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雪粒子,狠狠砸在莫州城的城墙上,发出“噼啪”的脆响。韩琦身披玄色铠甲,手持长枪立在城头,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城外的契丹大军。三日来,契丹骑兵数次攻城,均被宋军击退,可今日,他们却摆出了决战的架势,数万铁骑列阵于城下,旌旗如林,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相公,契丹主将萧挞凛亲自督战,来势汹汹啊!”副将指着城下那面绣着狼头的大旗,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
韩琦颔首,目光扫过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将士。曹皇后送来的冬衣已尽数分发下去,将士们身着厚实的棉甲,手中握着锋利的兵器,眼中虽有疲惫,却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坚毅。城楼上,投石机、床子弩早已架设完毕,城下挖好了深壕,埋上了尖刺,只等契丹大军来犯。
“传令下去,严守阵地,待敌军攻城过半,再行反击。”韩琦沉声道,“告诉将士们,皇后娘娘与官家在汴京等着我们的捷报,身后便是我们的家园,绝不能让契丹人踏过莫州一步!”
传令兵领命而去,城墙上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
片刻后,萧挞凛一声令下,契丹骑兵如潮水般向城下冲来,马蹄扬起的雪尘遮天蔽日。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城墙上的宋军将士纷纷举盾格挡,投石机与床子弩同时发射,巨石与长箭呼啸着飞向敌军阵中,瞬间倒下一片人马。
“杀!”契丹士兵嘶吼着冲到城下,搭起云梯,疯狂地向上攀爬。宋军将士手持长刀,奋力砍杀,将爬上城头的契丹士兵一一击落。城墙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与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在风雪中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城墙上的宋军将士已伤亡过半,韩琦的铠甲上也沾满了鲜血,手臂被箭矢擦伤,却依旧挥舞着长枪,奋勇杀敌。他知道,若不能守住莫州,契丹铁骑便可长驱直入,河北路将不复存在,汴京也将危在旦夕。
“相公,敌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副将浑身是伤,踉跄着跑到韩琦身边。
韩琦抬头,见城下的契丹骑兵仍在源源不断地冲来,城墙上的防线已出现了多处缺口。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身后的乡勇队伍——这些由流民组成的乡勇,虽未经严格训练,却个个悍不畏死,因为他们知道,身后便是自己的妻儿与家园。
“乡勇队听令!随我冲!”韩琦振臂高呼,翻身上马,手持长枪,率先向城下冲去。
“杀!”乡勇们嘶吼着跟在韩琦身后,手持简陋的兵器,从城墙上跃下,与契丹骑兵展开了近身搏杀。他们的招式虽不规范,却凭着一股悍勇之气,硬生生将契丹骑兵的攻势遏制住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韩琦心中一动,抬头望去,只见一支宋军铁骑从风雪中疾驰而来,旗帜上绣着“狄”字——是西北援军到了!
“援军来了!”城墙上的宋军将士欢呼起来,士气大振。
萧挞凛见宋军援军赶到,知道再攻下去已无胜算,只得下令撤军。契丹骑兵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了满地的尸体与兵器。
韩琦勒住马缰,望着契丹大军远去的背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翻身下马,走到城墙上,看着伤亡惨重的将士们,眼中满是愧疚与敬佩。“诸位将士,今日一战,你们辛苦了!是你们,守住了莫州,守住了河北路!”
将士们齐声欢呼,声音震彻云霄。
当晚,莫州城内灯火通明,宋军将士们一边清理战场,一边救治伤员。韩琦坐在州府议事堂内,看着手中的捷报,心中百感交集。他提笔写下战报,详细记录了此次战役的经过与伤亡情况,同时向朝廷请求补充粮草与兵员。
“相公,皇后娘娘送来的冬衣与粮草,真是雪中送炭啊!”副将端来一碗热汤,感慨道,“若不是这些物资,将士们恐怕撑不过这场大雪,更别说击退契丹大军了。”
韩琦接过热汤,暖意顺着喉间蔓延。他想起曹皇后在汴京变卖珍宝、缩减用度支援前线的举措,心中满是敬佩。“皇后娘娘深明大义,以身作则,实为我大宋之福。我们定要守住这河北路,不辜负官家与皇后娘娘的期望。”
窗外,风雪渐停,一轮残月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洒下清冷的光辉。韩琦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契丹大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有信心,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定能守住这大宋的北大门,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