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学的午后,阳光斜切过体育馆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明暗交错的光栅。风从半开的通风口灌入,吹动墙角堆放的网球袋,拉链轻响,像某种隐秘的倒计时。
器材室狭小而沉静,铁架上整齐码放着球拍、护腕与能量饮料。角落一张折叠桌被临时改造成工作台,电线缠绕如藤蔓,连接着一块边缘磨损的平板设备。屏幕亮着,蓝光微颤,界面流动着复杂的三维轨迹线与动态参数——那是由高速摄像解析出的击球动作分解图。
江临川坐在矮凳上,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冷静得近乎疏离。
他穿着青学普通运动服,袖口卷至小臂,露出手腕内侧一道淡红旧痕。发尾微湿,是刚结束训练的模样,但眼神却不像属于这个年纪的学生——太稳,太深,仿佛早已穿越过无数个这样的黄昏。
视频开始回放:桃城武正面对阵校内陪练生,一记正手底线抽击打出强烈上旋。球速快,力量足,落地后骤然弹高,颇具压迫感。
可就在那一瞬,平板已捕捉到细微破绽。
“肩轴偏移1.8度,重心转移延迟0.12秒,拍面闭合过早导致旋转不均。”系统语音低哑地播报,语调毫无波澜,“综合评估:该技术存在结构性隐患,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右肩劳损及落点控制衰退。”
屏幕随即展开三十七项缺陷分析图谱,红点密集分布在动作链条的关键节点上。每一处都被标注了生物力学模型推演的风险值与修正建议。
江临川凝视着数据流,忽然抬手,在空白区域输入新的补偿算法。指尖敲击节奏稳定,如同心跳。
门被猛地推开。
“你在干什么?!”
桃城武站在门口,呼吸尚急,额前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皮肤上。他一只手还握着球拍,另一只手撑住门框,目光死死盯住那块正在播放他比赛画面的平板。
“你偷录我的训练?还……分析我?”声音拔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怒意与不解,“谁允许你这么做的?你是哪个队的探子?还是乾的助手?”
空气微微震颤。
江临川没有回头。他只是轻轻按下保存键,将整份报告压缩进加密文件夹,然后才缓缓合上平板。
“我不是探子。”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奇异地压住了对方的情绪波动,“也没有偷学。”
他转过身,目光平视桃城武。
“我在修复缺陷。”
“哈?”桃城武皱眉,“你说什么鬼话?”
“你的正手击球,有三十七处非最优解。”江临川站起身,动作从容,“其中七项已接近临界阈值,若不调整发力模式,三个月内会出现肩袖肌群慢性炎症反应。这不是猜测,是模拟结果。”
他说得太过平静,仿佛陈述的不是伤病风险,而是天气预报。
桃城武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你以为你是谁?医生?教练?还是数据狂魔乾前辈第二?”
“都不是。”江临川走向架子,取下一枚未拆封的网球,指腹摩挲表面绒毛,“我只是看得见轨迹的人。”
“轨迹?”
“每一次挥拍,都是空间中的运动方程;每一记回球,都有其可预测的路径演化。”他轻轻抛起网球,任其落下,又接住,“你们靠感觉打球,而我能看见‘它’本来的样子——包括错误。”
桃城武盯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不像同学,更像某个潜伏于现实之外的存在。
“那你凭什么替我决定什么是错的?”他咬牙,“我用这招赢了多少场比赛你知道吗?我不需要什么‘修复’!”
江临川静静看着他,片刻后,忽然笑了。
不是嘲讽,也不是轻蔑,而是一种极淡、极温柔的笑意,像是穿透云层的第一缕晨光。
“所以你现在还能打出‘流星扣杀’吗?”他问。
桃城武瞳孔一缩。
那是他曾引以为傲的绝技,一次在比赛中偶然完成的高空跳跃式扣杀,媒体称其为“流星”,队友也津津乐道。但他自己清楚——那次之后,再也没成功复制过第二次。
“你怎么知道那个名字……”
“因为我也看了那场比赛。”江临川把网球放回原位,语气依旧平稳,“而且我知道,你之所以无法重现,不是因为体力或胆量,而是因为你从未真正理解那一击是如何发生的。”
他重新打开平板,解锁文件夹,调出一段隐藏影像。
画面中,正是“流星扣杀”的慢放帧。
蓝色轨迹线自桃城武起跳瞬间延伸而出,穿过空气阻力模型、重力加速度曲线、身体重心变化矩阵……最终汇聚成一道近乎完美的抛物线。
“你看这里。”江临川指向一处微不可察的动作转折,“你在腾空时无意识调整了脊柱曲率,使核心力量传导效率提升了14.6%。这是关键。但这种调整不可控,也无法复现——因为它来自本能,而非认知。”
桃城武怔住。
他一直以为那是天赋的闪光,原来竟是盲区里的偶然。
“所以……你要帮我找到它?”他低声问。
“不。”江临川摇头,“我要让你看见所有轨迹。然后,你自己选择怎么走。”
沉默降临。
窗外,风吹过网球场,掀起一阵尘埃般的落叶。远处传来部活训练的呼喊声,清脆有力。
桃城武低头看着自己的球拍,指节微微发白。
良久,他抬起头:“那你刚才分析我的那些东西……是真的有用?”
“你可以验证。”江临川递过一份打印稿,上面列着三项基础矫正练习方案,“明天同一时间,再来一趟。带上你的拍子。”
桃城武接过纸张,目光扫过内容,眉头渐渐舒展。
“喂……”他忽然抬头,“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些?”
江临川望向窗外,夕阳正沉入体育馆顶端,余晖洒在他侧脸,勾勒出一道冷峻轮廓。
“我说过了。”他轻声道,“我是能看见轨迹的人。”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
“也是继承了这具身体记忆的人。”
桃城武没听懂。
但他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
夜色渐浓。
器材室恢复寂静,只剩风扇低鸣。
江临川再次打开平板,进入深层数据库。
主界面跳出一个隐蔽标签:【动态轨迹系统 · 初始化进度:17.3%】
下方列出已收录球员档案:
- 桃城武(青学)|基础建模完成
- 海堂薰(青学)|待采集样本
- 菊丸英二(青学)|待同步跳跃轨迹参数
- 大石秀一郎(青学)|双打协同模式启动中
而在列表最末,一行灰白色的小字悄然闪烁:
> 【特殊目标锁定:不二周助】
> 飞燕还巢·初代原型数据匹配度:89.4%
> 燕回闪·逆向工程推演中……
> 警告:能量输出峰值超出常规人体极限,疑似存在非自然轨迹干预
江临川注视着那串数字,眸光微动。
他知道,那个人不会轻易现身。
但他也知道,当真正的风暴来临之前,总会有预兆——比如一只逆风飞行的燕子,划破天际,留下一道违背物理法则的弧线。
他关闭系统,将平板藏入背包夹层。
走出器材室时,钥匙轻轻转动锁芯,咔哒一声,像是某种契约的缔结。
走廊尽头,月光铺地。
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
风起。
新的轨迹,已经开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