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承言转过身,目光如炬,重新落在江信身上。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枝叶的缝隙,在他清冷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那双看向江信的眼睛深不见底。
“你什么意思?”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刑警特有的威压感。一个普通大学生,尤其还是非相关专业的,对凶案现场提出质疑,这本身就不寻常。
江信似乎并未被他的气势影响,依旧那副懒洋洋的姿态,双手插在卫衣口袋里,只有眼神是专注的。“字面意思。”他语气平淡,“里面的‘搏斗’痕迹,看起来太刻意了。”
“刻意?”蒋承言逼近一步,距离拉近,他能更清楚地看到对方年轻面容上的每一丝细节,那是一种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清俊,带着数学系高材生特有的、近乎执拗的理性光芒。“依据?”
“画架倒伏的方向。”江信言简意赅,“我刚才透过门缝看了一眼。三个倒下的画架,支点朝向几乎一致,与它们原本摆放位置受外力推搡后可能产生的随机倒向不符。更像是被人朝同一个方向,依次推倒的。”
蒋承言心头微凛。这个细节,他注意到了,并且记录在勘查笔录中,作为现场存疑点之一。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只是隔着一段距离,匆匆几眼,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个不协调之处。
“还有呢?”蒋承言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散落的画纸。”江信继续说,“大部分集中在以死者倒地位置为圆心的一个扇形区域内,远离门口和窗户。如果是激烈搏斗,纸张的散落范围应该更广,更随机,甚至会被带到房间其他角落。但现在这个分布,像是以死者为中心‘喷洒’出去的,力度和方向都过于集中。”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只是基于物理规律的初步观察。具体需要你们做痕迹建模分析。”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完全不像一个临时起意的围观者。蒋承言看着他,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你是学数学的?”
“锦南大学,数学系。”江信确认道,语气里听不出骄傲,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对模式和异常比较敏感。”
“所以,你的结论是,现场是伪造的?”蒋承言追问。
“我没有下结论。”江信立刻否认,语气带着一种学术般的严谨,“我只提供观察到的异常点。结论需要证据链支持。伪造现场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许有其他解释能符合这些异常。”他看了一眼蒋承言,“比如,凶手有特殊的行为模式,或者……当时现场还有第三个人,影响了物品倒伏和散落的方式。”
蒋承言沉默了片刻。这个叫江信的年轻人,思维之敏锐,观察之细致,远超他的预期。那种基于逻辑和数学思维的推理方式,与他习惯的刑侦逻辑既有相通之处,又带着一种别样的、冰冷的穿透力。
“你为什么关注这个案子?”蒋承言换了个问题。
“这里是我的母校。”江信回答得理所当然,他指了指艺术楼旁边的一条小路,“我高中三年,经常路过这里去图书馆。李老师……我虽然没上过他的美术课,但也算认识。”他的语气里听不出太多对死者的同情,更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相关的客观事实。“而且,”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陈浩——我朋友,他现在还在学校里,有点被吓到了。”
蒋承言记起那个学生会干部提到江信是回来看望老师的。“你刚才说,你在等朋友?”
“嗯,他去找班主任问点事,让我在这里等他。”江信看了看手机时间。
就在这时,蒋承言的手机响了,是队里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听着那边的汇报,脸色逐渐凝重。
“好,我知道了。保护好现场,我马上过去。”他挂断电话,再次看向江信,眼神复杂。
“江信,对吧?”蒋承言开口,“谢谢你提供的观察。不过,刑侦工作讲求证据和程序,你的‘敏感’和‘模式识别’,最好用在你的数学题上。”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疏离,这是他对非专业人士介入案件的本能排斥,即使对方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大步离开,背影挺拔而决绝。
江信看着蒋承言离去的背影,并没有因为对方话语里的那点“轻视”而露出任何不悦。他只是轻轻“啧”了一声,像是觉得有些无趣,又重新靠回墙上,从卫衣口袋里掏出手机,低头看了起来。
然而,他的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开始构建模型。画室的空间结构,物品的初始位置假设,力的作用方向……一个个变量在他脑中飞速运转、组合。那个模糊的脚印,那句“罪恶的轮廓,由线条开始”的留言……线条?美术?构图?还是……别的什么?
他隐约觉得,这个案子背后,隐藏着某种需要被“解码”的东西。而那位看似清冷、实则责任心极强的年轻刑警队长,似乎正沿着一条看似合理,但可能布满陷阱的道路前进。
蒋承言快步走向校园另一侧的学生宿舍区。刚才的电话汇报,在初步排查李志斌的社会关系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据李志斌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反映,李志斌最近似乎与一名高三女生走得过近,有过几次私下接触,还因此引发过一些小小的议论。而那名女生,正是高三(七)班的林晓雪。
更重要的是,有宿舍管理员反映,周五晚上,似乎看到林晓雪在晚自习后往艺术楼的方向去过,时间点与李志斌的死亡时间高度重合。
林晓雪……蒋承言默念着这个名字。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学生,为什么会与一名中年美术老师在夜晚的教研室接触?她是最后的目击者?还是……与案件有更深的关联?
他需要立刻见到这个林晓雪。
而在艺术楼下,江信等到了他的好友陈浩。陈浩是个性格开朗的男生,此刻脸上却带着后怕和担忧。
“信哥,吓死我了!听说李老师死得好惨……”陈浩拍着胸口,“这学校也太不安全了。”
江信收起手机,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安慰。“没事。警察已经介入了。”
“你说,会是谁干的啊?”陈浩好奇地问。
江信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好友的肩膀,望向校园深处,那里是高中部的教学楼。他的眼神有些飘忽,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线条……”他低声自语。
“啊?什么线条?”陈浩没听清。
“没什么。”江信收回目光,恢复了平常那略带散漫的样子,“走吧,你不是说要请我喝奶茶压惊?”
“对对对!走吧走吧,这地方感觉都阴森了。”陈浩连忙拉着江信离开。
江信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艺术楼。他知道,那位蒋队长,此刻恐怕已经找到了新的调查方向。但他心里那种隐约的不安感,却并未消散。
他有一种直觉,这个案子,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而那个看似冰冷的蒋承言,或许很快就会意识到,逻辑的世界里,有时直觉和模式,也能成为照亮黑暗的一束光。
只是,他们此刻都还不知道,真正的黑暗,才刚刚开始酝酿。就在第二天,另一个年轻的生命,将悄然逝去,将这起案件的阴影,推向更深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