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热度像春潮般涌来,陈飞林的演出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点赞,甚至有几家娱乐公司通过镇文化站递来合作意向,承诺为她打造专属单曲、安排全国巡演。
那天午休,杜鹰山看着办公桌上的合作函,眉头微蹙:“这些公司给的条件很诱人,但巡演要常年在外,咱们的执勤任务本来就重,恐怕很难兼顾。”
陈飞林正擦拭着钢枪,闻言动作未停:“我没打算接。”她放下枪,拿起一张纸递给他,上面是她手写的“优先级清单”——军人职责排在首位,其次是家庭,最后才是歌唱爱好。“穿上军装,守护家国是我的天职;拿起吉他,唱歌只是想给身边人带来力量,不是为了成名。”
话虽如此,现实的考验很快到来。省军区计划举办“强军文艺走基层”巡演,邀请陈飞林作为特邀嘉宾,随队前往各个哨所演出,时间跨度一个月。接到通知时,陈飞林有些犹豫:这是为战友歌唱的好机会,但同期她还要参与边境联合巡逻任务,两者时间刚好冲突。
“我去跟领导申请调整巡逻排班。”杜鹰山看出她的纠结,主动开口,“巡演是为强军宣传,巡逻是守护疆土,都是军人的责任,咱们想办法兼顾。”
接下来的日子,陈飞林开启了“连轴转”模式。白天,她穿着迷彩服在训练场上完成战术训练、急救演练,汗水浸透作训服;晚上,她利用睡前两小时熟悉巡演曲目,对着镜子调整台风,杜鹰山则在一旁帮她核对歌词、提出建议。
巡演第一站是海拔四千米的边防哨所,那里寒风刺骨,氧气稀薄。陈飞林刚下越野车,就立刻换上常服,和哨所战士一起参加适应性训练,帮着检修通信设备、整理物资。直到夜幕降临,她才抱着吉他站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在漫天星光下唱起《守护》。
歌声穿透寒风,传到每个战士耳中。有年轻战士红了眼眶:“陈参谋,你的歌让我想起了家乡,也更明白守护这片土地的意义。”那一刻,陈飞林更加确定:她的歌声,从来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是为了给战友们注入力量,这与军人的职责一脉相承。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第三站巡演时,陈飞林接到紧急通知,边境出现可疑人员活动,需要她立刻归队参与排查。她二话不说,连夜驱车赶回连队,抵达时天刚蒙蒙亮,来不及休息就换上作训服,带着医疗包随杜鹰山奔赴边境线。
排查任务结束后,有网友发现陈飞林缺席了后续几场巡演,开始出现质疑声:“红了就耍大牌”“只顾着当兵忘了歌手身份”。面对负面评论,陈飞林没有辩解,只是在完成执勤任务后,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她穿着沾满尘土的迷彩服,坐在哨所的石头上,为身边的战友清唱了一首《强军战歌》,配文:“军人的身份永远是底色,歌声只为守护而唱。”
视频发布后,质疑声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屏敬意。省军区也特意调整了巡演安排,将陈飞林的演出集中在她的执勤间隙,还为她配备了移动录音设备,让她能在哨所录制歌曲,后续制作成专辑发放给各个基层连队。
渐渐地,陈飞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不接商业演出,只参与强军宣传、公益演唱等活动;所有演出都安排在执勤之余,绝不因歌唱影响军人职责。她会在巡逻归来的深夜,对着手机录制歌曲小样;会在周末的训练场上,为新入伍的学员唱励志歌谣;会把战友们的故事写进歌词,让歌声成为强军路上的“精神补给”。
杜鹰山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他会帮她整理演出素材,在她因兼顾两边而疲惫时,默默做好饭菜、泡好热茶;会在她遇到舆论压力时,坚定地站在她身边:“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军装,也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那天傍晚,陈飞林在老槐树下为乡亲们唱歌,杜鹰山站在人群中,看着月光下的妻子——她穿着常服,肩章上的星花与吉他弦上的银光交相辉映,歌声里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生活的温柔。
他忽然明白,陈飞林从未想过在两个身份之间做选择,因为对她而言,军人是责任,歌手是热爱,两者早已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她对家国、对生活的赤诚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