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她只是她自己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何以笙箫默  综影视 

初见:不止是采访

综影视:她只是她自己

周三上午九点整,何以玫准时抵达电台大楼。今天她特意选择了一套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西装套裙,内搭一件质感柔和的米白色丝质衬衫,既显专业干练,又不失女性特有的温婉。她化了比平日稍显精致的妆容,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

走进提前布置好的专访会议室,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设备调试。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景观一览无余,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一丝紧张感。

“以玫姐,你来啦!”助理小柯迎上来,小声说,“INSO那边的人刚才来电话,说应总的车已经到楼下了。”

“好,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吗?”何以玫深吸一口气,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录音笔和采访提纲。

“没问题,灯光、音响都OK了。”

九点十五分,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电台总监率先走进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侧身让出身后的人。紧接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步入会议室。

正是应晖。

他穿着深蓝色的定制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最上面的扣子随意地敞开着,比起财经杂志封面上的一丝不苟,多了几分随性和不易接近的气场。他的目光迅速而沉稳地扫过会议室,最后落在了何以玫身上。

总监连忙上前介绍:“应总,欢迎欢迎!这位就是我们台里最优秀的主播之一,何以玫,也是今天专访的主持人。”

何以玫上前一步,落落大方地伸出手,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应先生,您好,我是何以玫。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与您对话。”

应晖伸出手,与她轻轻一握。他的手掌宽大,温暖而干燥,力道适中。“何主播,你好。”他的声音比视频里听到的更加低沉有力,目光在何以玫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锐利,带着惯常的审度,但并无冒犯之意,“看来贵台是派出了精锐力量。”

何以玫保持微笑,不卑不亢地回应:“应先生过奖了。能采访您,是我的荣幸。希望今天我们的对话能轻松愉快。”

简单的寒暄过后,双方在布置好的沙发上落座。何以玫和应晖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简洁的茶几,上面放着两杯清水。灯光调整到最适合拍摄的亮度,摄像机和录音设备已经悄然启动。

短暂的安静中,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何以玫能听到自己略微加快的心跳,但她迅速调整呼吸,将目光专注地投向手中的提纲,然后抬眼看向应晖,开始了第一个问题。

“应先生,我们都知道INSO如今是全球瞩目的科技公司。但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起点。我很好奇,在您当初决定创业的那一刻,驱动您的最核心的念头是什么?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还是像很多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一样,单纯地想解决一个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她没有问那些陈词滥调,比如“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而是直接切入“起点”和“念头”,试图触碰更个人化的动机。

应晖似乎微微挑了下眉,或许是对这个开场问题的角度感到一丝意外。他身体微微后靠,姿态放松了些,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点了一下。“市场机遇在当时看来,其实并不明朗。”他开口,语速平稳,“更准确的描述是,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对自己当时使用的工具感到不满意,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方式。那种‘不满意’和‘觉得应该有更好方式’的念头,像根小刺,扎在那里,促使我们去折腾。至于巨大的市场,是后来才被验证的事情。”

他的回答很实在,没有套话。何以玫点点头,顺势追问:“所以最初更像是一种技术人的‘本能’或者说‘痒处’?那在后来遇到困难,比如早期资金紧张、团队人员动荡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怀疑过这个‘折腾’是否值得?”

“怀疑经常有。”应晖回答得很干脆,甚至露出一丝淡淡的、类似自嘲的笑意,“尤其是发不出工资,或者看到一起熬夜的伙伴选择离开的时候。会想,是不是选错了路。但很奇怪,每次觉得快到绝境了,那个最初‘觉得应该有更好方式’的念头又会冒出来,或者说,看到产品还有一点点改进的空间,用户还有零星的正面反馈,就觉得还能再撑一撑。”

他的话语里没有渲染苦难,而是平实地讲述一种反复出现的心理状态。这让何以玫觉得真实。她敏锐地捕捉到他话里提到的“用户反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您提到了用户反馈。INSO的产品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在您看来,一家科技公司,除了追求技术的极致和商业的成功,对社会、对具体的每一个用户,还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尤其是在信息筛选和隐私保护方面,INSO是如何权衡和实践的?”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科技行业的热点与争议。应晖的表情认真起来,他稍稍坐直了身体:“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核心议题。”他详细阐述了INSO在算法设计上如何尝试引入更多元的价值维度,在隐私保护方面投入的技术与法律资源,语气严谨而不说教。

何以玫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并在合适的间隙提出追问:“所以您的观点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操持技术的人必须要有价值观和边界感?”

“可以这么理解。”应晖肯定道,他看着何以玫,眼神里多了一丝交流感,而不再是单向的应答,“工具能放大善意,也可能放大恶。所以我们尽量让设计原则向善倾斜,虽然这很难,需要持续摸索。”

访谈的时间过得很快。何以玫准备的问题角度新颖,试图绕过商业光环,探寻背后的个人思考与选择。而应晖的回答,也超出了标准的公关辞令,时而严谨,时而流露出些许真诚的感慨,甚至偶尔带点冷幽默。

当何以玫问及他如何平衡高强度工作与个人生活时,应晖笑了笑说:“坦白说,完全平衡是理想状态。我更倾向于称之为‘整合’。比如,我跑步的时候可能会思考工作难题,看一本看似无关的书,也可能给产品带来灵感。重要的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别让工作把整个人都吸干。”

何以玫也笑了:“所以是让工作和生活有点像打汁机里的不同水果,虽然混在一起,但希望能打出味道不错的混合果汁?”

这个略显生活化的比喻让应晖愣了一下,随即眼底漾开一丝真切的笑意:“何主播这个比喻很生动。没错,希望是杯好果汁。”

现场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松弛而融洽。原定一小时的访谈,悄然超时了十五分钟。

当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毕,何以玫微笑着做结束语:“非常感谢应先生今天分享这么多宝贵的见解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企业背后,更为立体和丰富的驱动力。谢谢您。”

“也谢谢你,何主播。”应晖的目光落在何以玫身上,语气诚恳,“你的问题很有深度,这次对话令人愉快。”

采访正式结束。技术人员开始收拾设备。何以玫和应晖几乎同时站起身。

应晖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像是随口问道:“何主播主持的是情感类节目?我来的路上似乎听到电台在宣传。”

“是的,一档晚间节目,叫《时光细语》。”何以玫有些意外他会问这个,但还是微笑着回答,“主要是和听众聊聊情感、生活方面的困惑。”

“《时光细语》……”应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点了点头,“很贴切。你的声音很适合夜晚,有种让人平静的力量。”他的赞美很直接,但并不轻浮,更像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谢谢。”何以玫坦然接受,心里却因为这句突如其来的、超出工作范畴的认可,微微动了一下。

“那么,何主播,我先告辞了。”应晖颔首示意。

“应先生慢走。”

送走应晖和INSO的随行人员,会议室里只剩下何以玫和助理小柯。小柯立刻凑上来,兴奋地说:“以玫姐,太棒了!我在旁边听着都觉得好精彩,完全不像普通的财经访谈,感觉你们真的在交流!应总最后还夸你呢!”

何以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这才彻底放松下来。她拿起桌上那杯已经凉掉的水喝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个如释重负又带着点成就感的笑容:“是啊,比预想中要顺利。他……挺不一样的。”

具体哪里不一样,她一时也说不太清。只是觉得,这个叫应晖的男人,和他准备的资料一样,甚至比他准备的资料更……具体,更真实。这场初见,似乎真的不止是一次简单的采访任务。

上一章 资料里的“陌生人” 综影视:她只是她自己最新章节 下一章 超越脚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