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御花园那一握后,赵祯待盛墨兰之心,已昭然若揭。他不再满足于偶尔的召见与谈诗论画,几乎是夜夜留宿披香殿。批阅奏折至深夜,他会信步而至,只为看她灯下习字的侧影;政务闲暇,他会召她伴驾,听她清越的声音解读古籍,或只是静静对坐,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默契。赏赐更是如流水般送入披香殿,古籍、珍宝、绫罗,甚至还有他御笔亲题的匾额“兰心蕙质”,高悬于正殿之上。
这般专房之宠,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后宫湖面投入一块巨石,激起的已不是涟漪,而是汹涌的暗流。
坤宁殿内,曹皇后捻着佛珠,听着心腹女官禀报官家又宿在披香殿,神色依旧端庄平和,只是那捻动佛珠的指尖,微微泛白。她曾以为盛墨兰是一把好用的刀,能制衡张氏的骄纵,却没想到这把刀如此锋利,不仅伤了张氏,更隐隐有反噬其主的趋势。官家的心,偏得太过明显了。
“盛贵妃……近日在做些什么?”曹皇后淡淡问道。
“回娘娘,盛贵妃每日按时来请安,礼数周全。闲暇时多在披香殿读书习字,或打理那小片官家特许她开辟的药圃,偶尔也召见几位低位妃嫔说话,赏些东西,并无逾矩之处。”女官回禀得仔细。
曹皇后沉默片刻。“是个沉得住气的。”她轻声道,不知是赞是叹,“且看着吧。张氏那边,怕是要按捺不住了。”
翔鸾阁早已沦为风暴之眼,只是这风暴被强行压抑着,愈发显得可怖。张贵妃摔碎了她最心爱的那面西洋水银镜,碎片映出她扭曲的面容。“盛墨兰!贱人!”她厉声咒骂,声音因愤怒而嘶哑,“凭她也配!凭她也配独占官家!”
她几次想去坤宁殿哭诉,甚至想去福宁殿求见官家,都被身边还算清醒的老嬷嬷死死拦住。“娘娘!此刻去闹,只会让官家更加厌弃!那盛氏正得宠,您去便是自取其辱啊!”
“难道就让本宫眼睁睁看着那贱人得意?!”张贵妃目眦欲裂。
“娘娘,需忍耐。”老嬷嬷压低声音,“盛氏如今看似风光,实则根基浅薄。专宠便是最大的错处!六宫怨望,前朝非议,皆是利刃。我们只需……等待时机,再寻其错处,一击必中!”
张贵妃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掐入肉,带来一丝刺痛,让她勉强压下立刻去撕碎盛墨兰的冲动。她深吸几口气,眼中闪烁着怨毒而冰冷的光。“好,本宫就等着!看她能得意到几时!”
前朝的暗流亦悄然涌动。几位言官再次上奏,言辞恳切(或别有用心)地劝谏官家“雨露均沾”,勿专宠一人,以免“后宫失序,非社稷之福”。甚至有与张家关联紧密的官员,在奏疏中隐隐提及“贵妃盛氏,年幼骤贵,外戚未显,恐非长久之计”。
这一次,赵祯没有立刻驳斥。他坐在御座上,看着那些奏疏,眉头微蹙。他并非不知专宠会带来的非议,只是……一想到墨兰那清冷的眉眼,灵慧的谈吐,以及那份深宫之中难得的懂得,他便觉得那些规矩礼法,都成了束缚。他第一次对朝臣的谏言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抵触。
他将那些奏疏留中不发,但连续几日,神色间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这一切,身处漩涡中心的盛墨兰感受得最为清晰。她能感觉到来自六宫无处不在的窥探与嫉恨,也能感觉到赵祯那份日益浓烈、几乎不加掩饰的偏爱背后,所承受的压力。
她知道,自己不能一味沉浸在“宠妃”的角色里。专宠是双刃剑,能让她快速站稳脚跟,也能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劝解赵祯。
“官家,”一次赵祯批阅奏折至深夜,墨兰端上亲手炖的莲子羹,柔声道,“臣妾听闻近日朝务繁忙,官家也要保重龙体。皇后娘娘贤德,六宫姐妹亦皆盼圣颜,官家……也该去其他宫中走走,以免姐妹们寒心。”
赵祯抬头看她,见她眉眼温顺,言语恳切,并无半分不悦或试探,心中更是怜爱。“朕只想陪着你。”他握住她的手。
墨兰微微垂首,声音更柔:“臣妾知道官家心意。只是……臣妾入宫日浅,蒙官家厚爱,已是不安。若因臣妾之故,致使六宫失和,前朝非议,臣妾万死难辞其咎。还请官家……体谅臣妾惶恐之心。”
她以退为进,将“嫉妒”巧妙地转化为“不安”与“惶恐”,既彰显了自己的“懂事”,又将压力巧妙地推给了赵祯和整个后宫环境。
赵祯看着她低垂的、微微颤抖的睫毛,心中一叹。他如何不知她的难处?只是情之所钟,难以自已。“朕知道了。”他最终妥协,“明日……朕去皇后宫中。”
“官家圣明。”墨兰适时地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带着感激的浅笑。
此后,赵祯虽仍大多歇在披香殿,但去坤宁殿和其他高位妃嫔宫中的次数明显增多。这一举动,稍稍平息了六宫的怨气,也让前朝的议论声小了些许。曹皇后对此不置可否,张贵妃虽仍恨得牙痒,却也无计可施。
墨兰则利用这份稍稍缓和的气氛,开始不动声色地经营自己的人脉。她凭借“洞察人心”的技能和系统的辅助,仔细观察着来往披香殿的妃嫔、宫人。对哪些人可以施恩,对哪些人需要敲打,对哪些潜在的盟友可以释放善意,她都心中有数。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承受宠爱的贵妃,而是开始悄然编织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同时,她也在耐心等待着。等待一个能将张贵妃彻底扳倒,并且能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机会。她相信,以张妼晗那骄纵易怒、受不得委屈的性子,这个机会,不会等太久。
后宫的风,似乎暂时缓和了些。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虚假平静。盛墨兰这轮骤然升起的明月,已然照亮了夜空,也必将引来更多试图将其遮蔽的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