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后,两人渐渐熟络起来,老巷的日子,也多了几分烟火气。
张桂源每天都会来画室转一圈,有时带着刚泡的柠檬茶,有时拿着一块刚买的桂花糕,叽叽喳喳地跟陈奕恒说话,点评他的画作,哪怕陈奕恒只回应一两个字,他也乐此不疲。“你看你这画,色调太凉了,加点暖黄色多好,就像傍晚的夕阳,多有感觉。”“这条巷子的拐角,我小时候常去玩,你应该多画点小孩,这样才热闹。”
陈奕恒虽然话少,却会默默记下他的话,下次画画时,悄悄调整色调,在画布上添上几个追逐打闹的小孩身影。他也会在张桂源修琴累了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水,偶尔还会帮他整理散落的琴弦和工具,安静地坐在琴行门口,看他忙碌的身影,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格外惬意。
张桂源的琴音,成了陈奕恒画画时最好的灵感。有时陈奕恒遇到瓶颈,坐在画架前无从下笔,隔壁的琴音就会准时响起,温柔的旋律像一束光,照亮他的思绪。他会停下画笔,闭上眼睛,认真听着琴音,脑海里浮现出老巷的夕阳、飘动的槐树叶、琴行门口的少年,这些画面,渐渐落在画布上,让原本清冷的画作,添了几分暖光。
有一次,张桂源弹了一首改编的民谣,旋律轻快,带着几分俏皮。陈奕恒听着,忍不住笑了,指尖在画布上快速勾勒,把张桂源弹吉他时的模样画了下来——少年眉眼弯弯,嘴角带着笑意,指尖落在琴弦上,阳光落在他的发梢,满是青春的鲜活气息。
画完后,陈奕恒没好意思直接送给张桂源,只是把画放在画架的角落。那天傍晚,张桂源来送柠檬茶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幅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是我?”他指着画,语气里满是惊喜。陈奕恒耳尖泛红,点了点头,声音轻轻的:“嗯,刚才听你弹琴,随手画的。”
张桂源凑过去,仔细看着画作,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太好看了!陈奕恒,你太厉害了!”他转头看向陈奕恒,眼里满是欣赏,“你把我画得这么帅,以后要多给我画几幅!”陈奕恒看着他孩子气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眼底的疏离渐渐散去,多了几分温柔。
那天晚上,琴行的琴音响了很久,旋律温柔又欢快,飘在老巷的夜空中,格外动听。陈奕恒坐在画架前,看着画布上张桂源的身影,心里暗暗想:或许,这就是老巷的烟火气,是琴音,是陪伴,是藏在细节里的暖意。
作者哈喽哈喽
作者新文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