说话,多做事,把每一个数据都当成命来看。”

“别掉队。”陈峰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何时放慢了脚步,等了她一下。

林薇点点头,快步跟上。

走廊的尽头,是一扇

上一章 第三章:二十张新工牌 航天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潮汐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