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穿越崇祯:重振大明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现代996社畜兼穿越 

第3章:皇后侍寝,温情定志

穿越崇祯:重振大明

第3章:皇后侍寝,温情定志

早朝的喧嚣像黏在身上的膏药,回到乾清宫时,我只觉得浑身骨头都在叫嚣着疲惫。杨嗣昌整顿京营的奏报还攥在手里,上面“空饷七成”“军备朽坏”的字眼刺得人眼睛疼,再加上陕西巡抚加急送来的农民起义扩增密报、江南巡按关于士绅抗税的哭诉折子,一堆烂事缠得我脑袋嗡嗡作响,比前世连续加班赶三个方案还累。

“陛下,要不要传太医来按按?”王承恩见我瘫在龙椅上揉眉心,小心翼翼地凑上来,声音比往常更低了三分。

“不必了。”我摆了摆手,连说话的力气都少了几分,“给朕弄碗冰镇酸梅汤来,再把那些折子都堆到偏殿去,眼不见心不烦。”

前世总吐槽996是福报,现在才知道,当皇帝才是终极“007”,还是没工资没假期、随时可能掉脑袋的那种。七万三千两白银的国库,要填军饷的坑、要应付农民起义、要整治抗税的士绅,还要防备后金趁虚而入,这哪里是当皇帝,分明是在给大明这个破房子补窟窿,还是带着一群只会打嘴炮的“猪队友”。

越想越头疼,我忍不住自嘲:苏越啊苏越,你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穿越过来不是当逍遥皇帝,而是来当救火队员的?不过还好,算算崇祯上位刚6年,按历史轨迹还有11年才到煤山自缢的结局,这11年够我翻盘了,总比穿过来就剩三天可活强,也算是老天爷给留了条活路。

酸梅汤喝下去,冰凉的甜意稍微压下了心头的烦躁。我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脑子里却不由自主地盘算着:整顿京营得先清空饷,可清了空饷就得给实有士兵发足军饷,这又是一笔巨款;农民起义那边,招抚得花钱,围剿也得花钱,简直是左右为难;江南士绅抗税,背后站着东林党,动他们就得先稳住朝堂,可现在朝堂上的大臣,一半是东林党余孽,一半是骑墙派,能干活的没几个。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启禀陛下,皇后娘娘按规制前来侍寝。”

侍寝?我愣了一下,才想起这是皇帝的“本职工作”。原主崇祯虽然勤政,但也没耽误后宫之事,只是我刚穿越过来,还没适应这种“制度化”的夫妻生活,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宣她进来吧。”我定了定神,坐直身子,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合格的皇帝。

可接下来的场景,直接让我惊掉了下巴。只见两个太监抬着一床绣着龙凤呈祥的锦被走了进来,被子鼓鼓囊囊的,隐约能看出人的轮廓。太监们将锦被轻轻放在床榻上,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全程没敢抬头看一眼。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床被子,心里一万个问号:这是啥操作?皇后侍寝,怎么是被抬进来的?难道是身体不适?

正疑惑着,锦被动了动,周皇后从里面钻了出来。她身上一丝不挂,肌肤在烛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脸颊带着淡淡的红晕,眼神里有几分羞涩,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

“陛下。”她轻声唤道,声音细若蚊蚋。

我这才反应过来,想起前世看的历史科普,明朝的侍寝制度竟然这么奇葩!后妃侍寝前,必须脱光衣服,由太监用被子裹着抬到皇帝寝宫,美其名曰“防刺杀”,连皇后都不能例外。

我看着周皇后局促地站在床边,双手下意识地护在胸前,心里忍不住吐槽:这制度也太不人道了!亏得明朝皇帝能忍这么多年,换成我,天天被人这么抬来抬去,怕是早就心理阴影了。11年翻盘路已经够难了,还得被这种破制度折腾,简直是雪上加霜。

“皇后免礼,坐吧。”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些,避免让她更加尴尬。

周皇后依言坐在床榻边,双手依旧紧张地绞着衣角。寝殿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混合着她身上的脂粉香,气氛一时间有些微妙。我看着她端庄秀丽的脸庞,眉心那颗小小的朱砂痣格外显眼,心里却在想:这古代的皇后也不容易,连侍寝都搞得跟受刑似的。

“陛下今日早朝,怕是累坏了吧?”周皇后率先打破沉默,语气温柔得像春风拂过湖面。

“可不是嘛。”我叹了口气,放松身体靠在床头上,“朝堂上的那帮大臣,要么只会喊杀,要么只会推诿,农民起义闹得凶,江南士绅抗税,京营空饷一大堆,国库就剩七万三千两白银,真是愁死人了。不过还好,朕还有11年时间,慢慢折腾总能把这烂摊子盘活。”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些朝堂之事,本不该对后宫女子言说,还顺口泄露了“11年”的时间概念,可实在是憋得太久,又被这奇葩的侍寝制度搞得有些破防,竟不自觉地吐槽了出来。

没想到周皇后并没有露出惊慌或不解的神色,反而眼神变得凝重起来。“陛下忧心国事,臣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是臣妾乃妇人,不懂朝堂政务,只能在后宫为陛下打理好家事,让陛下无后顾之忧。陛下既有长远打算,臣妾便安心了。”

她说着,缓缓靠近我,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抚上我的肩膀。她的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力道恰到好处地揉捏着我紧绷的肌肉,瞬间缓解了不少疲惫。

“后宫之事,皇后打理得很好。”我闭上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朕继位以来,内忧外患不断,后宫却一直安稳,从未有过纷争,这都是皇后的功劳。”

周皇后的动作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陛下过奖了。臣妾只愿陛下能保重龙体,大明能早日渡过难关。近日听闻陕西流民四起,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臣妾已命人将后宫节省下来的银两捐出去,虽不多,也算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睁开眼,看着她眼中的真诚,心里不由得一阵触动。没想到这位看似柔弱的皇后,竟然还有如此仁心。比起朝堂上那些中饱私囊的大臣,她的这份心意,显得格外珍贵。

“皇后有心了。”我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微凉,却很柔软,“百姓是大明的根基,根基不稳,江山难安。朕之所以急于整顿京营、惩治贪腐,就是想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不再流离失所。这11年,朕得抓紧时间,先稳住民心,再图中兴。”

这是我穿越以来,第一次如此直白地袒露自己的心声。没有帝王的伪装,没有对历史的敬畏,只有作为一个现代人,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不忍,以及改变命运的决心。

周皇后静静地听着,没有追问“11年”的含义,只是眼神里的担忧渐渐被坚定取代。她轻轻靠在我的肩上,声音温柔却有力:“陛下所言极是。臣妾虽不能为陛下出谋划策,但若陛下需要,臣妾愿与陛下同心同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臣妾都会站在陛下身边,支持陛下做任何决定。哪怕只有一年,臣妾也信陛下能护大明周全,何况是十余年。”

她的体温透过薄薄的中衣传来,带着淡淡的馨香,让我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前世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打拼,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扛,从未有过这样被人全心信任和支持的感觉。此刻,躺在这龙榻之上,身边是温婉贤淑的皇后,听着她温柔的话语,我突然觉得,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了。11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只要有人支持,有明确的方向,总能一步步接近目标。

“有皇后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朕知道,革新之路注定充满荆棘,甚至可能会面临生死考验,但只要有皇后这样的后盾,朕就有勇气走下去。”

周皇后抬起头,眸子里闪烁着泪光,却带着笑容:“陛下乃真龙天子,天命所归,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重振大明雄风。臣妾相信陛下,就像相信大明的列祖列宗会保佑陛下一样。”

她的话语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原本有些动摇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我看着她美丽的脸庞,忍不住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她的脸颊瞬间变得通红,羞涩地低下了头,模样格外动人。

寝殿里的烛光摇曳,檀香袅袅,气氛变得温馨而暧昧。周皇后主动褪去我的龙袍,动作轻柔而娴熟,没有丝毫的勉强。她的手指抚过我紧绷的身体,从肩膀到后背,再到腰间,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安抚的力量,让我彻底卸下了所有的防备和疲惫。

一番温存过后,我们相拥着躺在床上,彼此的呼吸交织在一起。我抚摸着她顺滑的长发,心里却在盘算着一件事——这奇葩的侍寝制度,必须废除!11年翻盘时间宝贵,可不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折腾上。

“皇后,”我开口说道,“明朝这侍寝制度,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就算是为了安全,也不必让后妃脱光衣服被太监抬进来吧?这不仅有失体面,也太过折腾人了。”

周皇后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我会突然提起这件事,随即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制度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说是为了防止后妃携带凶器刺杀皇帝,历代先帝都遵循着,臣妾身为皇后,自然也不能例外。”

“太祖皇帝的初衷是好的,但时代变了。”我皱了皱眉,语气坚定,“后妃皆是经过层层筛选入宫的,又有专人看管,哪有那么多刺杀的机会?再说了,就算要防备,也可以换一种方式,何必如此折辱人?朕还有11年要忙,可没功夫天天陪这破制度折腾。”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明日起,这制度就废除了。以后后妃侍寝,只需由嬷嬷检查有无携带凶器即可,不必再脱光衣服被太监抬进来。皇后乃后宫之主,更应以身作则,往后就按新规矩来。”

周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有些犹豫:“陛下,这……这会不会违背祖制,引来大臣们的非议?”

“祖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冷笑一声,“太祖皇帝定下祖制,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不是为了束缚后代子孙的手脚。那些大臣要是敢非议,就让他们来找朕说!朕是皇帝,大明的规矩,朕说了算!11年要做的事太多,没功夫跟他们在这种小事上扯皮。”

看到我态度坚决,周皇后不再犹豫,连忙起身行礼:“陛下圣明!臣妾代后宫所有姐妹,谢陛下恩典!”

“起来吧。”我一把拉住她,让她重新躺回床上,“朕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后宫的后妃,也是为了朕自己。天天被人这么抬来抬去,朕看着都累得慌。”

周皇后被我逗得笑了起来,脸颊上的红晕还未褪去,笑容格外动人。“陛下说笑了。不过臣妾确实觉得,新的规矩更加合理,既保证了安全,又不失体面,陛下真是体恤下属。”

“体恤下属?”我自嘲地笑了笑,“朕这是体恤自己,顺便体恤一下你们。毕竟,天天折腾这么一出,你们累,朕也觉得别扭。”

周皇后依偎在我的怀里,轻声说道:“陛下能如此体恤他人,正是明君之相。百姓若能得到陛下的体恤,必然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民心所向,大明何愁不能中兴?11年时间,足够陛下成就一番伟业了。”

“民心所向……”我重复着这四个字,心里暗暗记下。是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前世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太多因为失去民心而亡国的例子,我绝不会重蹈覆辙。“皇后说得对,民心所向,才是大明中兴的根本。朕以后会更加注重民生,减轻百姓的赋税,让流民都能安居乐业,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这11年,朕得把每一步都走稳了。”

周皇后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紧紧地抱着我。寝殿里再次恢复了安静,只有彼此平稳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身边人的温度,心里的疲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动力。

有了皇后的支持,有了11年的缓冲时间,有了改变现状的决心,就算眼前的局面再艰难,我也有信心闯过去。七万三千两白银又如何?农民起义又如何?东林党又如何?只要我一步一个脚印,查贪腐、充国库、整军队、稳民生,就一定能改写历史,重振大明!

不知不觉间,我沉沉睡去。这一夜,我没有做任何关于996、关于加班的噩梦,只梦见大明的百姓安居乐业,田地丰收,军队强盛,四海升平。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来了。周皇后已经起身,正在宫女的伺候下梳妆打扮。看到我醒来,她连忙走上前,温柔地问道:“陛下醒了?睡得还好吗?”

“睡得很好,好久没有这么踏实过了。”我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王承恩,传朕旨意,废除后妃侍寝需脱光衣服由太监抬入的旧制,改为由两名嬷嬷检查有无携带凶器即可,后宫上下,一体遵行!”

“奴才遵旨!”守在殿外的王承恩连忙躬身领旨,语气里带着几分惊讶,显然也没料到我会如此迅速地做出决定。

我看着周皇后眼中的笑意,心里也跟着高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接下来,我还要推出更多的改革措施,一步步将大明拉回正轨。11年的翻盘之路,就从废除这奇葩制度开始!

“陛下,该上朝了。”周皇后为我整理好龙袍的领口,语气温柔,“今日也要多加保重龙体,切勿太过操劳。”

“放心吧,朕心里有数。”我拍了拍她的手,转身走出了寝殿。

阳光透过宫殿的檐角洒下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空,万里无云,一片晴朗。虽然大明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充分利用好这11年时间,就一定能迎来属于大明的光明。

只是,一想到今天还要面对朝堂上的那些“嘴炮”大臣,还要处理农民起义和江南抗税的烂摊子,我就忍不住头疼。但没关系,有了昨晚的温情和坚定的决心,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毕竟,我是崇祯,“崇祯”二字,就是重振大明的意思。这烂摊子,我接了!11年时间,足够我掀翻棋盘,重新开局了!我心里冷笑一声,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太和殿走去。新的一天,新的“加班”开始了,只不过这一次,我是为了重振大明而战!

上一章 第2章:朝堂闹市,初探死局 穿越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章:皮岛危局,方略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