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新媒体小说 > 逆行者:重返2019
本书标签: 新媒体  2019  新冠疫情 

第一声集结号

逆行者:重返2019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武汉的晨雾终于淡了些,却被一层灰蒙蒙的阴云取代,阳光穿透云层时,只剩下微弱的光晕,照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冷清。张磊几乎一夜未眠,凌晨五点就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这是医院临时启用的集结信号,尖锐而响亮,穿透了值班室的门窗,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他猛地从行军床上弹起来,身上的白大褂还带着消毒水的味道,昨夜抢救患者时沾的污渍还没来得及清洗。隔壁床位的年轻医生小李揉着眼睛坐起来,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张哥,这才几点啊?又要集结?”张磊一边快速穿鞋子,一边沉声说:“肯定是有紧急任务,赶紧起来,别耽误了。”

两人快步跑到楼下的操场,这里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医护人员。每个人都面色疲惫,眼底带着青黑,有的还打着哈欠,可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操场上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大家却没人抱怨,自觉地排起了整齐的队伍。院长周明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穿着一身防护服,脸上的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痕,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喇叭。

“同志们,紧急通知!”周院长的声音透过扩音喇叭传出,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医院将作为首批重症患者收治定点医院,今天上午十点前,必须完成全部重症病区的改造,接收来自全市各地的危重症患者!现在,我宣布集结令:所有医护人员分成五个专项小组,一组负责重症监护室搭建,二组负责患者转运接收,三组负责医疗物资调配,四组负责院感防控,五组负责后勤保障!各组组长立刻清点人数,十分钟后,各就各位,开始行动!”

“收到!”数百人的回应整齐划一,震彻云霄,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张磊被任命为重症监护室搭建组的副组长,跟着组长——胸外科主任老杨,快速跑到住院部十三楼。这里原本是普通病房,现在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改造成符合要求的重症监护室,难度极大。

“所有人听着!”老杨站在走廊尽头,声音洪亮,“我们的任务是在三个小时内,把这里改造成能容纳三十张重症病床的监护室,每张病床都要配备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还要划分好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分好工,手脚麻利点!”

张磊立刻带领一组人开始搬运设备。从一楼库房到十三楼,没有电梯可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电梯被临时封闭,只留一部供患者转运使用。他们只能扛着沉重的呼吸机、推着监护仪,一步步往上爬。呼吸机重达几十斤,压在肩膀上,疼得人直咧嘴,可没人停下脚步。张磊的额头上很快布满了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浸透了口罩,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很不舒服。

“张医生,歇会儿吧,我都快扛不动了。”年轻护士小孟喘着粗气,脸色通红,手里的输液泵差点掉在地上。张磊回头看了她一眼,她的额前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贴在脸上,眼神里却没有丝毫退缩。“再坚持一下,早一分钟完成改造,就能多救一个患者。”张磊接过她手里的输液泵,扛在自己肩上,“走,我帮你扛一段。”

爬到十楼时,张磊的腿已经开始发软,呼吸也变得急促。他靠在墙角,大口喘着气,视线无意间落在窗外。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此刻空空荡荡,只有几辆防疫专用车在缓慢行驶。远处的居民楼里,家家户户的窗户都紧闭着,偶尔能看到有人隔着玻璃向外张望,眼神里满是不安。他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了妻子和儿子,不知道他们此刻在做什么,家里的物资够不够用。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慧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照片里,乐乐坐在书桌前,面前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网课的界面,他手里拿着笔,正在认真地记笔记。配文:“乐乐的早间网课开始了,老师说特殊时期也要坚持学习。你在医院注意安全,别太累了,记得按时吃饭。”

张磊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疲惫似乎也减轻了不少。他快速回复:“知道了,你们也照顾好自己。家里缺什么就跟社区说,别委屈了自己和孩子。”刚发完微信,就听到老杨的呼喊:“张磊,快过来!这边的呼吸机需要调试!”他立刻收起手机,快步跑了过去。

调试呼吸机是个技术活,张磊和几个医生围着一台呼吸机,仔细检查着各项参数。“氧气压力不够,得赶紧调整。”张磊皱着眉头说,伸手拧动阀门。就在这时,他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呼吸机的金属外壳,冰冷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因为长时间戴手套、反复消毒,皮肤已经变得干燥粗糙,甚至起了一层细密的裂口。

忙到上午八点,重症监护室的框架终于搭建完成。三十张病床整齐地排列着,每张病床旁都配备了齐全的医疗设备,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也用警戒线和隔离帘划分清楚。张磊靠在墙上,大口喝着水,喉咙干得像是要冒烟。后勤组的工作人员送来早餐,是简单的馒头、鸡蛋和豆浆。大家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着,没人说话,只有咀嚼的声音和偶尔的咳嗽声。

“张医生,你看新闻了吗?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都在往武汉赶呢!”小李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兴奋地说,“我刚刷到视频,上海的医疗队已经登机了,广东的医疗队也出发了,还有解放军的医疗队,听说今天就能到!”张磊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全国人民都在支持着他们,支援的力量正在源源不断地向武汉汇聚。

吃完早餐,大家又投入到最后的收尾工作中。张磊负责检查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没有任何纰漏。走到走廊尽头时,他看到小林正在给隔离帘消毒,动作认真而仔细。“小林,累不累?”张磊轻声问。小林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笑了笑:“不累,一想到马上就能接收患者了,就觉得浑身有劲儿。”她顿了顿,又说:“张医生,我刚才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她让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还说等疫情过去了,要给我介绍个对象呢。”

张磊笑了笑:“等这场仗打赢了,我帮你把关。”就在这时,医院的广播突然响起:“请注意!请注意!首批重症患者即将抵达,请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广播声刚落,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屏,做好了迎接患者的准备。

上午十点整,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密集。张磊和同事们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眼神坚定地望着走廊尽头。很快,一群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推着病床走了进来,每张病床上都躺着一位重症患者,他们大多昏迷不醒,脸上戴着呼吸机面罩,胸口剧烈起伏着。

“第一床患者,男性,56岁,血氧饱和度75%,血压90/60mmHg,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转运医生快速报着患者的情况。张磊立刻上前,接过病历单,一边查看一边说:“立刻连接监护仪,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准备升压药物!”

“第二床患者,女性,62岁,呼吸衰竭,已经气管插管,需要立即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张磊又快步跑到第二张病床前,和同事们一起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的家属跟在后面,隔着隔离帘,脸上满是焦虑和担忧:“医生,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救我妈!”张磊回头看了一眼家属,沉声说:“放心,我们会尽力的。”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重症监护室里一片忙碌。张磊和同事们穿梭在各个病床之间,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护目镜上的水雾越来越厚,模糊了视线,他只能凑近患者,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呼吸。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又冷又黏,可他却丝毫不敢松懈。

下午两点,张磊终于能歇口气。他坐在墙角的椅子上,摘下防护面屏,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电话。“磊子,你怎么样?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可你却在医院里忙。”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我和你爸包了饺子,给你留了一大碗,等你回来吃。”

张磊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想起了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九,母亲都会包饺子,他和父亲在一旁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可现在,他却在医院里,与病毒搏斗,连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都成了奢望。“妈,我没事,你和爸别惦记我。”张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饺子你们先吃,等我打赢了这场仗,就回家吃你包的饺子。”

挂了电话,张磊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他知道,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还有很多患者需要他的救治。他戴上防护面屏,刚想站起来,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呼喊:“张医生!12床患者心率骤降!”他立刻起身,快步跑了过去。

12床的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此刻心率已经降到了每分钟四十次以下,血压也在持续下降。“立刻进行胸外按压!准备除颤仪!”张磊大喊道,双手按在老人的胸口,开始有节奏地按压。一下、两下、三下……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滴落在防护服上,很快就晕开一片水渍。同事们也各司其职,连接除颤仪、注射药物,整个抢救过程紧张而有序。

经过半个小时的抢救,老人的心率终于恢复了正常,血压也稳定了下来。张磊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张医生,你太厉害了!”小林递过来一杯水,眼里满是敬佩。张磊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患者能平安,再累也值得。”

傍晚时分,首批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暂时稳定了下来。张磊和同事们轮流休息,每个人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长江两岸的夜景依旧美丽,可却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他掏出手机,点开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画面:有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的背影,有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配送物资的场景,还有全国各地为武汉加油的标语。

陈慧发来一段小视频,视频里,乐乐正在给饺子馅调味,小手笨拙地搅拌着,脸上沾了不少面粉。“爸爸,我在帮妈妈包饺子呢!”乐乐的声音稚嫩而响亮,“妈妈说,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吃饺子,过新年!”张磊看着视频,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眼眶却再次湿润了。

就在这时,医院的广播再次响起:“同志们,好消息!解放军援鄂医疗队已经抵达武汉,正在前往我院的途中!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和先进的救治设备,还带来了专业的重症救治团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广播声刚落,重症监护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医护人员们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张磊站起身,用力鼓着掌,手掌拍得通红。他知道,解放军医疗队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和希望。

晚上八点,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们抵达了医院。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戴着口罩,精神抖擞地走进了重症监护室。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少将,他走到张磊和老杨面前,伸出手:“同志们,辛苦了!我们是解放军援鄂医疗队,从今天起,我们和你们并肩作战!”

张磊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少将的手。对方的手温暖而有力,传递过来的不仅是力量,还有信心。“欢迎你们!有了你们的支援,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仗了!”张磊激动地说。

接下来的时间里,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们快速融入了工作。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救治理念和技术,和张磊他们一起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担抢救任务。重症监护室里,原本紧张压抑的氛围变得更加有序而高效。张磊和一位解放军医生一起照看一位危重症患者,对方熟练地操作着呼吸机,精准地调整着各项参数,让他受益匪浅。

“你们在一线坚守了这么久,真的不容易。”解放军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说,“我们带来了足够的医疗物资,还有后续的支援部队,会陆续抵达。放心,我们一定会和你们一起,守护好这座城市。”张磊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

忙到深夜十二点,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病情都趋于稳定。张磊和同事们终于能轮流休息一会儿。他躺在临时搭建的行军床上,却毫无睡意。他想起了今天一天的忙碌,想起了全国各地赶来的支援力量,想起了家里的妻子和儿子,想起了这座被疫情笼罩的城市。

他掏出手机,拍下了重症监护室里灯火通明的景象,配文:“集结号已吹响,援军已抵达。武汉,我们一起扛!”发完朋友圈,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乐乐的笑脸,浮现出母亲包的饺子,浮现出城市恢复往日繁华的景象。

窗外的夜色依旧浓重,可张磊知道,黎明已经不远了。第一声集结号已经吹响,无数逆行者们正向着武汉汇聚,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让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而他,也终将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迟到的年夜饭,共庆胜利的喜悦。

上一章 骤然收紧的城 逆行者:重返2019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逆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