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南京,秦淮河的脂粉香被硝烟冲淡了大半,却仍有几分残存的浮华,蜷缩在城中心那些未被战火彻底焚毁的深宅大院里。月明初就住在这样一座朱门高墙内,是财政次长岳明诚的独女。
岳家的客厅永远摆着新鲜的腊梅,红木家具被擦得锃亮,留声机里常放着软绵绵的江南小调。月明初穿着进口的洋布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指尖染着淡雅的蔻丹——这是父亲为她精心打造的模样,一个符合上流社会规范的、温顺的“明月小姐”。
可她总觉得自己像被困在琉璃盏里的月亮,看着亮堂,实则透不过气。
父亲岳明诚是国民政府里的红人,宴会上总带着她应酬,听那些穿西装的先生们高谈阔论“曲线救国”,看那些烫着卷发的太太们攀比谁的钻戒更闪。有次她听见父亲和同僚说笑,说“乡下那些泥腿子,给口饭吃就该感恩戴德”,她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热水溅在虎口上,烫得她眼圈发红。
她不是一直这样“不清醒”的。十岁那年,家里的老仆陈妈偷偷给她讲过乡下的事,说她的名字“月明初”本是陈妈给取的,岳明诚觉得“岳”与“月”同音,又有“光明初现”的寓意,才定了下来。“小姐的名字,是盼着日子能亮堂起来呢。”陈妈粗糙的手抚过她的头顶,眼神里有她读不懂的沉重。
十五岁那年,她偷偷跑出家门,在城南的贫民窟看到了另一番世界。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抢着啃发霉的窝头,裹着烂棉絮的老人蜷缩在墙角咳嗽,而不远处,父亲的同僚坐着小汽车呼啸而过,溅起的泥水打在难民身上。那天的月亮很圆,却照得她心里发寒。
月明初“他们也是人啊。”(她跑回家,红着眼问父亲)
人(岳明诚皱着眉,把一份报纸拍在她面前)“妇人之仁!现在是乱世,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只要学好礼仪,将来嫁个体面人家,就是你的本分。”(报纸上印着“剿匪”的新闻,照片里的人衣衫褴褛,被捆着跪在地上)
从那以后,月明初开始偷偷读禁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她找到藏在角落的《呐喊》,在昏暗的台灯下,她借着月光看那些讲述底层苦难的文字。她还认识了一个叫林觉的男同学,他会给她带进步刊物,告诉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古诗里的场景,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
人“你父亲经手的赈灾款,有多少真正到了灾民手里?”(林觉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敲在她心上)“你穿的旗袍、戴的首饰,都是从他们那里榨出来的。”
她不信,或者说,她不敢信。直到1937年冬天,南京城破的前夜,父亲让副官送她去重庆避难。车子路过挹江门时,她看见城门口挤满了想逃难的百姓,而守城的士兵却端着枪驱赶他们,嘴里骂着“亡国奴,滚远点”。混乱中,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被推倒在地,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士兵却一脚踹在妇人身上。
人(月明初猛地推开车门,被副官死死拉住)“小姐!危险!”
月明初“让他们开门!让他们过去!”(她哭喊着,看着那个妇人挣扎着爬起来,又被人群淹没。那一刻,留声机里的小调、客厅里的腊梅香、父亲口中的“体面”,全都变成了刺向她的针)
到了重庆,岳家的日子依旧优渥。父亲时常寄来书信,让她安心待着,说“党国”定会重整河山。可她在街头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难民,是官员们依旧歌舞升平,是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捷报”,却绝口不提百姓的流离失所。
林觉也辗转到了重庆,他的一条腿在突围时被打瘸了。他告诉月明初,他要去投奔北边的队伍,“那里的人,是真的在为老百姓打仗”。
人“你父亲他们,嘴上说着抗日,背地里却在打压真正抗日的力量。”(林觉的拐杖在地上敲出声响)“明初,你不能再自欺欺人了。你的‘明月’,不该只照在朱门里。”
那晚,月明初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真正的月亮,却被厚厚的乌云遮住,底下是无数双渴望光明的眼睛。她惊醒时,窗外的月亮正从云层里钻出来,清辉落在她的旗袍上,像一层冰冷的霜。
她打开首饰盒,把那些钻戒、项链全都倒出来,塞进一个布袋里。又找出陈妈留给她的那件粗布棉袄,换下了身上的旗袍。最后,她在书桌前写下一封信:
月明初“父亲,你说的‘体面’,我要不起了。这朱门里的月亮,照不亮人间的苦难。女儿去寻真正的光明了,勿念。”
落款是“月明初”,她特意把“岳”字改成了“月”。
凌晨时分,她背着简单的行囊,像一片羽毛似的溜出了岳家在重庆的公馆。街面上很静,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她攥紧手里的布袋,那里面的财物,她想送给路上遇到的难民。
走到嘉陵江边时,她回头望了一眼那座亮着灯的宅院,像望着一个褪色的旧梦。江面上,月亮的倒影被水流打碎,又重新聚拢,像极了她此刻的心绪——破碎之后,反而有了重新拼凑的勇气。
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只知道要往北走,往林觉说的那个“有真正光明”的地方走。她的鞋跟早已磨破,脚底板渗出血来,却走得异常坚定。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她看见东方的天际线裂开一道金光,像太阳要升起来了。她想起自己名字里的“明”与“初”——东日初升,平安顺遂。或许,这顺遂从来不是指锦衣玉食,而是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朝着光亮处走去。
此刻的她还不知道,她要去的方向,正有一个叫睦月的女子,带着一支女子队伍,在烽火里淬炼成长。她们的生命,将在不久的将来,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交汇,像两轮月亮,在同一片夜空里彼此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