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与夜玦定下计策后,便各自分头行动。沈清辞派兄长沈清朗乔装成茶商,前往周显的老家苏州暗访。苏州城内,沈清朗通过当地乡绅打探得知,周显利用职权,侵占百姓良田百亩,建造豪华庄园,还勾结盐商垄断当地盐市,每年私吞盐税数万两白银。
为拿到确凿证据,沈清朗深夜潜入周府庄园,在书房密室中找到一本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周显贪赃枉法的数额与交易对象。他正欲离开,却被周府的护卫发现,双方展开一场激烈打斗。沈清朗凭借过人武艺,且战且退,最终负伤突围,带着账本连夜返回京城。
与此同时,沈清辞亲自登门拜访几位忠于陛下的老臣,其中包括吏部尚书温彦、御史大夫秦仲。她将周显的罪证一一呈上,温彦与秦仲本就对周显的专横跋扈早有不满,当即决定与沈清辞、夜玦联手,共同扳倒外戚势力。
夜玦则密切关注蓟州卫的动向,他派亲卫乔装成商贩,混入蓟州卫驻地,打探到周显的女婿正暗中调动兵力,准备在太后寿宴当日,以“护驾”为名,控制京城城门。夜玦立刻调遣禁军,加强京畿周边的防务,同时在蓟州卫的必经之路埋下伏兵,防止其突然发难。
转眼到了太后寿宴当日,皇宫内张灯结彩,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周显身着华丽官服,穿梭于宾客之间,看似热情好客,实则暗中观察局势。太后坐在主位上,频频看向周显,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示意。
寿宴进行到一半,周显突然起身,上奏道:“陛下,今日乃太后寿辰,臣有一宝物献上,愿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说罢,他拍了拍手,两名侍卫抬着一个巨大的锦盒走上殿来。
沈清辞与夜玦对视一眼,心中警惕起来。就在锦盒即将被打开之际,沈清辞突然起身,朗声道:“周尚书,此等宝物,何不先让臣等一饱眼福?”她一边说着,一边向夜玦使了个眼色。
夜玦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对皇帝道:“陛下,臣听闻周尚书近日在江南采购了大量丝绸玉器,不知此宝物是否与此有关?只是臣还听闻,周尚书采购这些物资的钱财,并非来自俸禄,而是克扣的盐税与侵占百姓的田租!”
话音刚落,沈清朗带着账本走进大殿,将账本呈给皇帝:“陛下,这是周显贪赃枉法的证据,上面记录了他多年来的罪行!”
皇帝翻看账本,脸色愈发阴沉。周显见状,心中大惊,连忙辩解:“陛下,这是污蔑!是他们联手陷害臣!”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禁军统领匆匆闯入:“陛下,蓟州卫突然逼近京城,声称要前来‘护驾’!”
周显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正欲开口,夜玦早已起身,沉声道:“陛下,臣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此举动,已派禁军在城外设伏,蓟州卫的兵力已被尽数牵制!”
太后见状,脸色惨白,却仍强装镇定道:“陛下,这其中定有误会,周显忠心耿耿,绝无反意!”
“误会?”御史大夫秦仲上前一步,呈上一份奏折,“陛下,臣已查明,周显与蓟州卫指挥使暗中勾结,意图在今日发动宫变,扶持外戚专权!相关人证物证,皆已在此!”
铁证如山,周显再也无法辩解,瘫倒在地。皇帝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下令:“将周显拿下,打入天牢,彻查其党羽!蓟州卫指挥使即刻革职,押解回京受审!”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周显制服。太后看着这一幕,悲痛欲绝,却无能为力。
寿宴不欢而散,沈清辞与夜玦并肩走出皇宫。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沈清辞看向夜玦,微微一笑:“这一局,我们又赢了。”
夜玦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外戚势力虽遭重创,朝中仍有不少暗流涌动,未来的路,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