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秋冬语心殇
本书标签: 现代 

第二章:寒秋·临·烟雨迟

秋冬语心殇

止阳的秋晨总被雨缠得紧,银丝织在青砖黛瓦间,连市一中门前那棵三百年的老梧桐都浸得发润。叶尖垂着的水珠坠在青灰路砖上,晕开一小圈湿痕,又被接踵而至的雨丝晕得更淡,像宣纸上没干的墨。我攥着本卷了边的物理公式手册往里冲,塑料封皮被手汗浸得发黏,晨读铃的余响早被雾揉成了碎末——7点28分,表盘里的数字跳得急,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发紧的太阳穴上。

“同学,留步。”

冷声裹着雨气漫过来时,我正踩过一滩积水,雨靴底的防滑纹刮过砖面,溅起的水花刚沾到校服裤脚就顿住了,凉意顺着布料往脚踝里钻。唐砚秋的黑伞压得低,伞沿遮去大半张脸,只剩道沉得像雨云的目光扫过我湿了半截的裤腿,指尖在教务处执勤本上轻点,纸页被按出个浅印:“早自习缺勤,校规里……”

“唐主任。”我把手册攥得更紧,指腹蹭过卷边的纸角,粗糙的触感磨得指腹发疼,泛白的指节绷着却没敢垂眼,“八点物理考试,我睡过了。”昨夜在书桌前画电磁复合场的受力分析图,草稿纸堆得比观测表还高,等反应过来时,窗外的天已经泛了鱼肚白,定好的三个闹钟不知被压在了哪本书下。

他抬眼时,雨珠顺着伞骨滑下来,滴在执勤本的格子里,晕开一小团墨。办公室的玻璃窗后,温瑾辞正低头理试卷,晨光漫过她垂落的发梢,在教案上投下缕浅影——像去年深秋她讲“开普勒三定律”时,落在黑板旁那缕,软得能接住窗外飘进来的梧桐叶。唐砚秋的目光在我脸上停了两秒,忽然抬腕看表,表带的金属扣在雾里闪了下冷光:“年级第一的名次,不是让你这样松劲的。”笔在本子上划道浅痕,墨色淡得像要融进纸里,“这次物理若下了九十分,校规该算的,一分不会少。”

“谢谢主任。”我几乎是踩着积水往里跑,雨靴敲在走廊的声响,在满室的静里漫得远,每一步都像踩在绷紧的弦上。刚拐进高三(1)班的门,就撞进片连呼吸都轻的沉寂。前排同学的笔尖先顿了顿,墨水在草稿纸上洇开个小圈,晕到“洛伦兹力公式”旁边才停下,有人悄悄抬眼扫过来,睫毛颤了颤,又飞快地落回纸页上,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可算来了。”温瑾辞的声音轻得像雨拂过梧桐叶,她站在讲台上分答题卡,指尖捏着张备用准考证,指腹轻轻蹭过边角——怕折了似的,动作慢得像在呵护什么易碎的东西。晨光透过雨雾,在她袖口的银扣上晃了晃,碎成星子似的光:“早自习都错过了,再慢些,这场考试,怕是要记成缺考了——你向来仔细,别栽在这点上。”

同桌把热牛奶往我这边推了推,杯壁的温气透过指尖传过来,暖得能驱散雨带来的凉。她唇形动了动,是“吓死了”三个字,口型轻得怕被人听见,眼底却藏着松了口气的笑意。前排男生转过来,偷偷塞块巧克力,包装纸的糖香混着雨气飘过来,甜得清浅。他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融进空气里:“温老师刚才找唐主任,说你定是昨夜复习到太晚,草稿本都写满了,怕你是累得睡过了头。”我捏着那块还带温度的糖,包装纸上的字被手汗浸得模糊,笔画晕在一起,像昨天在尹疏言办公室,草稿本上没画完的星轨,线条软得要融进纸里。抬头时正对上温瑾辞的眼,她眼底藏着点软,像浸了晨雾的光,轻轻指了指我的座位:“坐好吧,文具再查查,笔尖别漏墨,读题时慢些,稳着来就好。”

我坐下时,窗外的雨还没停,梧桐叶被打湿了贴在玻璃上,叶脉的纹路看得清,像精心绘制的线路图,和草稿本里夹的观测表叠在一处,倒像幅没画完的星图。刚把2B铅笔削得尖尖的,教室前方的挂钟就指向了7点55分,温瑾辞拍了拍手,声音比刚才稍亮些:“该去考场了,带好准考证和文具,别落下东西。”

教室里的人陆续起身,脚步声轻得像风吹落叶。我把公式手册塞进桌洞,攥着准考证和文具袋往外走,手心的汗把准考证洇得发潮,边角处的照片都有些模糊。走廊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大多低着头小声背着公式,偶尔有监考老师走过,脚步声让空气都变得更紧。走到三楼考场门口时,恰好撞见墨凛,他穿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块旧机械表——和尹疏言那块有点像。见我过来,他挑了挑眉,眼底藏着点笑意:“睡过了?”

我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他定是听谁说了,耳尖有点热,没应声,只是点了点头。他也没多问,只是递过来块橡皮:“你的橡皮昨天落在竞赛教室了,我帮你收着了。”那块橡皮上还印着小小的星图,是去年天文社活动时发的,我还以为丢了,没想到被他捡了去。接过橡皮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他的指尖比我的暖些,像揣了块小暖炉。

“进去吧,要验身份了。”他率先走进考场,白衬衫的衣角在风里晃了晃。我跟在后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刚把文具摆好,监考老师就开始分发试卷。试卷刚传到手里,就闻到股淡淡的油墨香,指尖拂过纸面,能感觉到纸张的纹路。填好姓名和准考证号,我深吸了口气,翻开试卷——前面的选择题大多是基础题,力学和热学的概念辨析,还有几道光学的作图题,不算难,笔尖在答题卡上飞快地移动,耳边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监考老师的脚步声。

选择题和填空题很快就做完了,等翻到最后一道压轴题时,我的心猛地沉了沉。题干长得像篇短文,还附了张复杂的示意图:一个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底部固定着个电磁线圈,气缸内有个带正电的活塞,活塞上方是理想气体,右侧有个匀强磁场垂直于气缸壁,气缸顶部还装了个光学测距仪,需要根据测距仪的读数变化,结合电磁感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洛伦兹力以及动量守恒来求解活塞的运动加速度和气体的最终温度。光是把题干里的物理模型拆分开,就花了我五分钟,草稿纸上画满了受力分析图和能量转化的流程图,笔尖在“电磁动量”和“气体压强”之间来回移动,额角渐渐沁出了冷汗。

第一次尝试解题时,我先从电磁感应入手,根据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求出磁场强度,再结合洛伦兹力公式计算活塞受到的安培力。可算到一半才发现,忽略了气缸的绝热条件,理想气体的温度会随压强变化而变化,而温度变化又会影响气体的压强,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变量,之前的推导全错了。我把那页草稿纸揉成一团,扔进桌下的垃圾袋里,指尖有些发颤——这道题比去年物理竞赛的压轴题还难,不仅要结合电磁、热学、力学,还要考虑动量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抬眼瞥了眼旁边的墨凛,他正低着头,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着,眉头微蹙,却不见慌乱。我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拿出一张草稿纸,先把题干里的已知条件列出来:气缸的横截面积S,活塞的质量m,带电量q,线圈的匝数n,初始时气体的温度T1,压强p1,测距仪的初始读数L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B=kt……一条条列清楚后,我开始拆解题目:首先,光学测距仪的读数变化反映了活塞的位移,由此可以求出活塞的速度和加速度;其次,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产生磁场,磁场对带正电的活塞产生安培力,同时活塞在磁场中运动还会受到洛伦兹力;再者,气缸绝热,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再者的变化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最后,结合动量定理,分析活塞和气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变化。

第二次推导时,我先根据光学测距仪的读数变化ΔL,求出活塞的位移x=ΔL,进而得到速度v=dx/dt,加速度a=dv/dt。然后计算电磁力:线圈产生的磁场对活塞的安培力F安=nBIL,而感应电流I=E/R,感应电动势E=nΔΦ/Δt=nSΔB/Δt=nS k,所以I=nkS/R,代入F安得F安=n*(kt)*(nkS/R)*S= n²k²S²t/R。洛伦兹力F洛=qvB=qvkt,方向竖直向上。接着分析气体的压强变化: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活塞受到重力mg,向下的气体压力pS,向上的安培力F安和洛伦兹力F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安 + F洛 - mg - pS = ma,由此可以解出气体的压强p=(F安 + F洛 - mg - ma)/S。再根据绝热过程方程p1V1^γ = pV^γ(γ为比热容比),V1=SL1,V=S(L1 - x),可以求出气体的最终压强p2,进而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 = p2V2/T2,求出最终温度T2。最后,考虑系统的动量:活塞的动量p活塞=mv,气体的动量p气体=mv气,根据动量守恒,系统初始动量为零,所以p活塞 + p气体=0,即mv + mv气=0,由此可以求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v气。

可算到最后一步时,我发现气体的动量计算有误——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不能简单地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动量,应该考虑气体对活塞的冲量。我又一次停了下来,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向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试卷上,把题干里的示意图照得有些晃眼。我想起尹疏言上次讲有机化学时说的话:“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把它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个解决,再把它们拼起来。”

第三次推导时,我调整了思路:先不考虑气体的动量,而是对活塞运用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活塞动量的变化。合外力包括安培力、洛伦兹力、重力、气体压力,所以∫(F安 + F洛 - mg - pS)dt = mv - 0。同时,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冲量等于活塞对气体的压力冲量,根据动量定理,气体动量的变化等于活塞对气体的压力冲量,即p气体=∫pS dt。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绝热过程方程,联立求解。这次推导格外小心,每一步都反复验算,草稿纸写满了两页,终于在交卷前十分钟,得到了最终答案:活塞的加速度a=(n²k²S²t/R + qvkt - mg - pS)/m,气体的最终温度T2=T1*(p2V2)/(p1V1)=T1*[(F安 + F洛 - mg - ma)/S * S(L1 - x)]/[p1 * SL1] = T1*[(F安 + F洛 - mg - ma)(L1 - x)]/[p1 S L1]。为了确保正确,我还在草稿纸的空白处写了另外两种解法:一种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电磁能、机械能和气体内能的转化;另一种是用微元法,取极短时间Δt,分析该时间内系统的受力和动量变化。

交卷铃响的瞬间,我长舒了口气,放下笔时,才发现手心的汗已经把文具袋都浸湿了。走出考场的瞬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肩头,浑身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下来,连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些。墨凛倚在走廊的栏杆上,白衬衫袖口挽得更高了些,手里拿着瓶矿泉水,见我走来,眼底漾开笑意:“最后一题?”

“加速度里有时间t的一次项,温度和位移成正比。”我话音刚落,他就颔首,晃了晃手里的草稿纸:“三种解法,我选了能量守恒,比受力分析简单些。”心照不宣的默契像风一样漫过来,刚才解题时的焦灼烟消云散,只剩下考试后的轻松。他递给我一瓶矿泉水,瓶身带着点凉:“下午还有英语,别太累了。”

“你也是。”我接过矿泉水,指尖碰到他的,这次没躲开,只是飞快地移开了。

下午的英语考试节奏轻快,听力部分的语速平缓,翻到阅读理解时,瞥见“M42星云”的字样,我笔尖顿了顿,随即又稳了下来——这样的巧合,倒像给紧绷的日子添了点甜。作文题“我的理想”刚落笔,脑海里就浮现出天文台的剪影,寥寥数语写完,交卷铃恰好响起。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暮色已经漫上了止阳的街道。走出校门,巷口的米线摊亮起了暖黄的灯,骨汤的香气混着葱花的味道扑面而来,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我摸了摸口袋,掏出钱包,想点一碗招牌米线,却发现钱包里只剩四块五——平时都是带五块的,许是昨天买草稿纸时花掉了五毛。老板娘正忙着煮米线,见我站在摊前不动,笑着问:“同学,要碗米线吗?加不加煎蛋?”

“要一碗米线,不加煎蛋。”我攥着钱包,有些窘迫,“可是我……少了五毛钱。”

老板娘还没说话,身后就传来熟悉的声音:“老板娘,加两份煎蛋,三碗米线。”转头一看,墨凛和云锦站在摊前,云锦正翻着钱包,眉头皱了皱:“咦,怎么少了五毛?我明明带了十块的。”

我和墨凛四目相对,先是愣了愣,随即都笑出声来。云锦挑眉,看看我,又看看墨凛:“这么巧?你们俩都少五毛?”

老板娘挥了挥手,笑着说:“没事没事,下次补上就好,都是常来的熟客了。”说着就把三碗米线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撒上葱花和香菜,香气更浓了。

我们三个围坐在小桌旁,米线的热气模糊了眉眼。云锦叽叽喳喳地说着英语作文的刁钻题目,说自己把“理想”写成了“想吃遍天下美食”,引得我和墨凛都笑了。墨凛偶尔会夹起碗里的青菜,放到我碗里:“你不爱吃青菜,也得吃点,补充维生素。”我愣了愣,才想起上次竞赛培训时,我抱怨过青菜不好吃,没想到他记在了心里。

吃完米线,天已经黑透了,巷口的路灯亮了起来,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从口袋里摸出那张叠得整齐的观测表,翻到背面,借着路灯的光,用铅笔在“19:42 猎户座β星升起”旁边,轻轻写下“米线摊欠1元”,字迹和星轨的线条挨在一起,倒像新添的一条轨道。“下次把这1元一起还来,可不能欠老板娘的。”我把观测表塞回口袋,转头看向墨凛,眼底藏着点狡黠:“墨同学,我这五角钱,换你那张当红歌手的演唱会门票,成交吗?”我知道他有两张门票,上周听云锦说的,墨凛本来想和他一起去,可云锦那天要去看画展。

墨凛愣了愣,随即低笑出声,眼底闪着促狭的光,像藏了星星:“成交。不过——”他顿了顿,故意卖了个关子,“门票给你,下次物理竞赛,你得让我赢一次。”

“拭目以待。”我挑了挑眉,心里却暖暖的。他明明知道我的物理竞赛成绩和他不相上下,却还是用这种方式把门票让给我。

云锦在一旁撇了撇嘴:“你们俩真是,谈条件都离不开学习。”话里带着调侃,眼底却藏着笑意。

和他们告别后,我跨上自行车,车灯划破暮色。晚风拂过,带着米线的香气与未尽的笑意,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留下一串轻快的痕迹。抬头时云缝里漏出点微光,虽看不清星芒,可我知道,猎户座β星一定在云层后面,等着19:42准时升起。掌心还留着巧克力的余温和矿泉水的凉意,口袋里的橡皮印着星图,观测表背面的“1元”和星轨并肩躺着——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星星一样,照亮了高三的秋夜,也照亮了通往盛夏考场的路。

上一章 第一章:寒秋·思·星痕绕笔端 秋冬语心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寒秋·冷·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