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京城的使者便抵达了北疆。为首的是礼部尚书,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举止端庄,神色温和,身后跟着数十名随从,捧着皇上赏赐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给萧策与夏禾的诰命与赏赐。
萧策与夏禾率领北疆官员出城迎接,礼部尚书见到萧策与夏禾,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老臣见过萧都护,见过夏夫人。陛下念及萧都护镇守北疆有功,特命老臣前来慰问,顺带赏赐诸位将士与百姓。”
“有劳尚书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萧策拱手回礼,语气恭敬,“大人一路劳顿,不如先到府中歇息,后续事宜,我们再慢慢商议。”
“好,有劳萧都护。”礼部尚书点头应允。
一行人回到将军府,夏禾早已安排好食宿,又让人备上北疆的特产——酥酪、风干肉、青稞酒,招待使者一行人。席间,礼部尚书提及皇上的旨意,笑着道:“萧都护,夏夫人,陛下十分赏识二位,念及二位镇守北疆多年,未曾回过京城,特召二位带着孩子回京城小住,一来是让孩子们认认亲,二来也是让二位得以休养,缓解多年的辛劳。”
萧策与夏禾对视一眼,起身躬身道:“臣(臣妇)遵旨,多谢陛下体恤。”
“好,好。”礼部尚书笑着点头,“陛下还说,北疆军务繁重,若是萧都护放心不下,可让夏老将军暂且主持,等二位回京归来,再交接便是。另外,陛下还特意吩咐,让老臣带话给二位,不必急于返程,在京城多陪陪家人,好好看看京城的变化。”
“臣谢陛下恩典。”萧策再次躬身谢恩。
宴席过后,萧策与夏禾陪着礼部尚书查看北疆的民生与军务。他们先是去了城南的农田,看着金黄的青稞与小麦,礼部尚书连连称赞:“萧都护,夏夫人,二位治理北疆有方,短短三年,便让昔日的荒芜之地变成了良田,让流民安居乐业,真是难得啊!”
随后,他们又去了军营,查看士兵的操练情况。北疆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操练起来整齐划一,气势如虹。礼部尚书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有这样精锐的将士,有萧都护这样的良将镇守,北疆定然万无一失,陛下也能安心了。”
几日下来,礼部尚书将北疆的民生、军务一一查看完毕,对萧策与夏禾的治理赞不绝口,随即启程返回京城,临走前,再三叮嘱萧策与夏禾,早日收拾行装,前往京城。
礼部尚书走后,萧策与夏禾便开始着手准备回京城的事宜。萧策将北疆的军务一一交接给夏老将军,反复叮嘱道:“父亲,孩儿不在的日子,北疆的防务就劳烦您多费心了,尤其是边境的关卡,一定要加强巡查,切勿大意。另外,流民的安置与收成的清点,也请您多多留意。”
“放心吧,我知道。”夏老将军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你们带着孩子们安心回京城,好好陪陪老夫人,北疆有我在,不会出任何问题。”
夏禾则忙着收拾行装,给萧老夫人与国公府的亲友准备礼物——北疆的酥酪、风干肉、羊绒毯,还有她亲手绣的锦帕与荷包,每一件都饱含心意。晚晴也忙着帮衬,一边收拾,一边忍不住念叨:“少夫人,等明年开春,我真的能回京城见姐姐吗?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她了,不知道她是不是变了样子。”
“放心吧,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夏禾笑着安慰她,“等我们从京城回来,若是北疆局势安稳,我便立刻安排你回京城,让你与你姐姐团聚。另外,我也会给晚星写一封信,让她在京城等着你。”
晚晴听了,脸上满是期待,干活也越发勤快了。
青禾则忙着给萧念安与萧念禾准备衣物与玩具,一边收拾,一边对夏禾道:“小姐,小公子和小小姐听说要回京城,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念叨着要见祖母,要去京城的街上玩呢。”
夏禾笑了笑,看向不远处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眼底满是宠溺。萧念安与萧念禾已经三岁了,活泼可爱,对京城充满了好奇,时常缠着萧策问京城的样子,问祖母的样子。
一切准备就绪,启程的前一日,萧策与夏禾带着孩子们去了城郊的牧场。夕阳下,牛羊成群,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萧策牵着夏禾的手,漫步在牧场之上。
“阿禾,明日就要启程回京城了,你会不会不习惯?”萧策轻声问道,“你在北疆待了这么久,怕是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清净,京城的繁华,或许会让你觉得喧嚣。”
夏禾摇了摇头,笑着道:“不会,只要有你和孩子们在,在哪里都一样。更何况,京城有母亲和亲友,还有晚星姐妹,能回去看看,也好。等我们处理完京城的琐事,就立刻回来,这里才是我们的家。”
萧策点头,握紧她的手:“好,等我们从京城回来,就再也不离开了,一直守着北疆,守着我们的家,守着孩子们,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夏禾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夕阳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静谧。明日,他们便要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去见许久未见的亲人,去看看陌生又熟悉的京城。而北疆的风,北疆的田,北疆的百姓,都会在这里,等着他们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