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瑜的人生,似乎从记事起就与刀剑、沙场、责任紧紧绑在一起。
西南边境的风沙,是她成长的底色。父亲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兄长楚临阳是天生的武将,她自幼跟着父兄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不学女红针线,专爱舞枪弄棒,识兵法、辨阵型,一身武艺与谋略,不输男儿。那时的她,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守在西南,守着楚家军,守着家国山河,直至战死沙场,像父亲那样,马革裹尸还。
变故发生在父亲战死的那一天。
噩耗传来时,西南的天都是灰的。楚家军群龙无首,朝中奸佞虎视眈眈,年幼的妹妹楚锦还在京中娇养,兄长虽能独当一面,却需坐镇军营稳定军心。一夜之间,楚家的重担,连同查明父亲战死真相的执念,都压在了她的肩上。
她脱下裙裾,换上铠甲,以女子之身暂代将军之职,安抚将士、整肃军纪,硬生生扛下了这千斤重担。也是在那时,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卫韫的依赖。那个十四岁的少年,家逢巨变后褪去了所有稚气,眼神里满是惶恐与坚韧,寸步不离地跟着她,唤她“长嫂”,却更像把她当成了唯一的依靠。
楚瑜心疼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不仅要护楚家,还要护卫家,护着这个失去所有亲人的少年。她教他骑马射箭,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如何在绝境中隐忍,如何在朝堂上谋断。她以为这只是责任,却不知日复一日的相伴,早已让那份兄长般的疼爱,悄悄变了质。
扶灵回京的路,风雨飘摇。朝堂之上的诘难如刀,市井之中的流言如箭,她凭借一己之力,舌战群儒,力保卫韫脱险。那时的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父亲的血白流,不能让卫家的忠名蒙冤,不能让身边的人再受伤害。
她习惯了坚硬,习惯了独当一面,习惯了把所有情绪都藏在心底。她以为自己不需要温情,不需要依靠,直到洛柠的出现。
初次见洛柠,是在静心苑。那女子眉眼如画,温婉动人,却有着与外表截然不同的果敢直白,敢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楚临阳,敢在楚锦刁难时巧妙反击。楚瑜起初觉得,这大抵又是一个爱慕兄长的闺秀,却没想到,洛柠看向她的眼神,满是真诚的敬佩与善意。
洛柠不像京中其他女子那般,觉得她武将出身、性情刚硬而避之不及。她会主动来找她聊天,会提醒她提防朝中暗箭,会在她因军务烦忧时,用几句通透的话点醒她。洛柠说:“楚小姐,你太辛苦了,偶尔也可以软弱一点,身边有临阳哥,有卫公子,他们都愿意护着你。”
楚瑜愣住了。从小到大,所有人都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却从未有人告诉她,她可以软弱。洛柠的出现,像一缕春风,吹散了她心中积郁的阴霾,让她明白,女子并非只有坚硬这一种活法。
更让她意外的是,洛柠还看穿了她与卫韫之间那层模糊的窗户纸。她笑着打趣:“楚小姐,卫公子看你的眼神,满是藏不住的爱意。你守护了他这么多年,难道就没动心过?”
楚瑜的心,第一次乱了。
她开始正视卫韫的存在。正视他多年来的不离不弃,正视他看向自己时温柔又克制的眼神,正视他为了能与自己并肩而立所付出的努力。从那个惶恐无助的少年,到如今沉稳可靠的将领,卫韫早已长成了能为她遮风挡雨的模样。
洛柠的助攻,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尘封已久的心门。当卫韫红着眼眶,笨拙地向她表白时,楚瑜看着他眼中的深情与忐忑,积攒了多年的坚硬,终于有了一丝裂缝。她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好。”
那一声“好”,卸下了她心中沉重的枷锁。原来,被人爱着、护着,是这样温暖的感觉。
婚后的日子,平静而安稳。卫韫待她极好,尊重她的想法,支持她的决定,包容她的坚硬,也心疼她的不易。他会在她处理军务疲惫时,默默为她端上一杯热茶;会在她想起父亲而失落时,轻轻拥着她,告诉她“有我在”;会在她孕期坚持留在军营时,寸步不离地守着她,生怕她有半点闪失。
楚瑜渐渐学会了柔软,学会了依赖。她不再事事都自己扛,会在遇到难题时与卫韫商量,会在受了委屈时向他倾诉。她发现,原来卸下铠甲,做一个被人疼爱的女子,也并非难事。
边境告急,楚临阳出征,洛柠留驻后方主持粮草与救治,楚瑜虽身怀六甲,却也坚持留在军营。看着洛柠身着劲装、沉稳调度的模样,看着卫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身影,楚瑜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身边有爱人,有挚友,有并肩作战的伙伴。
后来,孩子出生,楚家与卫家愈发兴旺,边境安宁,朝堂清明。楚瑜偶尔还会穿上铠甲,去军营看看,却不再是为了扛起重担,只是为了那份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更多的时候,她会陪着卫韫,看着孩子们嬉戏打闹,与洛柠闲聊家常,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楚瑜靠在卫韫肩上,看着天边的晚霞,轻声道:“我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日子。”
卫韫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都是我欠你的。往后余生,我定护你一世安稳。”
楚瑜笑了。戎马半生,历经风雨,她终于卸下了一身铠甲,遇见了心安。原来,山河无恙是责任,而身边人安康,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