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锈光阴
本书标签: 现代  传统文化  现代爱情 

第二章 残卷

锈光阴

非遗创新展设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初夏的阳光透过镂花木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锦绣的《星河》绣屏被安置在临水的位置,水光潋滟,映在绣面上,原本静止的银河仿佛真的在流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但大多匆匆一瞥,便举着手机奔向那些互动体验区。

林锦绣站在不远处,看着自己耗费三个月心血的作品,像一件精致的背景装饰,无人驻足细品。她想起外婆生前带她来看非遗展的光景,那时人们会凑得很近,仔细分辨针脚的走向,甚至为某种针法的传承脉络低声讨论。而今,展厅里最热闹的是VR体验区,人们戴着设备,在虚拟的绣坊里挥舞手臂,发出阵阵惊叹。

“林老师。”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她转身,竟看到周宸站在面前。他今天没穿西装,一件简单的白色亚麻衬衫,袖口随意挽到小臂,反而让他身上那种商场历练出的锐气收敛了些许。他手里拿着一份展览画册,页角有些卷边,像是被反复翻阅过。

“周总也对传统工艺感兴趣?”林锦绣语气平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周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星河》绣屏前,目光落在银河中心:“这里,原本是断针的地方吧?”他指着那颗流星,“断针的裂痕,被你化成了流星的轨迹。瑕疵未必是缺陷,有时反而是突破的契机。”

林锦绣心中一惊。他竟看得如此仔细,连那处她试图巧妙掩饰的意外都洞察分明。这颗星被她顺势绣成了一颗流星,拖着细长的光尾,虽增添了动感,但那道细微的痕迹,在她看来,始终是完美画卷上的一道裂痕。

“林老师,”周宸转过身,目光坦诚,“我为我三年前的冒昧道歉。当时年少气盛,只看到技术的颠覆性,却忽略了技艺本身承载的温度和时间。”他递过来一份重新拟定的合作方案,封面印着一幅她从未对外展示过的《并蒂莲》图样——那是外婆绣谱里的独门针法,连母亲都未曾完全掌握。

“你怎么会有这个图样?”林锦绣的声音有些发紧。

周宸从随身携带的皮夹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两位年轻女子在绣架前相拥而笑,背景正是“光阴绣”的旧门脸。一位是林锦绣的母亲,另一位,眉眼与周宸极为相似。“这是我母亲,周婉。她们曾是同门姐妹。这幅《并蒂莲》,是她们一起设计的,可惜后来……因为一些变故,未能完成。”

林锦绣想起外婆绣谱夹层里的那张老照片,背面写着“赠绣妹周婉,愿技艺长存”。原来,那段被尘封的往事,并非只有她一人记得。

夜色渐浓,参展的人潮散去,展厅里只剩下安保人员巡逻的轻微脚步声。林锦绣没有直接回绣坊,而是绕到平江路尽头的一家老茶馆。二楼临窗的雅座,窗外是缓缓流淌的河道,偶尔有乌篷船摇过,橹声欸乃。

周宸如约而至。他带来一个古朴的木盒,里面是几本线装笔记,字迹娟秀,是他母亲周婉留下的设计手稿和心得。笔记里,周婉畅想着将苏绣与现代审美结合,甚至画出了许多大胆的构图,那些融合了传统纹样与抽象线条的草图,让林锦绣看得心惊又敬佩。

“我母亲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完成这些构想。”周宸摩挲着笔记的封皮,语气低沉,“她总说,苏绣不该只是墙上的摆设,它应该活在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里,呼吸这个时代的空气。”

林锦绣沉默着,给自己斟了一杯碧螺春。茶香氤氲中,她缓缓开口:“我外婆去世前,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她说,‘锦绣,针线活是活的,它要跟着人走,跟着时代变。死守着老样子,才是真的让它死了。’”只是,她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去“变”,生怕稍有不慎,就辜负了外婆和母亲的期望,毁掉了这门手艺的“纯粹”。

那个夜晚,他们聊了很多。不再是剑拔弩张的争论,而是关于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的探讨。林锦绣说起自己为继承绣坊放弃国外深造机会时的挣扎;周宸则坦言,他投身科技行业,最初就是想找到一种方式,让母亲挚爱的手艺能被更多人看见、理解和珍视。

离开茶馆时,已是月上中天。周宸送林锦绣回绣坊,两人沿着寂静的河岸慢慢走着。月光洒在周宸的身上,柔和了他平日里冷硬的轮廓。林锦绣忽然觉得,这个被媒体描绘成“科技狂人”的家伙,内心或许也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柔软与执着。

回到绣坊,林锦绣再次翻开外婆的绣谱。在《并蒂莲》图样的后面,她发现了几页之前从未留意过的笔记,上面记载着一种名为“流光针法”的秘技,旨在用丝线的不同走向和反光,营造出动态的光影效果。外婆在笔记末尾写道:“此针法源于古法,然可契合今时之光影观念,望后人能善用之。”

林锦绣的心,怦然而动。她拿起绣针,就着灯光,尝试着按照笔记上的指引运针。丝线在指尖穿梭,在素白的绸缎上,一点点勾勒出模糊的光影轮廓。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在她心中清晰起来:或许,真正的传承,不是原封不动的保存,而是带着传统的灵魂,勇敢地走向新的天地。

上一章 第一章 断针 锈光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