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第二季清平乐
本书标签: 历史 

第四章 凤帷谋断

第二季清平乐

福宁殿的烛火燃得正稳,映得满殿暖意融融,却驱不散赵祯眉宇间的沉郁。他刚批阅完河北路送来的急报,韩琦奏报契丹骑兵已三次渡过界河试探,虽均被乡勇击退,却也折损了不少人手,粮草消耗更是远超预期。

“官家,夜已深,该歇息了。”曹皇后的声音轻缓传来,她身着一袭月白绣暗纹宫装,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身后跟着两名内侍,端着整理好的奏疏与账册。

赵祯抬眸,见她鬓边仅簪一支素银簪,眉眼间是惯有的沉静,却难掩一丝关切。“皇后怎么还未安歇?”

“听闻官家今夜又留滞殿中,臣妾便炖了些莲子羹来,给官家安神。”曹皇后将羹碗递到他手中,目光扫过御案上的急报,“是河北路的战事有变故?”

赵祯接过羹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却暖不透心底的焦灼:“契丹虽未大举进攻,却频频试探,韩琦那边急需粮草与援军。可朝堂上,有人主张再增岁币求和,有人坚持即刻调兵,争论不休,朕一时难以决断。”

曹皇后在他身侧坐下,指尖轻轻拂过御案上的账册:“臣妾虽居后宫,却也知河北路乃国之门户,绝不可轻易退让。但如今国库空虚,若大举调兵,粮草供应便是难题,且京畿防务亦需留兵驻守,不可轻动。”她顿了顿,取出一本泛黄的账册,“这是臣妾让内藏库整理的后宫用度明细,近三年来,后宫各项开支已逐年递减,如今尚可再省。臣妾已传令六宫,自明日起,停用金银器皿,妃嫔服饰缩减绣纹,省下的银两与绸缎,可悉数拨给河北路充作军饷。”

赵祯心中一动,接过账册翻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开支的削减明细,小到宫人的月钱,大到宴会的陈设,无一不细致。“皇后何必如此?后宫用度本就有限,这般节俭,怕是要委屈了众人。”

“国难当头,身为皇室,理当以身作则。”曹皇后语气坚定,眼中却带着柔和的暖意,“当年元宵之乱,臣妾曾剪发为证,激励侍卫平叛,如今边境告急,臣妾虽不能亲赴沙场,却也愿为守土将士尽一份力。”她想起那些在叛乱中奋勇拼杀的宫人侍卫,又想起河北路的流民乡勇,心中愈发坚定,“臣妾已让尚宫局组织宫人赶制冬衣,再收集后宫闲置的棉絮、布料,一并送往边地。将士们在寒风中守城,总得让他们穿得暖和些。”

赵祯望着她沉静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曹皇后出身将门,骨子里藏着不输男子的果敢与远见,这些年,她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从不争宠,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为他分忧。庆历新政时,她暗中支持范仲淹等人的举措,如今边境告急,她又率先倡导节俭,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

“皇后深明大义,朕不如也。”赵祯轻声叹道,心中的彷徨渐渐散去。

“官家言重了。”曹皇后微微躬身,“臣妾听闻富弼大人明日便要启程赴辽,此行凶险,需多做准备。臣妾已让人备好中原的典籍、丝绸与药材,既显大宋风物,亦表亲善之心。另外,臣妾还让枢密院整理了近年契丹的风土人情、朝堂局势,供富大人途中参阅,或许能助他更好地应对辽方的刁难。”

她顿了顿,又道:“辽太后心思深沉,萧辖里桀骜不驯,富大人此行,既要坚守底线,不可应允割地和亲之事,亦需灵活应变,莫要轻易激化矛盾。官家可密令富大人,若辽方确有和平之意,可在岁币之外,许以边境互市之利,互通有无,或许能让辽方打消动武的念头。”

赵祯颔首赞许,曹皇后的提议与他不谋而合,却比他考虑得更为周全。“皇后所言极是,朕明日便传令枢密院,按皇后之意准备。有皇后在,朕便多了一份底气。”

曹皇后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目光望向殿外的夜空:“官家是大宋的君主,将士们是大宋的屏障,臣妾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必能守住这太平江山。”

烛火摇曳,映得两人的身影交叠在一起,在这寂静的深夜,仿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赵祯知道,有曹皇后为他稳固后方,有韩琦在河北路整军备战,有富弼远赴辽国交涉,这场关乎大宋安危的风波,终会平息。而他身为帝王,只需执稳手中的权柄,与身边一同,共渡这眼前的难关。

上一章 第三章 殿廷折冲 第二季清平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 内廷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