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弈罪
本书标签: 都市  原创 

迷雾中的少女

弈罪

艺术楼的阴影尚未散去,蒋承言已经站在高三教学楼四楼的走廊上。周日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与艺术楼的死寂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高考倒计时的数字醒目地挂在墙上,空气中飘着消毒水和书卷混合的气息。

高三(七)班的班主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教师,戴着金丝眼镜,眉头紧锁。

“林晓雪?”她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明显的不安,“这孩子成绩中上,平时很文静,不太爱说话。但是......”

“但是什么?”蒋承言敏锐地捕捉到她的迟疑。

“最近几个月,她确实和李志斌老师走得比较近。”班主任压低声音,“有学生反映,看到过几次她在放学后去美术教研室。我问过她,她说是在请教素描技巧,想报考设计类专业。”

这个说法看似合理,但蒋承言注意到班主任眼神闪烁。

“您觉得有问题?”

班主任犹豫了一下:“李老师他...以前带过艺术特长生,但近几年都不带了。而且林晓雪的文化课成绩,考个一本没问题,突然要走艺术路线,有点奇怪。”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怯生生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她扎着简单的马尾,脸色苍白,校服外套松松垮垮地罩在身上,整个人像是随时会被风吹走。

“老师,您找我?”林晓雪的声音很轻,目光在与蒋承言对视的瞬间迅速垂下。

班主任简单介绍后离开,给两人留下了谈话空间。

蒋承言示意林晓雪坐下,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对面。他刻意收敛了身上的压迫感,声音放得平缓:“别紧张,只是例行询问。你认识李志斌老师吧?”

“认识。”林晓雪低着头,手指紧紧绞在一起。

“听说你最近经常去找他?”

“嗯...请教素描。”她的回答与班主任的说法一致,但语速过快,像是在背诵准备好的答案。

“周五晚上,你去过艺术楼吗?”蒋承言突然问道。

林晓雪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没、没有。我一直在教室上晚自习。”

“有人可以证明吗?”

“我同桌...她一直在。”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蒋承言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她——过度用力的指关节,不断躲避的眼神,还有那细微的颤抖。这个女孩在害怕,或者说,在隐瞒什么。

“李老师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或者,他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话?”

林晓雪猛地摇头:“没有,李老师人很好,就是正常地指导我画画。”她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急切,“警察先生,李老师是个好人,他真的很好......”

这句话重复得太过用力,反而显得刻意。

询问持续了二十分钟,林晓雪始终坚称自己周五晚上在教室自习,与李志斌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但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不安。

离开教学楼时,蒋承言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技术科发来初步报告:现场提取的织物纤维与李志斌衣物不符,属于未知来源;那张打印纸上的文字使用的是最常见的打印机型号,几乎无法溯源;而艺术楼周边的监控确实没有拍到林晓雪的身影,但有一个后门的摄像头周五晚上恰好故障。

线索看似很多,却都指向迷雾深处。

---

同一时间,江信和陈浩坐在学校对面的奶茶店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江信黑色的卫衣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却化不开他眉宇间的思虑。

“所以你真的跟那个刑警队长说话了?”陈浩吸了一大口奶茶,好奇地问,“他是不是特别凶?”

江信漫不经心地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珍珠:“还好。就是典型的警察思维——证据至上。”

“那你觉得凶手会是谁?”陈浩压低声音,“听说李老师死得特别惨。”

江信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落在窗外街道上的一只流浪猫身上,那只猫正警惕地穿过马路。他的思维却早已飘回那个血腥的画室。

“线条...”他轻声自语。

“你又来了,什么线条啊?”陈浩不解。

江信终于收回目光,看向好友:“现场的那张纸条——‘罪恶的轮廓,由线条开始’。如果是你,会怎么理解这句话?”

陈浩挠挠头:“美术老师嘛,肯定跟画画有关。线条...素描?构图?”

“也许。”江信的眼神变得深邃,“但线条也可以是逻辑线,是连接两点的最短路径,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场是伪造的,那么凶手为什么要伪造搏斗痕迹?是为了掩盖什么?或者说,是为了传递什么信息?”

陈浩被问住了,张着嘴说不出话。

江信却不再解释,他的大脑正在构建模型——将画室转化为三维坐标系,每一个倒下的画架、每一张散落的画纸都是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或向量。他在寻找一种模式,一种能够解释所有异常的模式。

突然,他想起一件事:“浩子,你之前说,李老师最近在筹备一个学生画展?”

“对啊,本来是下个月要办的。”陈浩点头,“听说李老师特别重视,经常加班准备。”

江信的眼神微微闪动。画展、线条、美术老师、有秘密的女学生...这些碎片之间,似乎缺少了关键的连接点。

他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找到了锦恩市刑警队的公开联系方式。他编辑了一条短信,收件人填的是蒋承言的办公电话。

「建议查一下李志斌近期筹备的画展相关事宜,特别是参展学生名单和作品主题。另,注意现场脚印与画架倒伏方向形成的夹角,或许能反推作用力来源。——江信」

发送完毕,他将手机放回口袋。这已经超越了一个“旁观者”该做的,但他无法忽视脑海中那个越来越清晰的数学模型——它告诉他,这个案子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

蒋承言收到短信时,正在回警局的车上。他看着屏幕上那条信息,眉头紧锁。

这个江信,不仅敏锐地发现了现场的异常,现在更是直接介入调查。更让他不快的是,江信提到的画展,正是他下一步准备调查的方向——刚刚得到的消息,李志斌电脑里确实有一个名为“校园艺术展”的文件夹,设置了密码尚未破解。

而那个关于脚印和画架夹角的建议...他回想现场照片,眼神逐渐变得深沉。技术科确实提到要做一个受力分析,但还没有具体结果。

他没有回复短信,而是直接拨通了技术科的电话:“优先破解李志斌电脑里关于画展的文件夹密码。另外,现场痕迹的受力分析报告什么时候能出来?”

“蒋队,密码已经破解了,正在传输文件。受力分析还需要一点时间。”

回到警局,蒋承言立刻打开电脑,接收了技术科发来的文件。名为“校园艺术展”的文件夹里,除了策划方案和参展名单外,还有一个子文件夹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推荐”。

里面是十余幅学生作品的扫描件,每一幅都附有李志斌亲自撰写的评语。而排在首位的,正是林晓雪的一幅素描作品——《影》。

画作描绘了一个少女的侧影,站在窗前,光线从窗外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整幅画线条细腻,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感。李志斌的评语写道:“林晓雪同学对光影和线条的把握远超同龄人,作品中有一种痛苦的真诚,值得特别关注。”

痛苦的真诚?蒋承言反复咀嚼着这个词。这不像是一个老师对学生作品的常规评价。

他继续翻阅,目光突然定格在参展名单的备注栏上。林晓雪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星号标记,而备注说明显示:“带星号作品将推荐参加省级青年艺术展。”

省级展览——这意味着不小的荣誉,对升学也可能有帮助。

蒋承言靠向椅背,脑海中各种线索开始交织:渴望通过艺术途径升学的学生、能够提供推荐机会的老师、秘密的会面、诡异的画作、充满暗示的评语...

他再次想起询问林晓雪时,女孩眼中那种深切的恐惧。那不仅仅是对凶杀案的恐惧,更像是在守护某个秘密。

夜幕降临,锦恩市华灯初上。蒋承言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他想起江信那条短信——那个年轻人似乎总能在迷雾中找到特别的角度。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值班民警的声音带着紧张:

“蒋队,南恩中学又出事了!一名女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遇袭,现在送往医院抢救!”

蒋承言的心猛地一沉:“身份确认了吗?”

“初步确认是...高三(七)班的林晓雪。”

电话从手中滑落,撞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蒋承言抓起外套,冲向门外。

夜色深沉,迷雾正在吞噬更多的生命。而他们,都已经置身棋局之中。

上一章 逻辑的盲点 弈罪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声的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