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风信
自茶楼一握后,沐雨棠觉得,许南瑾那块“榆木”,似乎被撬开了一条细细的缝。
他依旧沉默寡言,依旧恪守礼仪,但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一些细微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他会在她假装不小心将毛笔滚落在地时,不动声色地俯身帮她拾起;会在她午憩醒来时,发现案头多了一本她前几日随口提过的山水游记;甚至在她与父亲辩论诗文偶尔占得上风时,会看到他唇角极快地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这些变化像春风拂过冰面,细微,却足以让沐雨棠心湖荡漾。
这日放学,天色尚早。沐雨棠磨磨蹭蹭地收拾着书箱,直到学堂里只剩她和正准备离开的许南瑾。
“许南瑾,”她叫住他,从书箱里拿出一只小小的、糊得不算太精致的纸鸢,递到他面前,“给你。”
那纸鸢是素面的,没有繁复的花纹,只在角落用墨笔画了一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海棠。
许南瑾看着那只纸鸢,愣了一下。
“我自己糊的,”沐雨棠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马上就是清明,我看镇上的孩子都在放纸鸢……你整日读书,也该松快松快。这个,送给你。”
她不敢看他的眼睛,心跳得厉害。送纸鸢,寓意“放晦气”、“祈安康”,也暗含着……希望他能如纸鸢般,暂时挣脱那无形的线,自在一些。
许南瑾沉默地看着那只粗糙却显然用了心的纸鸢,目光在那株小小的海棠上停留了片刻。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从自己随身的书袋里,取出一只细长的锦盒,递了过来。
“这……是回礼。”他的声音有些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沐雨棠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接过锦盒。盒子是普通的木料,却打磨得十分光滑。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躺着一支毛笔。
笔杆是上好的紫竹,色泽温润,笔毫饱满,一看便知不是凡品。更重要的是,笔杆上,用极细的刀工,刻了两行小字。
沐雨棠凑近了,才看清那刻的是什么——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她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这句诗……他刻了这句诗!
她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他。许南瑾避开了她的目光,耳廓泛着熟悉的红色,低声解释道:“前日见你的笔有些旧了……这支,或许合用。”
合用?这岂止是合用?
“南风知我意……”沐雨棠喃喃地念着,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冰凉的刻字,心头却是一片滚烫。南风,南瑾……他是在借这句诗,回应她之前所有的试探与心意吗?
“我很喜欢!”她将毛笔紧紧握在手里,像是握住了什么稀世珍宝,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毫无保留的笑容,比窗外最后的余晖还要耀眼,“非常、非常喜欢!”
许南瑾看着她毫不掩饰的欢喜,紧绷的唇角终于柔和下来,眼底也漾开一丝极淡的笑意。他接过那只素面纸鸢,动作轻柔地放入书袋。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
两人一同走出学堂。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青石板上交叠在一起。
“清明那天,”沐雨棠抱着锦盒,声音里带着雀跃的期待,“我们去镇外河边放纸鸢吧?我知道有个地方,草坡又宽又平,风也正好!”
许南瑾脚步微顿,侧头看了她一眼。少女的脸庞在夕照下镀着一层柔和的光晕,眼眸亮得惊人。他心中那根名为“规矩”的弦,在她这样的目光下,再次柔软下来。
“好。”他听见自己这样说。
就在这时,私塾的门房老伯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许公子,有您的信,京城来的。”
京城。
这两个字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刚刚升温的湖面。
许南瑾脸上的柔和瞬间褪去,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他接过信,道了谢,指尖在信封上摩挲了一下,却没有立即拆开。
沐雨棠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她看着那封信,心里莫名地掠过一丝不安。京城的信……是他家中来的?会说什么?
许南瑾将信收入袖中,转头看向她,语气依旧平静:“不早了,回去吧。”
“哦。”沐雨棠应了一声,抱着锦盒,跟在他身后。
方才的甜蜜与悸动,仿佛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那只精致的毛笔握在手中,似乎也多了几分沉甸甸的重量。
南风已至,可知我意?
只是这来自京城的信,吹来的,又会是怎样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