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云雷映宁心
本书标签: 现代  张云雷  德云社同人文 

八队的灯光与熟悉的吆喝

云雷映宁心

德云社八队的后台比往常热闹了三分。沈霄宁刚把大褂穿上,就被几个师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霄宁姐,听说你跟九霖哥拍杂志了?照片啥时候发啊?”“是不是穿了旗袍?快给我们讲讲!”

“去去去,别捣乱。”沈霄宁笑着把他们扒拉到一边,对着镜子系扣子,“拍杂志哪有回队里演出实在?今儿的《对春联》都记熟了?别到时候给我掉链子。”

“放心吧姐!”最小的师弟拍着胸脯,“辫儿哥早就带着我们过了三遍了。”

提到张云雷,沈霄宁的动作顿了顿。他今天也来后台了,就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正低头跟杨九郎说什么,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腿上,新换的护膝是她特意买的加绒款,看着比之前厚实不少。

“紧张吗?”张云雷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她的快板,“在八队演,可比拍杂志严多了,底下都是老观众,一个字错了都能听出来。”

“哪能啊。”沈霄宁接过快板,指尖碰到他的手,温温的,“在队里演才踏实呢,就像回家吃饭,哪怕炒糊了,家里人也会说‘香’。”

张云雷被她逗笑了,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这比喻不错,等会儿演砸了,可别赖家里人‘嘴甜’。”

正说着,前台传来“开场了”的吆喝声,是八队报幕员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沈霄宁深吸一口气,跟在宋九霖身后往侧幕走,经过张云雷身边时,被他轻轻拽了一下大褂下摆。

“记住了,”他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只有两人能懂的默契,“忘词了就看我这儿,我给你递眼神。”

沈霄宁心里一暖,点点头,快步走到幕布后。

八队的剧场不大,却总坐得满满当当。台下的观众大多是熟面孔,有从《欢乐喜剧人》就开始追的粉丝,也有常来听相声的老街坊,看见沈霄宁和宋九霖站定,立刻响起熟悉的掌声,还有人喊:“小宁,今儿穿的大褂真精神!”

“谢谢您嘞!”沈霄宁笑着鞠躬,“刚从外面回来,还是咱八队的观众亲。”

宋九霖在旁边接话:“可不是嘛,出去转悠一圈,发现还是家里好——至少没人追着问杂志啥时候出。”

台下哄笑起来。沈霄宁定了定神,开始说《对春联》。这段活儿她跟宋九霖演过无数遍,可站在八队的舞台上,感觉还是不一样——这里的观众更懂其中的门道,一个细微的语气转折,一个精准的节奏卡点,都能换来会心的笑声。

说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侧幕处,张云雷正扶着杨九郎的胳膊站着,目光落在她身上,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那瞬间,她忽然想起刚进八队时,自己总因为紧张忘词,是他在侧幕用口型给她提词,一遍又一遍,直到她能流利地说完一整段。

“……您听这个怎么样:‘踢破磊桥三块石’,对‘剪开出字两重山’!”

包袱抖响,台下的叫好声差点掀了棚顶。沈霄宁鞠躬时,看见张云雷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像个偷偷给学生打分的老师。

返场时,观众点了《探清水河》。沈霄宁刚要开口,台下忽然有人喊:“让辫儿哥上来一起唱啊!”

呼声越来越高,沈霄宁看向侧幕,张云雷却摆了摆手,示意她继续。她定了定神,伴着宋九霖的吉他声唱了起来,唱到“日思夜想的辫哥哥”时,声音不自觉地软了些,目光越过观众,轻轻落在侧幕那道熟悉的身影上。

唱完下台,张云雷正站在后台等她,手里拿着瓶温水:“唱得还行,就是最后那句有点跑调。”

“还不是被你搅的。”沈霄宁接过水,脸上有点热,“观众都喊你了,怎么不上来?”

“我这腿还没好利索,上去也是给你添乱。”他笑了笑,忽然扬了扬下巴,“听见没?他们喊你‘八队小当家’呢。”

沈霄宁这才注意到,前台的掌声还没停,隐约能听见“霄宁再来一个”的吆喝。她心里忽然涌上来一股热流——离开八队的这段日子,不管是在赛场还是镜头前,她最想念的,就是这后台的烟火气,这台下的熟面孔,还有身边这人带着点挑剔的鼓励。

“辫儿哥,”她忽然说,“等你能上台了,咱再合演一段《探清水河》吧,就咱八队的场子。”

张云雷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点了点头:“好啊,到时候我穿你给我买的那件蓝大褂。”

后台的灯光暖黄,映着两人的笑脸。沈霄宁知道,不管外面有多少鲜花和镜头,八队的这个小舞台,才是她心里最踏实的归宿。这里有熟悉的吆喝,有懂行的观众,有并肩的伙伴,还有……等她一起唱歌的人。

前台的掌声还在继续,宋九霖推了推她:“还愣着干嘛?观众等着呢,再去返一个!”

沈霄宁攥紧手里的快板,跟着他往舞台走。经过张云雷身边时,他轻声说了句:“去吧,八队的灯,亮着呢。”

她回头冲他笑了笑,大步走向那片熟悉的光亮里。

上一章 镜头前的默契与后台的牵挂 云雷映宁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雪天里的热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