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暗粉嫁衣谋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三章:残党末路昭雪时

暗粉嫁衣谋

萧彻与苏清鸢携手在紫宸殿为萧家旧案昭雪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京城。昔日背负“通敌叛国”污名的靖侯府,如今重拾荣光,前任靖侯被追封镇国公,镇国将军府也恢复名誉,幸存后人得到朝廷善待,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侯府内外张灯结彩,却没人察觉,一道阴鸷的目光正透过朱漆大门的缝隙,死死盯着院内的欢声笑语。

这目光的主人,是韦氏的远房侄子,韦昭。他当年凭借韦氏的势力在军中谋得校尉一职,韦氏倒台时,他恰好奉命驻守边关,又因行事隐秘,未被牵连。韦承业伏法、王大人被擒后,他偷偷潜回京城,藏匿在城郊的破庙里,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认定是萧彻与苏清鸢毁了韦氏,毁了他的前程,誓要让两人血债血偿。

萧彻沉浸在沉冤得雪的欣慰中,却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韦氏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虽已肃清大半,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这日,他正在书房与张大人商议安抚镇国将军府幸存后人之事,暗卫突然匆匆进来禀报:“侯爷,属下查到,韦氏的远房侄子韦昭,近日从边关潜回京城,行踪诡秘,似乎在暗中联络旧部。”

萧彻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韦昭?此人当年在军中颇有野心,手段狠辣,是韦氏安插在军中的棋子。他回来,必定没安好心。密切监视他的行踪,查清他联络的旧部有哪些,一网打尽。”

“是!”暗卫躬身退下。

苏清鸢如同一只轻盈的蝴蝶般端着茶飘然而入,见萧彻神色凝重,宛如被寒霜覆盖的青松,便轻声问道:“出什么事了?”

“韦昭潜回京城了。”萧彻将情况告知苏清鸢,“此人是韦氏余党中最后的隐患,若不除之,必成大患。”

苏清鸢放下茶盏,沉吟道:“韦昭此时回来,恐怕不只是为了复仇。萧家旧案昭雪,朝廷正大力清算韦氏党羽,他或许是想趁乱制造事端,扰乱京城局势。我们得先下手为强。”

两人商议已定,萧彻立刻调派暗卫,全面监视韦昭的行踪。苏清鸢则让人仔细梳理当年与韦氏有牵连的官员名单,逐一排查,防止有人暗中勾结韦昭。

三日后,暗卫传回消息:“侯爷,韦昭在城郊破庙与一群黑衣人会面,其中有当年韦氏的亲卫,还有几位被削职的官员。他们似乎在密谋,要在三日后的祭祀大典上,刺杀皇上!”

“什么?”萧彻猛地站起身,眼中杀意凛然,“好大的胆子!祭祀大典是国之大典,百官云集,百姓围观,他竟敢在此时行刺!”

苏清鸢脸色也沉了下来:“祭祀大典安保严密,韦昭若想行刺,必定有内应。我们得立刻禀报皇上,同时查清他的内应是谁,瓦解他们的阴谋。”

两人不敢耽搁,立刻入宫面见皇上。皇上听闻此事,龙颜大怒:“韦氏余孽,死不悔改!竟敢觊觎朕的性命,扰乱国之大典!萧彻,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捉拿韦昭及其党羽,确保祭祀大典安全举行!”

“臣遵旨!”萧彻叩首领命。

出宫后,萧彻与苏清鸢立刻展开部署。萧彻调遣禁军,加强京城各处的安保,尤其是祭祀大典的举办地天坛周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密布防。苏清鸢则仔细排查当年与韦氏有牵连、且仍在朝中任职的官员,试图找出韦昭的内应。

排查过程并不顺利。那些与韦氏有牵连的官员,要么早已被清算,要么行事极为谨慎,一时难以分辨谁是内应。苏清鸢坐在书房,看着手中的官员名单,眉头紧锁。青禾进来禀报:“夫人,属下查到,太仆寺卿刘大人,近日与一个陌生男子私下会面,那男子的身形,与韦昭的亲信极为相似。”

“刘大人?”苏清鸢心中一动。刘大人当年曾受过韦氏的提拔,韦氏倒台时,他因牵连不深,只是被降职,后来又凭借关系官复原职。“此人向来趋炎附势,极有可能被韦昭拉拢。我们得尽快证实此事。”

苏清鸢立刻让人暗中监视刘大人的行踪。果然,当晚便发现刘大人偷偷前往城郊破庙,与韦昭会面。暗卫趁两人交谈之际,悄悄录下了他们的对话,证实了刘大人正是韦昭的内应——他答应在祭祀大典上,趁皇上祭拜之时,制造混乱,为韦昭的人创造行刺机会。

掌握了确凿证据,萧彻与苏清鸢决定收网。祭祀大典前一日,萧彻率领禁军,包围了城郊破庙。韦昭与他的党羽正在庙中商议最后的行刺细节,猝不及防被包围,顿时乱作一团。

“韦昭,你已无路可逃,速速束手就擒!”萧彻手持长枪,立于庙门前,声音如雷。

韦昭手持长剑,眼神疯狂:“萧彻,你毁了我的一切,我就算是死,也要拉你垫背!”他大喊一声,率领党羽冲了出来,与禁军展开激战。

庙外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韦昭的党羽虽悍勇,却终究寡不敌众,很快便被禁军斩杀大半。韦昭见大势已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转身朝着庙后的密道逃去——他早已为自己留了后路。

“哪里逃!”萧彻一眼看穿他的意图,策马追了上去。

密道狭窄昏暗,只能容一人通过。韦昭在前面狂奔,萧彻在后面紧追不舍。跑出密道,便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韦昭转过身,手持长剑,与萧彻对峙:“萧彻,今日便让我们做个了断!”

“正有此意!”萧彻拔出长枪,策马冲向韦昭。长枪与长剑碰撞,火花四溅。韦昭的武功不弱,与萧彻缠斗了数十回合,渐渐体力不支。萧彻抓住一个破绽,长枪直刺韦昭的胸膛。

韦昭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野草。他看着萧彻,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毒:“萧彻,苏清鸢……你们别得意太久……”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

与此同时,苏清鸢派人将刘大人捉拿归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刘大人无从抵赖,只能如实招供了自己与韦昭勾结的罪行。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刘大人斩首示众,其余参与密谋的官员,也尽数被清算。

韦昭伏法,行刺阴谋被瓦解,京城的局势彻底稳定下来。祭祀大典如期举行,皇上祭拜天地,祈求国泰民安。萧彻与苏清鸢站在百官之中,看着皇上虔诚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历经重重波折,朝堂终于安定,萧家沉冤得雪,韦氏余党尽数肃清,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祭祀大典结束后,皇上在宫中设宴,宴请萧彻与苏清鸢等有功之臣。宴会上,皇上举起酒杯,对萧彻道:“萧彻,你不仅平定边境,为国立功,还为萧家洗刷冤屈,肃清韦氏余党,护朕周全,功不可没!朕封你为镇国柱石侯,世袭罔替!”

“臣谢皇上隆恩!”萧彻叩首谢恩。

皇上又看向苏清鸢,眼中满是赞许:“苏清鸢,你聪慧过人,胆识非凡,多次为萧彻出谋划策,协助他稳定局势,朕也有赏赐。朕封你为一品诰命夫人,赏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臣妾谢皇上隆恩!”苏清鸢躬身谢恩。

宴席上欢声笑语,一片祥和。萧彻与苏清鸢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与幸福。他们知道,这一切的荣耀,都是两人携手并肩,共同奋斗而来。

回到侯府时,已是深夜。月光皎洁,洒在侯府的庭院里,温柔而静谧。萧彻与苏清鸢漫步在花园中,花香四溢,虫鸣阵阵。

“鸢鸢,”萧彻握住苏清鸢的手,语气真挚,“从我们成婚到现在,经历了太多风雨。韦氏作乱,萧家旧案,边境战乱,每一次,都是你陪在我身边,为我出谋划策,与我共同面对。没有你,就没有今日的我,没有今日的靖侯府。”

苏清鸢靠在萧彻的肩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萧彻,我们是夫妻,理应同甘共苦。你为我遮风挡雨,我自然也要为你排忧解难。如今,韦氏余党尽数肃清,萧家沉冤得雪,朝堂局势稳定,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是啊,安稳的日子。”萧彻轻轻拥住苏清鸢,眼中满是憧憬,“等处理完手头的琐事,我便带你去江南。那里风景秀丽,我们可以泛舟湖上,赏花观景,远离朝堂的纷争,过我们想过的日子。”

苏清鸢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两人携手同心,便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然而,就在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时,萧彻的贴身暗卫突然匆匆赶来,神色凝重:“侯爷,夫人,属下查到,当年构陷萧家旧案的,除了韦氏与李嵩,还有一个更神秘的幕后黑手!”

萧彻与苏清鸢同时一怔,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什么意思?”萧彻沉声问道,“韦氏与李嵩不是主谋吗?怎么还有其他幕后黑手?”

暗卫回道:“属下在整理李嵩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密信。信中提到,当年构陷萧家与镇国将军府,是受一个代号为‘影’的人的指使。韦氏只是执行者,真正的主谋,是这个‘影’!”

“影?”萧彻与苏清鸢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这个代号,他们从未听说过。

“密信中还有其他线索吗?”苏清鸢问道。

“密信中说,‘影’的势力极大,遍布朝野,当年之所以要构陷萧家与镇国将军府,是因为两家手握兵权,阻碍了他的图谋。”暗卫继续说道,“信中还提到,‘影’的身上,有一个特殊的标记——左胸口有一朵黑色的曼陀罗纹身。”

黑色的曼陀罗纹身?

萧彻与苏清鸢心中同时泛起一丝寒意。这个神秘的“影”,隐藏得如此之深,竟然在韦氏倒台、李嵩身死之后,才露出一丝蛛丝马迹。他的图谋是什么?是权力,还是颠覆大昭江山?

“继续查!”萧彻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惜一切代价,查清这个‘影’的真实身份!无论他是谁,隐藏得有多深,我都要将他揪出来,为当年蒙冤的人讨回公道!”

“是!”暗卫躬身退下。

花园里的月光依旧皎洁,可萧彻与苏清鸢的心中,却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原以为,肃清韦氏余党,洗刷萧家冤屈,一切就会结束。可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等着他们。

苏清鸢握住萧彻的手,轻声道:“萧彻,不管这个‘影’是谁,有多强大,我们都不能退缩。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已经无所畏惧了。”

萧彻看着苏清鸢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与不安渐渐消散。他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没错,我们无所畏惧。鸢鸢,有你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会与你一同闯过去!”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与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或许会更加艰难,更加凶险。但只要两人携手同心,并肩作战,就一定能揭开“影”的神秘面纱,粉碎他的阴谋,守护好彼此,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稳与和平。

夜色渐深,侯府的灯笼依旧亮着,像一颗颗坚定的星辰,照亮了两人前行的道路。而那个代号为“影”的神秘人,也即将在暗中,对他们展开新的挑战。一场关乎权力、阴谋与正义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上一章 第十二章:玉牌牵出连环计 朝堂对峙破沉冤 暗粉嫁衣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五章:凯旋归宁共筑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