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尚顺:烽烟照侠骨
本书标签: 古代  双强  双男主     

第十章 主簿秘辛(补叙)

尚顺:烽烟照侠骨

第十章 主簿秘辛(补叙)

雨丝如线,密密匝匝地敲打着窗棂,发出嗒嗒的轻响。五年前的那个夜晚,王主簿坐在尚老将军的书房里,手里握着一支徽墨笔,笔尖悬在半空却迟迟没有落下。他对面,尚老将军正捧着一张皱巴巴的密信,眉头拧得像个死结。“影卫阁和匈奴勾结,要趁秋收偷袭雁门关!你立刻把这个消息传给镇南军。”老人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可王主簿的手微微一颤,那笔尖上的墨汁顺势滴落,在宣纸上洇开了一小片黑渍。他的脑海闪现出昨日张先生站在暗巷里的模样——阴冷、锋利,话语如刀:“你要是敢传这消息,你的儿子就等着陪葬吧。”他的儿子才刚满周岁,正安静地躺在襁褓中,是他这一生最柔软的牵挂。如果连儿子都保不住,他还算什么父亲?

“老将军……影卫阁的势力太大,我们实在斗不过啊,不如……”王主簿开口时声音有些发涩,像是从喉咙深处硬挤出来的几个字。

“为国守城,是军人的本分!”尚老将军猛地拍桌而起,震得桌上的茶盏哐当乱晃,“就算拼了命,也不能让匈奴踏进雁门关一步!”

王主簿垂着头,眼神游移,努力掩饰眼底翻涌的矛盾与挣扎。他知道,尚老将军一旦决定了什么,便是铁板钉钉的事,绝无转圜余地。但是他呢?他的儿子难道真的要成为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吗?

那天深夜,尚老将军突然“急病”离世,整个府邸陷入一片忙乱。而王主簿,成了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他的表情平静,甚至显得过于冷静,只有双手指尖的轻微颤抖泄露了些许紧张。他按照张先生的意思,伪造了一份所谓的“遗愿”,让李文书接替部分文书工作。至于李文书的女儿,才三岁的小丫头,早已被张先生用“求学”的名义控制在城外别院,成了牵制其父的一根无形绳索。而张先生自己,则以“老母病重”为借口悄然隐退到红土坡的一座破庙里,通过眼线继续遥控一切。

三年间,李文书每回传递布防图,都会偷偷在边角加注符号:画一朵花,意味着女儿平安;画一个哭脸,则表示她挨了罚。这些细微的痕迹,王主簿都看在眼里,却不敢多嘴,只能默默帮忙掩盖。偶尔借着“核查账目”的由头,他还会塞几块糖糕给李文书,说是带回去给孩子尝尝甜头。

然而昨夜,事情出现了新的波折。张先生遣人送来了封密信,要求李文书必须在子时之前将十斤掺硝石的火药送到北门枯井,以配合匈奴先锋队的行动。随信附上的还有一缕孩子的头发,柔细的发丝散发出熟悉的清香——那是李文书宝贝女儿的。王主簿盯着那缕头发,胸口仿佛被狠狠揪住一般痛楚。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了尚老将军临终前反复叮嘱的那句“守住雁门关”。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错下去了。

“李文书,别再撑了。”王主簿找到对方时,他正蜷缩在军械营库房后,怀里紧紧攥着那缕头发,双肩不停颤动。面前堆放着几箱火药,包装上贴着伪装用的“粮草”封条。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压抑的气息。

“我们去自首。”王主簿蹲下身,语气异常坚决,“顺溜将军和尚誉副将都是明白人,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救孩子。我儿子……我也不能让他再这样担惊受怕了。”

李文书缓缓抬头,眼眶红肿,满是绝望:“自首?你说得轻巧!张先生警告过我,只要我暴露身份,就会立刻杀了我女儿!更别说……这火药里面装了机关,铁丝连着枯井壁上的石块。一旦有人靠近,石块滑落就会引爆整批火药——他根本没打算让我活着回去!”

王主簿默然片刻,随后从怀里掏出半块残缺的玉佩递过去。这是当年尚老将军赠予他的信物,据说可以在危急关头调动城防兵。“我已经派人监视城外别院了。只要我们能拖住时间,顺溜将军的斥候就有机会把孩子们救出来。”他说着,将玉佩塞入李文书掌心,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相信我,这次,我们不做帮凶。做回守关的人。”

李文书盯着那半块玉佩,又低头摸了摸贴在怀里的那一缕头发,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重新贴好火药箱上的封条。只是,在右下角不起眼的位置,他悄悄添上了一个小小的“救”字——这是他们之间约定好的信号,告诉城外潜伏的斥候:孩子们还活着,别院需要救援。

上一章 第九章 文书诡影 尚顺:烽烟照侠骨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枯井夜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