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新媒体小说 > 逆行者:重返2019
本书标签: 新媒体  2019  新冠疫情 

物资车里的微光

逆行者:重返2019

2020年3月15日,武汉的风里裹着草木抽芽的清新气,阳光透过方舱医院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张磊刚结束早间查房,后勤组的老周就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难掩的焦灼:“张医生,麻烦你跟我跑一趟!城郊的物资中转站出了点问题,一批急需的中药汤剂和血氧仪送不过来,患者这边等着用呢!”

“怎么回事?”张磊立刻抓起外套,“是交通管制卡住了,还是人手不够?”

“都有点,”老周一边快步往停车场走,一边解释,“中转站的志愿者大多是本地村民,今天突然有几个人家里有事请假,剩下的人忙不过来,物资卸不下来。而且通往市区的那段路在修,导航导错了,司机绕晕了,现在还没找到准确位置。”

张磊跟着老周上了车,车子驶出方舱医院,沿着城郊公路一路疾驰。路面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得厉害,窗外的景色渐渐从楼宇变成了农田,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几只白鹭在田埂边悠闲地踱步,倒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好久没见着这么清净的田野了。”老周叹了口气,“以前这条路车来车往,拉蔬菜的、运水果的,热闹得很。现在也就只有我们这些防疫物资车敢跑了。”

张磊没说话,目光落在窗外。路边的村口都设了卡点,几位穿着迷彩服的村民戴着口罩,手里拿着体温枪,仔细检查着每一辆过往车辆。看到他们车身上的“防疫物资专用”标识,才挥手放行。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终于抵达了物资中转站。这是一个废弃的仓库,门口停着三辆大货车,车厢门敞开着,里面堆满了纸箱,印着“中药汤剂”“医用血氧仪”“防护服”等字样。仓库门口,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满头大汗地卸着货,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脸上的口罩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脸上。

“张医生,你们可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快步迎上来,他是中转站的负责人老李,脸上沾满了灰尘,袖子卷得高高的,露出黝黑结实的胳膊,“实在不好意思,人手不够,这批货卸了一半就卡住了,耽误你们用了。”

“没事,我们来帮忙。”张磊挽起袖子,直接爬上货车,“老周,你负责清点数量,我来卸货。”

货车车厢很高,纸箱堆得密密麻麻,每个装中药汤剂的纸箱都沉甸甸的,至少有二三十斤重。张磊抱起一个纸箱,往下一跃,稳稳地落在地上,然后快步搬到仓库里。一开始还不觉得累,可连续搬了十几个箱子后,胳膊就开始发酸,后背的汗水也浸湿了衬衫。

“张医生,歇会儿吧,喝点水!”一位年轻的志愿者递过来一瓶矿泉水,他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容,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你是医生,不该来干这种体力活的。”

“都是为了抗疫,分什么你我。”张磊接过矿泉水,拧开瓶盖灌了几口,清凉的水流顺着喉咙滑下,缓解了干渴,“你这么年轻,怎么想到来当志愿者的?”

“我家就在附近村子里,”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汗,“疫情一开始,看到医护人员那么辛苦,我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爸妈也支持我,说年轻人就该有担当。”

张磊看着他眼里的光,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这场疫情中,有太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搬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物资终于卸完了。张磊靠在仓库的墙壁上,大口喘着气,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老周拿着清点清单走过来:“张医生,数量都对得上,中药汤剂300箱,血氧仪50台,防护服200套,都没问题。”

“那就好,”张磊点点头,“赶紧装车,患者还等着用呢。”

就在这时,老李急匆匆地跑过来:“不好了!刚才清点的时候,发现少了20箱中药汤剂,不知道是漏装了还是被压在哪个角落了!”

张磊心里一沉。中药汤剂是给康复患者和轻症患者准备的,每天都要按时发放,少了20箱,肯定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赶紧找找!”他立刻起身,“大家分头行动,货车上、仓库里都仔细找找,别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大家立刻散开,仔细地搜寻起来。张磊爬上货车,跪在车厢底部,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角落。车厢里光线昏暗,弥漫着灰尘和纸箱的味道,他的膝盖跪在硬邦邦的车厢底板上,很快就传来一阵刺痛。

“找到了!在这里!”突然,那位年轻的志愿者大喊一声。大家立刻围过去,只见他在货车车厢的最里面,找到了一个被压在最底层的大纸箱,打开一看,里面正是20箱中药汤剂,只是外面的大纸箱被压得有些变形。

“太好了!”老李松了口气,“肯定是装车的时候太急,不小心压在下面了。”

张磊也松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膝盖。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方舱医院的护士长打来的:“张医生,你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有几位患者的中药汤剂已经喝完了,一直在问呢。还有,32床的王大爷血氧仪有点故障,急需更换新的。”

“我们马上就出发,估计一个小时后能到。”张磊说,“你让患者再耐心等一会儿,我们尽快赶回去。”

挂了电话,大家立刻把剩下的20箱中药汤剂搬到车上。一切准备就绪,张磊和老周打算出发。就在这时,老李提着一个布袋子跑过来:“张医生,这是我们村里自己种的蔬菜,有白菜、萝卜、菠菜,都是新鲜的,给你们带回去,让医护人员们也改善改善伙食。”

“不用了,老李,”张磊推辞道,“我们医院有后勤保障,物资够吃。”

“拿着吧!”老李把布袋子塞进张磊手里,“这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医护人员在一线拼命,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这点蔬菜,你们千万别嫌弃。”

张磊看着布袋子里新鲜的蔬菜,绿油油的,还带着泥土的清香,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袋蔬菜,更是村民们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那我就不客气了,替我们医院的同事们谢谢你。”

车子驶离中转站时,已经是中午了。老周开车,张磊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的田野。阳光越来越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路边的桃花开了,粉嘟嘟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点缀在枝头,给这片田野增添了一抹亮色。

“张医生,你看,春天真的来了。”老周笑着说,“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要带着老婆孩子,好好逛逛武汉,看看樱花,尝尝热干面。”

“我也是,”张磊点点头,“我想带着乐乐去江汉路步行街,去吃他最爱吃的棉花糖,去坐小火车。还想带着陈慧去长江边散步,看看江景。”

车子行驶到半路,突然遇到了堵车。前面的道路正在施工,只留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车辆只能缓慢通行。老周着急地按了按喇叭:“这可怎么办?患者还等着我们回去送物资呢。”

张磊探头往前看了看,堵车的队伍很长,估计一时半会儿通不了。“别着急,”他说,“我下去看看,能不能跟施工队沟通一下,让我们的车先过。”

他下车走到前面,看到几位穿着工装的工人正在抢修路面。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工头正在指挥着大家干活。“师傅,您好!”张磊走过去,“我们是方舱医院的,拉着急需的医疗物资,患者等着用,能不能麻烦你们让我们的车先过一下?”

工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车上的“防疫物资专用”标识,立刻点点头:“没问题!抗疫要紧!大家让一让,让这辆车先过!”

工人们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纷纷让开道路,给他们留出了一条通道。张磊连忙道谢:“谢谢你们!麻烦大家了!”

“客气啥!你们医护人员才辛苦!”工头摆摆手,“我们也想早点修好路,让城市恢复正常。”

车子顺利通过了施工路段,继续往方舱医院驶去。张磊看着窗外那些忙碌的工人,心里充满了感慨。在这场疫情中,有太多这样平凡的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自己的力量,为这座城市的复苏添砖加瓦。

下午一点多,车子终于抵达了方舱医院。早已等候在门口的护士们立刻围了上来,帮忙卸载物资。张磊把那袋新鲜的蔬菜交给后勤组的工作人员:“这是城郊村民送的,给大家加个菜。”

“太好了!好久没吃到这么新鲜的蔬菜了!”后勤组的王师傅高兴地说。

张磊没来得及休息,立刻拿着新的血氧仪赶往病房。32床的王大爷正躺在床上,眉头紧锁,脸色有些苍白。“张医生,你可回来了!”王大爷看到他,像是看到了救星,“这个血氧仪坏了,测出来的数值忽高忽低,我心里慌得很。”

“大爷,别着急,我给您换个新的。”张磊拿出新的血氧仪,夹在王大爷的手指上。很快,屏幕上显示出稳定的数值:96%。

“太好了,正常了!”王大爷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了。你们为了我们,真是太辛苦了,跑这么远的路去拉物资。”

“不辛苦,”张磊笑了笑,“只要你们能早日康复,我们做什么都值得。”

他又去各个病房,给患者们发放新的中药汤剂。患者们接过温热的汤剂,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谢谢张医生!”“张医生辛苦了!”一声声感谢,像一股股暖流,涌遍了张磊的全身。

忙完这一切,张磊才回到值班室,瘫坐在椅子上。他拿起手机,给陈慧发了条微信,附带一张那袋新鲜蔬菜的照片:“今天在城郊中转站收到的村民们的心意,新鲜的蔬菜,晚上可以给同事们加个菜了。”

很快,陈慧回复了:“真好!村民们太热心了。你也别太累了,记得好好吃饭。乐乐今天在社区帮着给蔬菜打包,还说要给你留一棵最大的白菜呢。”

张磊看着微信,嘴角扬起一抹笑容。他想起了中转站里那些忙碌的志愿者,想起了抢修路面的工人,想起了村民们送来的新鲜蔬菜,想起了患者们感激的笑容。这些平凡的瞬间,这些微小的善意,像一束束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抗疫之路。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桃花的香味顺着窗户飘进来,沁人心脾。张磊知道,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只要这些微光一直都在,就一定能驱散所有的阴霾,让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上一章 社区的“守门人” 逆行者:重返2019最新章节 下一章 防护服里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