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祺三两口吃完面,看向还在细嚼慢咽的刘耀文和孙通:“吃完了吗?”
刘耀文连忙咽下口中的食物:“用完了,大人。”
“崖县哪里胡商最多?”马嘉祺问道。
“东市。”刘耀文不假思索地回答,“那里有许多胡人开的铺子,卖香料、皮毛和稀奇玩意儿的都有。”
“走,去一趟东市。”
刘耀文略显疑惑:“大人去东市做什么?”
“找人。”
孙通好奇地问:“找谁?”
“一个胡人,女人。”马嘉祺简洁地回答。
刘耀文和孙通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困惑。
刘耀文问道:“大人,那胡女长什么样子?可有什么特征?”
马嘉祺摇了摇头:“不知道。”
孙通道: “那怎么找?东市的胡商少说也有几十家,胡女更是数不胜数,这不等同于大海捞针吗?”
刘耀文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大人,我知道一个人,或许能帮上忙。”
“是谁?”马嘉祺问道。
“此人名叫丁程鑫,号称“百事通”,他无所不知,或许我们可以去问问他。他就住在东市附近。此人消息极为灵通,但凡崖县发生的事,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
刘耀文顿了顿,面露难色,“只是...他收费不菲,一个问题一锭银子。”
马嘉祺闻言,不禁咂舌:“这么贵?”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钱袋,里面只有几块碎银和些许铜钱。一锭银子相当于他几个月的俸禄。
“先不找他。”马嘉祺很快做出了决定,“咱们先去东市自己打听打听。”
马嘉祺心中暗自苦笑,他没钱啊。被贬至崖县后,俸禄本就减了不少,再加上初来乍到,各项开销都不小,哪里还有余钱去支付如此昂贵的信息费?
三人向东市行去。
路上,马嘉祺在心中盘算着。
一个蒙面的胡人女子,身着紫衣,眼窝深陷,眼珠颜色浅淡。虽然线索有限,但可以去寻一番,万一能有什么线索呢?
东市位于崖县东侧,与西市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这里的建筑风格明显带有异域风情,圆顶的房屋,彩绘的门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料气味。街道上行人如织,不仅有汉人,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胡人,他们或穿着长袍,或戴着绣花小帽,用带着口音的汉语与顾客讨价还价。
没想到这穷苦的崖县,竟然还分东西南北市,这东市还这样繁华,跟他初到崖县,看到的城墙以及他所住的西市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马嘉祺第一次来到崖县的东市,不禁被这里的异域风情所吸引。但他很快收回心神,开始仔细观察过往的行人,特别是那些身着紫衣的胡人女子。
“大人,我们从何处着手?”刘耀文问道。
马嘉祺思索片刻:“我们分头打听。你们去询问那些摆摊的胡商,我则去店铺里看看。记住,不要暴露身份,就说是寻人。”
三人于是分头行动。马嘉祺走进一家香料铺子,店内香气扑鼻,各种不知名的香料装在精美的瓶罐中。店主是个留着大胡子的中年胡人,见马嘉祺进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客官要买什么香料?我这里有上好的胡椒、肉桂,还有从西域新到的番红花...”
马嘉祺摆手打断他:“我不买香料,是想向你打听个人。”
店主的笑容立刻收敛了几分:“打听什么人?”
“一个胡人女子,大概这么高,”马嘉祺比划了一下,“喜欢穿紫色衣服,眼睛的颜色很浅。”
店主摇头:“客官,我们胡人女子眼睛颜色都是浅的,不光是胡女,我们男人的眼睛颜色也是浅的。您这描述太笼统了,我实在想不起来是谁。”
马嘉祺不甘心地追问:“那有没有喜爱穿紫衣又蒙面的,眼睛颜色浅的胡女?”
店主再次摇头:“客官,我们做生意的,每天见的人多了,哪会特别注意某个女子?抱歉,帮不上忙。”
马嘉祺道谢后走出店铺,心情有些沉重。他接连又问了几家店铺,得到的回答都大同小异。要么是说描述太模糊无法确定,要么是直接表示不知道。
一个时辰后,三人在约定的地点汇合。刘耀文和孙通也都无功而返。
“大人,我问了许多摊贩,他们都说没见过这样的胡人女子。”刘耀文汇报道。
孙通也摇头:“我问的那些人也都说不知道。”
马嘉祺眉头紧锁。
“先回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