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蔷薇的暖意,却吹不散国公府中的凝重。花似锦刚从军营回府,还未及更衣,副将便神色匆匆地闯了进来
副将将军,不好了!御史台的李御史今日在朝堂上弹劾您,说您手握京畿禁军兵权,又深得太子倚重,恐有不臣之心!
花似锦哦?
花似锦端着茶盏的手一顿,眸色沉了沉,却并未显露出过多惊讶
花似锦他还说了什么?
副将还说您平定二皇子叛乱后,行事张扬,收受地方官员馈赠,甚至私养死士,意图谋反!
副将急声道
副将陛下虽未当场发作,但脸色十分难看,已下令彻查此事!
谢润馨端着刚温好的汤药走进来,闻言脚步一顿,眉头瞬间蹙起。李御史素来依附于几位宗室亲王,此次突然发难,显然是受人指使,借“功高震主”四个字做文章,妄图扳倒花似锦。
花似锦查便查。
花似锦放下茶盏,语气平静得可怕
花似锦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行事光明磊落,倒要看看他们能查出什么名堂。
他看向谢润馨,见她满脸担忧,便伸手握住她的手,安抚道
花似锦放心,我自有对策。
次日早朝,弹劾之事愈演愈烈。又有两名御史接连上书,列举出所谓的“证据”——其中竟有当年花似锦送谢润馨素心梅的凭证,被歪曲成“私通后宫、培植势力”的罪证,甚至连围猎当日谢润馨护驾,也被说成是“夫妻合谋、假意邀功”。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成两派,一派力证花似锦清白,一派则附和御史弹劾,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一言不发,显然是在权衡利弊。
花似锦出列,躬身叩首
花似锦陛下,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臣自问忠心耿耿,绝无半分不臣之心,那些所谓的‘证据’,皆是无稽之谈,还请陛下为臣做主!
皇帝花卿
皇帝终于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疲惫
皇帝朕也相信你的为人,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不查清,难以服众。朕已命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务必查明真相。
三司会审的消息传回国公府,谢润馨心中更添忧虑
谢润馨三司之中,御史台本就对我们敌意甚深,大理寺卿又是宗室亲王的门生,此次会审,怕是会对我们不利。
花似锦我知道。
花似锦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盛放的蔷薇,眼神锐利
花似锦他们想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借此削弱我的兵权,甚至将我拉下马。但他们忘了,我花似锦能走到今日,绝非任人拿捏之辈。
他转身看向谢润馨,缓缓道
花似锦李御史弹劾我私养死士、收受馈赠,我早已让人将府中账目、往来书信整理妥当,随时可呈给三司查验。至于所谓‘私通后宫’,当年送梅之事,宫中内侍、翊坤宫宫女均可作证,不过是故人之谊。
谢润馨可他们若执意栽赃,这些证据未必管用。
谢润馨轻声道。
花似锦那就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花似锦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花似锦我已让人暗中调查李御史,发现他近日与废丞相的儿子过从甚密,且收受了巨额贿赂。只要将此事揭发,弹劾之事便不攻自破。
三日后,三司会审在大理寺开庭。李御史作为原告,言辞凿凿地列举着花似锦的“罪状”,手中的“证据”看似铁证如山。
花似锦从容应对,一一驳斥,随后呈上府中账目、往来书信,以及当年送梅的人证证词,将所有指控一一推翻。
李御史见状,仍不死心,厉声喝道
李御史花似锦,你巧舌如簧!这些证据皆可伪造,如何能证明你的清白?
花似锦伪造?
花似锦冷笑一声,对身后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立刻呈上一叠书信,以及几个锦盒,里面装着的正是李御史收受贿赂的凭证。
花似锦李御史,你还是先说说,这些书信和银两,是怎么回事吧?
花似锦的声音掷地有声
花似锦你与废丞相之子暗中勾结,收受贿赂,捏造罪证弹劾大臣,究竟是受何人指使?
李御史见状,面如死灰,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三司官员见状,立刻明白了其中缘由,纷纷面露鄙夷。
此事很快传到皇帝耳中。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李御史打入天牢,彻查其背后的指使之人。那些附和弹劾的官员,也尽数被降职查办。
一场声势浩大的弹劾风波,就此平息。
退朝后,花似锦走出皇宫,见谢润馨正坐在马车旁等候,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柔得不像话。
谢润馨都解决了?
谢润馨迎上前,眼中满是关切。
花似锦嗯,都解决了。
花似锦握住她的手,心中满是暖意
花似锦多亏有你在府中帮我打理琐事,让我无后顾之忧。
马车缓缓驶离皇宫,谢润馨靠在花似锦肩头,轻声道
谢润馨这场风波虽过,但那些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往后,还是要多加小心。
花似锦点头,望着窗外渐渐繁华的街道,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只要有谢润馨在身边,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他都能从容应对。
只是他没想到,这场弹劾风波的背后,竟还藏着更深的阴谋,而这阴谋,竟与多年前谢润馨父亲的冤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