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旧藤椅上的月光
本书标签: 现代  亲情 

藤椅上的等待

旧藤椅上的月光

时光飞逝,晓星的辫子从齐肩长到了腰际,巷口的老槐树又添了几圈深深的年轮,树皮皲裂出更多沟壑,像是刻满了岁月的悄悄话。那把陪伴了王秀兰大半辈子的旧藤椅,依旧稳稳地摆放在老槐树下的树荫里,只是扶手处的红漆掉得愈发厉害,露出底下深褐色的藤条,有些地方已经松动,人一坐下,就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一位年迈的老者在低低絮语。

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晨雾像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整条小巷。王秀兰已经醒了,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晓星。厨房里,煤炉早已被她生得旺旺的,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轻微的“呼呼”声。她从冰箱里拿出前一晚准备好的面团和韭菜鸡蛋馅,熟练地擀皮、包馅,一个个圆鼓鼓的煎饺在平底锅里渐渐变得金黄,香气顺着窗户飘出去,弥漫在清晨的巷子里。

“囡囡,该上学了!”六点半,王秀兰把最后一个煎饺盛出锅,擦了擦手,走到晓星的房门口,声音温柔得像春雨。

屋里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穿衣声,片刻后,晓星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从屋里跑出来,梳得整整齐齐的辫子在身后甩动,嘴里还叼着最后一个煎饺,脸颊鼓鼓的,像只贪吃的小松鼠:“奶奶,我走啦!”

“等等!”王秀兰连忙叫住她,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件浅蓝色的外套,快步走上前披在晓星身上,细心地帮她拉好拉链,“早上凉,巷子里风大,别冻着肩膀。”她又把手伸进裤兜,掏出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有一元的,也有五角的,小心翼翼地塞进晓星手里,“中午在学校食堂好好吃饭,别舍不得花钱,不够就跟奶奶说。”

晓星点点头,把嘴里的煎饺咽下去,含糊地说:“知道啦奶奶,我走了!”转身就要往巷口跑,手腕却被奶奶温热的手轻轻拉住了。

“囡囡,”王秀兰的眼神里满是不舍,她抬手拂了拂晓星额前的碎发,指尖带着些许粗糙的暖意,“放学早点回来,奶奶给你炖了排骨汤,炖了一早上了,骨头都炖烂了。”

“好嘞!”晓星用力挥了挥手,挣脱开奶奶的手,转身跑进了晨雾里,小小的身影很快被白茫茫的雾气包裹,只留下一串轻快的脚步声。

王秀兰站在门口,久久没有挪动脚步,目光一直追随着晓星离去的方向,直到那抹小小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巷口的拐角处。晨风吹起她鬓角的白发,她下意识地裹了裹身上的单衣,慢慢走到藤椅旁坐下。她拿起放在椅边的蒲扇,却没有扇动,只是静静地望着巷口,眼神里满是牵挂。藤椅被她压得微微下沉,发出“吱呀——”的一声长叹,像是在陪着她一起,静静等待着傍晚的重逢。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升高,晨雾早已散去,金色的阳光透过老槐树浓密的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巷子里变得热闹起来,邻居们提着菜篮子来来往往,说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张奶奶提着满满一篮子菜经过,看到坐在藤椅上的王秀兰,笑着走了过来:“秀兰,又在等囡囡放学呢?这孩子都上初中了,你还这么惦记着。”

王秀兰转过头,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是啊,这孩子从小就挑食,不知道在学校食堂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吃饱。”

“你呀,就是太疼她了。”张奶奶在她身边的石墩上坐下,把菜篮子放在脚边,“囡囡懂事着呢,我昨天还看见她帮李大爷提水呢,这么乖的孩子,你放心好了。对了,我今天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鲫鱼,活蹦乱跳的,你要不要买点给囡囡补补?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喝点鱼汤好。”

“好啊,好啊!”王秀兰立刻站起身,眼里闪过一丝欣喜,“我这就去买,晚了怕是就被别人买走了。”她小心翼翼地将藤椅往树荫里挪了挪,又用一块布轻轻盖在椅面上,生怕被太阳晒得更旧,然后快步朝着菜市场的方向走去,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条小巷。晓星背着沉重的书包,一步步从巷口走来,书包带深深陷进肩膀里,让她的身子微微有些倾斜。远远地,她就看到奶奶坐在藤椅上,正朝着巷口的方向张望,夕阳的光芒照在奶奶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奶奶!”晓星眼睛一亮,立刻加快了脚步,朝着藤椅的方向跑过去,书包在身后一颠一颠的。

王秀兰听到声音,立刻站起身,脸上瞬间露出欣喜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囡囡回来啦!累不累?跑慢点儿,别摔着。”她快步走上前,伸手接过晓星的书包,掂量了一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怎么这么重?是不是作业太多了?学校老师也真是的,给孩子留这么多作业,压得孩子都喘不过气。”

“还好啦,”晓星坐在藤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骨头都发出了轻微的“咔哒”声,“今天数学老师留了好多几何题,还有语文的作文,我可能要写到很晚才能写完。”

“那快进屋歇会儿,喝口水。”王秀兰拉着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暖暖的,“排骨汤已经炖好了,我再给你热一下,先喝点汤补补,垫垫肚子再写作业。”

饭桌上,王秀兰不停地给晓星夹菜,晓星碗里的排骨堆成了一座小小的小山,汤汁都快要溢出来了。“奶奶,你也吃啊,这么多排骨我一个人吃不完。”晓星拿起一块炖得软烂的排骨,递到奶奶嘴边。

王秀兰摆摆手,笑着把头扭到一边:“奶奶不喜欢吃排骨,肉太腻了,你多吃点,长得高高的,以后比奶奶还高。”她一边说,一边又给晓星夹了一块排骨。其实她不是不喜欢吃,只是觉得孙女正在长身体,应该把最好的都留给她。小时候家里穷,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现在条件好了,她只想让孙女吃好穿好,弥补自己小时候的遗憾。

晚上,晓星在屋里写作业,房间里亮起一盏昏黄的台灯,灯光透过窗户,照在屋外的藤椅上。王秀兰搬着藤椅坐在窗户底下,手里拿着晓星的校服,校服的袖口磨破了一个小口。她戴上老花镜,拿起针线,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藤椅偶尔发出“吱呀”的声响,和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温馨而宁静的夜曲,在寂静的夜晚里轻轻流淌。

“奶奶,这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晓星拿着作业本跑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沮丧。

王秀兰放下针线,接过作业本,凑到台灯底下,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题目,上面的几何图形和公式让她眼花缭乱。她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愧疚的神色,看着晓星说:“奶奶没上过学,不认识字,也看不懂这些题。”她轻轻抚摸着晓星的头,声音里带着些许无奈,“要不明天去学校问问老师?或者问问班里学习好的同学?”

“嗯,也只能这样了。”晓星点点头,接过作业本,转身回到屋里继续做题,小小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单薄。

王秀兰坐在藤椅上,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多想能帮孙女做点什么,可自己没文化,连一道数学题都看不懂。她只能默默地陪着她,守在窗户底下,听着屋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直到夜深了,晓星写完作业,洗漱完毕上床睡觉,王秀兰才收拾好针线和藤椅,轻轻关好晓星的房门,慢慢走回自己的房间。

巷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老槐树的叶子在夜风中轻轻摇曳,那把旧藤椅静静地立在树荫下,等待着新一天的日出,也等待着那个让它的主人牵肠挂肚的身影。

上一章 吱呀声里的童年 旧藤椅上的月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远行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