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清晨,叶凌云依旧在五点半准时醒来。生物钟已经形成,无需闹钟催促。
窗外天色未明,城市还沉浸在周末特有的宁静之中。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涌动的精力。连续一周的高强度学习,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适应了这种节奏,甚至有些享受这种不断挑战自我、感受进步的充实感。
“系统,召唤全体老师。”
光粒无声汇聚,十五位老师的身影浮现。即便是周末,她们也如同精准的时钟,准时出现。
“早上好,叶同学。”陈译澄微笑道,目光温和地扫过他,“周末还能保持这样的自律,很难得。”
“早上好,各位老师。”叶凌云活动了一下脖颈,“周末只是意味着不用去学校,学习计划不能停。”
李梦瑶赞许地点点头:“很好。保持连续性对知识积累至关重要。今天上午的安排是历史专项深化和英语阅读强化。”
叶凌云没有异议。在他的“帝都大学冲刺计划”里,没有周末的概念。
早读依旧是语文,陈译澄今天选取了几首宋词进行精讲,着重分析其意境和炼字技巧。叶凌云沉浸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与“大江东去”的豪迈中,感受着中文的博大精深。
早餐他兑换了七十元,买了足够支撑一上午学习的营养早餐。
上午的学习正式开始。首先是被李梦瑶调整到上午的历史专项深化课,由历史老师黄佳颖负责。
黄佳颖是一位气质沉静如水的少女,眼神温柔而睿智,仿佛承载了岁月的沉淀。她不像陈译澄那样富有感染力,也不像李梦瑶那样锋芒毕露,更不像杜盈萱那样活泼灵动,她就像一本缓缓展开的古卷,需要静心品读。
“叶同学,今天我们暂时跳出课本的编年史框架,进行一次专题探讨。”黄佳颖的声音柔和而清晰,如同溪水流过青石,“主题是: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的确立与演变——以秦汉为例。”
她没有直接讲解知识点,而是提出了一个宏大的命题。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黄佳颖的目光落在叶凌云身上,“抛开课本的结论,你认为,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六国,最终完成了统一?或者说,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叶凌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想回答“商鞅变法”,但看到黄佳颖鼓励深入思考的眼神,他停顿了一下,努力组织更全面的语言:
“课本上强调商鞅变法的作用,奖励耕战,强化中央集权……但其他国家也有变法。我觉得,可能还和秦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偏处西陲,远离中原纷争中心,有发展的缓冲空间?还有……统治者的连续性?好像秦孝公之后几代君主都比较有作为?”
他的回答有些零散,但确实超越了课本的简单结论。
黄佳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好,你已经注意到了多重因素。但这还不够深入。我们试着用更宏观和联系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她开始引导叶凌云,如同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
“首先,地理因素。你提到了缓冲空间,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水利便利(郑国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崤山函谷关的天险,使其易守难攻。地理,决定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叶凌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其次,制度因素。商鞅变法是关键,但其核心在于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建立了以军功授爵和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官僚制度。这极大地激发了底层民众的积极性和国家的动员能力。制度,释放了人的潜力,重塑了国家的力量结构。”
“第三,文化与心理因素。秦国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这种文化上的歧视反而形成了一种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扩张的强烈动机。‘虎狼之国’的称号,既是恐惧,也是一种扭曲的‘品牌效应’。文化认同与外部压力,影响着群体的行为模式。”
“第四,战略与机遇。秦国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逐步蚕食。而东方六国彼此猜忌,合纵连横屡屡失败,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策略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往往决定国运。”
黄佳颖的讲述,不仅仅是罗列原因,更是将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因素有机地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立体的历史图景。她引经据典,史料信手拈来,却又不显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思辨的魅力。
叶凌云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风起云涌、决定华夏命运的大时代。他第一次感受到,历史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年代、人物、事件,而是由无数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充满偶然与必然的宏大进程。
“那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它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黄佳颖适时地抛出下一个问题,将话题引向秦朝的统一措施。
叶凌云顺着她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这些措施,无疑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黄佳颖肯定道,但话锋一转,“然而,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朝,会二世而亡?”
“徭役繁重,法律严苛,赋税沉重……”叶凌云列举着课本上的原因。
“这些都是表象。”黄佳颖轻轻摇头,“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秦朝的统治模式过于刚性,缺乏弹性。它用军事和行政的高压手段,强行将差异巨大的六国故地整合在一起,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策略来消化这种整合,未能建立起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车同轨,书同文’是硬件统一,但‘人心’的软件统一却远未完成。陈胜吴广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点燃的不仅是反抗暴政的怒火,更是旧有六国势力潜藏的分裂意识。”
叶凌云恍然大悟。原来秦朝的速亡,背后还有这样深刻的文化与心理因素。
“那么,继秦而起的汉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黄佳颖继续引导,“汉承秦制,但在秦制的骨架上,注入了新的血肉。”
她开始讲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郡国并行制的利弊、直到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彻底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从思想层面确立了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独尊儒术’不仅仅是确立一家学说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适用于大一统帝国的、强调伦理纲常和社会秩序的价值体系,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共同维系了帝国的长期稳定。”黄佳颖总结道,“从秦到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建立’到‘巩固’再到‘定型’的过程,这其中充满了制度的探索、思想的碰撞和社会的磨合。”
整整两个小时的历史课,叶凌云感觉自己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黄佳颖没有让他死记任何一个年代或事件,却让他深刻地理解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深远影响。这种理解是通透的,是扎根于思维深处的,远比死记硬背要牢固得多。
【叮!宿主完成一次深度历史思辨课程,对历史规律的理解显著加深,宏观思维能力提升。】
【奖励:积分+120,智力经验值提升,精神力小幅增强。】
【当前积分:6242。】
【智力:9.4/10(→9.6/10)】
【精神力:9.7/10(→9.8/10)】
奖励比平时的课程要高!看来系统也判定这种深度思辨的学习价值更高。
历史课结束后,是杜盈萱的英语阅读强化。或许是受到了黄佳颖课堂的启发,杜盈萱今天选取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关于古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对比的英文文章。叶凌云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将刚刚学到的历史知识迁移过来,理解起来竟然顺畅了许多,甚至能和杜盈萱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
“Interesting perspective!”杜盈萱有些惊讶地称赞,“You seem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oday.”(很有意思的视角!你今天似乎对历史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
叶凌云笑了笑,没有解释。这就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美妙之处。
午休之后,是下午的课程。物理老师讲解了功与能的关系,化学老师深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生物老师则开始讲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每一门课程都在稳步推进。
傍晚的专项突破时间,叶凌云主动要求加练了历史。他将黄佳颖今天讲的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并找了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阅读,试图将那种宏大的历史观更深地刻入自己的思维模式。
晚上是美术老师沈墨染的素养课。今天她让叶凌云尝试用毛笔临摹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小品,不在于形似,而在于感受笔墨的浓淡干湿和意境的营造。叶凌云沉心静气,在宣纸上涂抹,虽然画得稚拙,却也有了几分静心悟道的感觉。
体能训练时,他感觉自己的耐力又有所增强。
所有课程结束,已是晚上十一点。叶凌云查看系统面板,智力和精神力都提升到了9.6和9.8,距离10点的凡人巅峰只有一步之遥。积分也积累到了6242。
他满意地躺下,正准备入睡,手机再次震动起来。是吴依可。
“明天晚上哦!不准迟到!【哼】【刀】”
叶凌云回复:“知道,准时到。”
放下手机,他望着天花板。明天晚上的生日会……他几乎可以预见到不会太轻松。吴依可那个“小妖精”的性格,加上她那个圈子里可能存在的各色人等……
不过,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一周前那个为礼物发愁、内心忐忑的穷小子了。系统赋予他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底气和从容。
“就当是检验一下这几天‘修炼’的成果吧。”叶凌云自言自语道,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闭上了眼睛。
时空对话的回响犹在耳边,历史的智慧沉淀于心。带着这份沉静与力量,他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