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扩军至万,装备升级
追缴的五十万两赃款到账,国库终于告别了“空壳”状态,我第一时间就拍板——扩军!亲军从五千人直接扩编至一万,趁着反贪带来的民心红利,京郊的招募点再次排起长龙,这次来的不仅有流民,还有不少京营里想换个活法的老兵、甚至是弃暗投明的小吏子弟,个个眼神里都透着对军功的渴望。
“陛下,这才一个月,就从五千扩到一万,会不会太急了?”沈至绪看着新招募的五千名士兵名单,有些担忧地说道,“粮草供应、训练场地、军官配置,都得重新调配啊!”
“急什么?”我拿着竹条敲了敲案上的扩军章程,嘴角上扬,“现在民心可用,赃款充足,不趁这个时候扩军,难道等东林党和盐商缓过劲来?再说,多练一支精锐,朕心里就多一分底气。至于粮草,反贪缴的十五万石粮食够吃大半年,场地不够就把校场往京郊扩展,军官嘛,从第一批五千人中挑表现突出的当队长、排长,层层提拔,正好让他们以老带新!”
心里忍不住自嘲:前世看军事纪录片,总觉得扩军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到自己当皇帝,一句话就能多养五千兵。不过这钱花得值,李自成能靠流民军打天下,朕的近代化亲军怎么也得翻倍才有排面,关键是这军费还不用加征百姓赋税,纯靠贪官“赞助”,简直完美!
扩军的同时,装备升级也提上了日程。我带着王承恩直奔兵器坊,刚到门口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烟雾缭绕中,工匠们光着膀子忙碌,熔炉里的铁水泛着通红的光,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热气腾腾。
“陛下驾到!”王承恩的喊声让工匠们瞬间停下手中的活,纷纷跪倒行礼。
兵器坊掌事太监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您要的两千支鲁密铳已经赶制出一千五百支,剩下的五百支预计三日内完工!还有配套的半身胸甲和头盔,也按您的图纸打造了一万套,正在打磨抛光!”
“好!带朕去看看!”我大步走进工坊,只见成品鲁密铳整齐地摆放在木架上,比起第一批的山寨货,这批铳管更粗、做工更精细,枪托上还刻着编号,方便管理。我拿起一支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手感很扎实,铳口校准得十分规整。
“试射过吗?精度怎么样?”我问道。
“回陛下,每支铳都试射过三次,五十步内命中率能达到七成,连续射击三十次不会炸膛!”掌事太监连忙答道,“您设计的火药定量勺也用上了,士兵装填时再也不会多装或少装火药,安全性和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不错,但还能更好!”我放下鲁密铳,走到锻造区,指着正在打造的铳管说道,“你们现在是一锤一锤锻打,不仅慢,还容易出现厚薄不均的问题。朕教你们一个法子,搞‘流水线生产’!”
我让工匠们搬来一张大桌子,用木炭在上面画出草图:“把铳管打造分成三步:第一步,专人负责将铁坯锻造成粗管;第二步,专人用镗床打磨内壁,保证光滑均匀;第三步,专人安装枪托、扳机等配件。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熟练了速度自然快,质量也能统一!”
工匠们围过来看着草图,脸上满是疑惑。我拿起一根铁坯,亲自示范:“比如这铳管,以前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要一天,现在三个人分工,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半天就能做一支,效率直接翻倍!”
“陛下,这法子能行吗?”有个老工匠忍不住问道。
“行不行,试过就知道!”我下令道,“立刻挑选熟练工匠,按朕说的流水线分工,打造十支铳管试试!另外,铳管的钢材可以加入少量熟铁,比例按三成生铁、七成熟铁来配,这样既坚硬又有韧性,不容易炸膛!”
掌事太监不敢怠慢,立刻安排工匠们按我的方法试验。不到半天时间,十支铳管就打造完成,不仅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而且铳管内壁光滑均匀,质量明显提升。老工匠们纷纷赞叹:“陛下的法子真是神了!这样一来,咱们的产能至少能提高一倍!”
我心里忍不住得意:这可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操作,放在明末简直是降维打击。前世在工厂参观时学到的流水线知识,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
“还有这里!”我指着扳机部位,“现在的扳机太笨重,扣动费力,容易影响射击速度。你们把扳机改成弧形,用弹簧带动,这样扣动更轻便,反应也更快!”我让工匠找来一根弹簧,亲自指导他们改装扳机。
改装后的扳机果然轻便了许多,扣动时毫不费力,射击速度也提高了不少。工匠们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说道:“陛下真是天纵奇才,这些改进的法子,我们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继续加快进度,按新方法生产,务必在十日之内把所有装备配齐!”我下令道,“另外,弹药也要跟上,按每人一百发铅弹、五十斤火药的标准储备,铅弹可以做成圆柱形,杀伤力比球形更大!”
“臣遵旨!”掌事太监连忙应道。
我又走到铠甲打造区,只见半身胸甲和头盔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胸甲采用了弧形设计,能更好地抵御箭矢和刀砍,头盔则护住了头顶和脸颊,只露出眼睛和嘴巴。我拿起一套铠甲试了试,重量适中,不会影响士兵的动作,比大明传统的笨重铠甲实用多了。
“这铠甲不错,但可以再改进一下!”我指着胸甲的连接处,“这里用铆钉固定,不够牢固,换成活扣设计,士兵穿脱更方便,损坏了也能及时更换配件!”
工匠们连忙记下我的建议,当场就开始修改铠甲设计。
离开兵器坊时,我心里算了一笔账:流水线生产加上工艺改进,鲁密铳的产能提高了一倍,成本却降低了三成,两千支鲁密铳、一万套铠甲头盔、百万发铅弹、五十万斤火药,算下来也就花了二十万两白银,剩下的赃款还能留着搞水利、赈济灾民,简直不要太划算。心里忍不住吐槽:骑兵是真养不起,一匹战马就得几十两白银,还得喂精饲料,五千骑兵一年的开销顶得上两万步兵,还是先把步兵练强再说,等以后国库充盈了,再组建骑兵也不迟,朕可不当打肿脸充胖子的冤大头!
接下来的几日,京郊校场热闹非凡。新招募的五千名士兵陆续到位,与老士兵混编在一起,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训练。我根据士兵的体能、特长和意愿,将一万亲军划分为三个兵种阵列:五千名火枪兵、三千名长枪兵、两千名刀盾兵。
“火枪兵是核心战力,重点练三段击战术和刺刀格斗!”我站在高台上,手持竹条指向队列,“上午练装填、瞄准、射击,下午练刺刀劈刺和体能,晚上学纪律条例和战场救护!朕要让你们做到,远能精准射击,近能刺刀破阵!”
五千名火枪兵齐声应道:“遵旨!”他们手中的鲁密铳泛着冷光,不少新士兵忍不住摩挲着铳身,眼神里满是兴奋——对于常年用惯了劣质火铳甚至冷兵器的士兵来说,能装备上这种“神器”,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长枪兵是火枪兵的屏障!”我转向长枪兵阵列,“你们的任务是保护火枪兵不受骑兵和步兵冲击,重点练枪阵协同和突刺技巧!上午练枪阵变换,下午练体能和格挡,晚上学战场配合!朕要让你们的枪阵,成为敌人冲不破的铜墙铁壁!”
“刀盾兵是机动力量!”我又指向刀盾兵阵列,“你们的任务是侧翼掩护、侦察敌情、打扫战场,重点练刀法、盾牌防御和快速机动!上午练刀法和盾牌格挡,下午练体能和奔袭,晚上学侦察技巧!朕要让你们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
士兵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训练场上喊杀声、枪声、器械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老士兵带着新士兵,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火器、使用兵器、变换阵型,整个训练井然有序。
我每天都泡在校场上,手持竹条穿梭在各个阵列中,亲自示范动作,纠正错误。看到火枪兵装填速度慢,我就用竹条敲敲他的手:“快点!再快一点!敌人不会等你装填完再冲上来!”看到长枪兵枪阵不够整齐,我就用竹条指着队列:“间距再缩小!枪尖对齐!形成密集枪林,才能挡住骑兵冲击!”看到刀盾兵盾牌举得不稳,我就亲自示范:“盾牌要护住要害,脚步要灵活,刀盾配合才能攻防一体!”
被竹条敲到的士兵不仅不抱怨,反而更加认真地训练,尤其是新士兵,能得到陛下亲自指点,简直当成了莫大的荣耀。有个叫赵虎的新士兵,因为紧张,装填火药时洒了一地,我用竹条轻轻敲了敲他的肩膀:“别紧张!动作慢一点没关系,但要标准!现在多练几遍,战场上才能形成肌肉记忆!”赵虎脸一红,连忙重新装填,这一次果然又快又准。
半个月后,第一批新装备全部配齐。士兵们穿着崭新的半身胸甲,戴着头盔,手持鲁密铳、长枪或刀盾,列队站在校场上,阳光洒在铠甲和兵器上,泛着耀眼的光,气势如虹。
“领取装备后,立刻熟悉手感,明天开始进行兵种协同训练!”我下令道。
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领取装备。拿到新武器新铠甲的士兵们兴奋不已,有的当场就穿上铠甲,挥舞着兵器,有的则仔细擦拭着鲁密铳,爱不释手。
“这铠甲真结实!比我以前穿的破烂甲强多了!”
“是啊!还有这鲁密铳,沉甸甸的,一看就威力十足!”
“跟着陛下,不仅有饱饭吃、有饷银拿,还有这么好的装备,咱们一定要好好训练,报效陛下!”
听着士兵们的议论,我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一万名亲军,就像一把正在锻造的利刃,只要经过严格训练,必将成为大明最锋利的武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工艺改进带来的装备升级,看来现代知识的降维打击,果然名不虚传。
接下来的日子,兵种协同训练正式开始。我站在高台上,亲自指挥:“火枪兵列阵!三段击准备!长枪兵护住两翼!刀盾兵前出侦察!”
随着我的命令,五千名火枪兵迅速分成三排,举起鲁密铳,枪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三千名长枪兵组成密集的枪阵,护住火枪兵的左右两翼,枪尖如林;两千名刀盾兵则快速前出,形成散兵线,警惕地观察着“敌情”。
整套动作虽然还有些生疏,但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已经有了雏形。火枪兵射击完毕,长枪兵立刻上前掩护,刀盾兵则及时传递“敌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攻防体系。
“不错!但还有不足!”我用竹条指着队列,“火枪兵装填速度还能再快!长枪兵和火枪兵的衔接不够紧密!刀盾兵的侦察范围还能扩大!”
我走下高台,来到队列中间,亲自指导士兵们调整战术:“火枪兵射击时,长枪兵要往前半步,形成无缝衔接!刀盾兵要与主力保持五十步距离,及时反馈敌情!记住,战场上,各个兵种是一个整体,只有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士兵们认真地听着,纷纷点头。接下来的训练中,他们按照我的要求不断调整,协同配合越来越默契。
训练间隙,沈至绪走到我身边,感慨道:“陛下,这一万亲军的战力,怕是已经超过了京营的十万大军!尤其是这些改进后的鲁密铳,威力惊人,射速也比以前快了不少!”
“那是自然!”我笑着说道,“京营士兵养尊处优,贪污空饷盛行,早就成了摆设。而咱们的亲军,都是苦出身,能吃苦、肯卖命,再配上先进的装备和战术,自然战力不凡。再说,这些工艺改进可不是白做的,产能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咱们以后还能批量装备更多军队!”
心里忍不住自嘲:苏越啊苏越,你这皇帝当得真是越来越全能了,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训练教官,现在还成了“工业设计师”和“流水线工程师”。不过也好,前世的知识没白学,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场。而且,不用养骑兵省了一大笔钱,朕这精打细算的样子,简直是个合格的“后勤部长”!
夕阳西下,校场上的训练还在继续。士兵们的身影被夕阳拉长,喊杀声依旧响亮。我看着这支日益壮大的亲军,心里充满了信心。一万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亲军,加上沈贵妃收集的东林党和盐商的罪证,朕已经有了与任何敌人抗衡的底气。
接下来,朕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强训练,让亲军形成绝对战力,然后整顿盐税,收回盐引特权,彻底斩断东林党和江南盐商的利益链。等这些事情办完,朕就可以腾出手来,应对辽东的后金和陕西的农民起义,一步步将大明拉回正轨。
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东林党、江南盐商、后金、农民起义军,所有阻碍大明中兴的障碍,朕都会一一扫平!现在,亲军已扩编至万,装备也已升级,朕的底牌越来越多,翻盘的机会也越来越大。只要坚持下去,大明的中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