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化的运镜进行改写*
楚国使者的气势如刀,锋芒直逼邯郸朝堂,逼得赵国君臣喘不过气。而在另一片阴影中,一场更为隐秘的棋局正悄然铺开。一位受楚国暗中策动的韩国使者,带着几分谨慎和隐秘,穿过咸阳层层关卡,踏入了秦昭襄王嬴稷的寝宫。
病榻上的嬴稷形销骨立,但那双深陷的眼睛却依旧带着锐利的光芒。韩国使者微微低头,声音恳切:“秦王明鉴,长平之战的惨败,实为秦赵两国之殇。而今武安君白起深陷邯郸,受尽折辱,这不仅是白起一人的耻辱,更是秦国尊严的损伤!韩国虽小,却愿效犬马之劳,充当两国之间的调停者,以韩之名誉作保,助武安君归秦。如此,既可平息贵国上下愤懑,亦避免秦赵再生战祸,两败俱伤。”
嬴稷缓缓眯起眼睛,脑海中已经勾勒出隐藏在韩国使者背后的那只手——熊完,黄歇。你们的算计还真是无处不在啊!然而现实摆在眼前:秦国需要稳定局势,而白起的归来,不管生或死,对安抚民心和军心至关重要。他艰难地吸了一口气,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韩王的厚意,寡人心领了……就依你所言,由韩国居中调停吧。”
镜头拉回楚国使者初至新郑的那一刻。面对韩王韩然及满朝文武,楚国使者语调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韩王,请静下心细想。秦赵长平血战的导火索为何?正是贵国野王失守,上党降赵!如今托楚国之力,野王与上党已重回韩国手中。然而,祸端因韩而起,韩国岂能置身事外?解铃还需系铃人。由韩国出面调停,既向秦国示好,缓解其兵锋直指韩国的风险,又向赵国表明态度,显出韩不愿再卷入战乱的决心。此乃韩在夹缝中求存,彰显自身价值的黄金机会!”
使者退下后,韩廷内部争论激烈,最终韩王面色铁青,咬牙拍板——派出使者前往咸阳,硬着头皮接下这“不讨好的角色”。
当韩国使者带着秦王的首肯返回新郑后,韩廷再次派遣使者赶往邯郸,试图与赵廷交涉。刚刚经历楚使威压的赵廷,此刻见韩国主动请缨,再加上秦王愿意付出代价赎回白起,权衡之下,赵孝成王选择顺水推舟,答应释放白起。
随着协议达成,秦国割让五座边境城池给赵国,以换回武安君白起。当白起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踏上秦国土地时,沿途所见并非预想中的指责与唾弃。相反,许多秦民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眼神复杂,有惋惜,有悲痛,更多的是难以名状的敬意。他们敬的是那位为秦国开疆拓土的将军,悲的是他晚年落魄至此。
咸阳城门下,病体未愈的嬴稷亲自率领群臣等候。当他看到白起的身影时,颤抖着上前,紧紧抓住对方的手臂,声音哽咽:“武安君……你,受苦了!”嬴稷浑浊的眼眶中噙满泪光,“长平之败,是寡人的错!是寡人急于求成,未能识破楚人的奸计!累及三军,更让你蒙此奇耻大辱!”
白起闻言,身体猛地一震。他推开扶持的手,轰然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砸在地面,声音嘶哑而痛彻:“大王!罪臣白起,丧师辱国,致使四十万锐士埋骨长平,更令大秦国威扫地!罪无可赦,甘愿伏法,请大王明正典刑,以谢国人!”
嬴稷看着他,长长叹了口气,用力将他扶起:“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一切,容后再议。”
然而,归秦并非结局,而是另一场清算的开始。廷尉府呈上的竹简上罗列着白起的种种罪责,而另一边,郿县与军中的联名请愿书则表达着对白起的怀念与宽恕。嬴稷手持竹简,目光不停游移,最终在大朝会上宣布裁决。他的声音低沉,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武安君白起!自先王起,执掌秦国军政数十载!然,长平一役,四十万锐士命丧黄泉!身为统帅,竟兵败被擒,囚于邯郸,受尽赵国禽兽之辱!这不仅是你一人之耻,更是我大秦立国以来的最大耻辱!按律,当车裂!”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嬴稷顿了顿,话锋忽然一转:“然,白起为将三十载,东出崤函,南定鄢郢,北慑三晋,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为我大秦拓土千里,功绩卓绝!功过相抵,寡人于心不安,也难服众!故,特赦死罪!”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垂首站立的白起身上:“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即日起,褫夺‘武安君’封号,收回所有封地食邑,自大良造贬为普通军士,发配河西前线戍边!戴罪立功!一日未能夺回安邑,一日不得叙功升迁!”
判决既维护了秦法的威严,又顾及了民意与旧情,更将白起余生绑定了收复失地的国策。白起跪地谢恩,神色复杂,有解脱,有黯然,也有一丝不甘。
处理完白起之事,嬴稷似乎耗尽了所有力气,靠在王座上,转向范雎:“范叔,如今国势艰难,巴蜀沦丧,精锐尽殁,民生凋敝。你以为,我大秦日后该如何行事?”
范雎闻言,心脏狂跳。秦王不仅未追究他在长平之役中的责任,反而垂询国策,这是机会,也是考验!他立刻趋步上前,跪倒在御阶下,声音清晰而微颤:“大王,当前急务首在巴蜀!昔年司马错将军曾言‘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天下并矣’。如今楚占巴蜀,足以制我关中!巴蜀乃我大秦后院粮仓,绝不能长期沦于楚手!夺取巴蜀,是我大秦未来数年的关键!”
嬴稷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范雎深吸一口气,语气更加坚定:“其次,在于三晋!长平虽败于赵,然赵国元气大伤。而战后楚国行为更是包藏祸心!其夺上党予韩,取安邑归魏,看似施恩,实为离间,意在使三国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嫌隙滋生,无力合纵抗秦,甚至被楚逐个拉拢!故臣建议,放弃‘远交近攻’,重启连横!效张仪之策,迅速改善与韩、魏至少一国的关系,打破楚国孤立秦国的局面!唯有重新连横三晋或使其保持中立,我大秦方能集中精力南下收复巴蜀,徐图天下!”
嬴稷目光逐渐燃起光彩,猛地一拍案几,果断道:“准!即日起,调整国策,暂停东出主力!外交重心转向连横韩魏,孤立楚国!军事重心备战南下,伺机收复巴蜀!”
秦国的国策,开始艰难转向。而这一切的背后,却依然笼罩着那位远在郢都的楚考烈王与春申君精心布下的棋局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