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长河观柳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四回 才骏同乐

长河观柳

金农等人昨日之所以没有上万寿山,一是等待板桥,再就是因过河抢不到渡船。

郑板桥一回来,大家立即启程。不知何故,今日的人也不比寻常多,依旧和昨日一样,街上车马横七竖八,每条胡同挤得水泄不通。

一行人顺着长河往东走,来到一处地方,李方膺忽然叫起来,李方胤“兄弟们,你看,这里的柳树怎么不一样?”

众人细看,还真不一样:别处柳树的枝条像姑娘的长发,往下垂得老长,这里的却朝天伸。大伙越发惊奇。黄慎又叫起来:黄慎“你们看,那棵柳树上还挂有一块牌儿。”大伙奔到跟前,只见这棵树又粗又壮,树枝全向上,就像怒发冲冠的样子,牌子镶着金边,大约新挂不久,上书四个大字:‘乾隆古柳’,难道这棵树是万岁爷栽的不成?不对,这树至少也有百十年光阴,众人越惊奇愈糊涂,皆不知其中缘故。

对面也有游客在比比划划,听说话好像是京师本地人,众人细听,有一位说:“难道你们不知?这树是万岁爷游历此处,见长的奇异,便赐此美名。” 哦,原来如此。张照从后面赶上来,听说到此事,哈哈大笑,说:“众位孤陋寡闻了,也只怪相隔甚远,否则,怎么连此事也不知,说完,咏道:

长河雨后波增涨

趁爽平明好进船

柳岸忽闻嫩黄响

始知复育化成蝉。

黄慎拍着手,叫道:黄慎“果然好诗,好诗,兄台不愧奇才!”

张照连连摆手:张照“岂敢岂敢,此乃万岁爷钦题,尔等不得胡说!”

黄慎拍了拍嘴:黄慎“我这乌鸦嘴,乌鸦嘴!只怪才疏学浅,请各位海涵。”

渡过长河,约莫走了两个时辰,大伙登上万寿山已近正午。立于山巅,俯视山下烟雾弥朦、气象万千。山上殿宇豪华,佛阁遮山,在阳光映照之下熠熠生辉,好一个清闲净地。

无方上人早已在山门外恭候迎接,他脸上又添新皱,僧衣上下补丁片片,一看便知光阴清淡。众人相见,一一寒暄,迎在紫清宫落座。

奉上香火钱,茶毕,张照与李方膺于行囊中取出围棋,就宫中席地而座,继续对弈。板桥则与无为上人出去闲逛。

二人挽手沿小石径向前,一边走,一边叙起旧情。遥想当年,两人常常行走于江西庐山村市之中,一人骑一头毛驴,边走边聊,有时难免一个小唱乱哼,一个手舞足蹈,结果,和尚从驴子上跌下来,差点伤及左眼,至今提起,两人又禁不住一阵大笑。

两人在悬崖边一个小阁楼里坐下,无为上人道:无为上人“贤弟是否还记得吃狗肉之事?”板桥称记不得了,上人又提醒道:无为上人“那江西乡绅求画可曾记得?板桥想了半天,依稀有些印象。

那是十多年前,板桥和无为上人结伴游庐山。山上山下走了几日,板桥觉得乏味,想到村市去逛逛,上人依了,于是二人来到一个村庄,还没有进村便闻到一股肉香味,这香味飘得好远好远,令人饥肠辘辘。

循着香味进村,原来是一户农舍在煮狗肉。板桥生来最爱吃的就是此物,不禁垂涎欲滴。到正门一看,可不是什么店铺,而是一户人家在过喜事,狗肉的香味就是从后门外的火炉陶罐里飘出来的。

这如何是好?人家又曾做生意,不便购买,总不能趁人不注意,偷偷取之吧。郑板桥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主意,整整衣帽,故意大声咳嗽一声,然后大大方方进门,抱拳道:郑板桥“送恭贺!”

屋里好多客人,都不知道是何方来客这等潇洒。板桥自称是远房亲戚,多年未通行走,今日特来拜访。主人得报,慌忙出迎,看眼前两位器宇不凡,也不知是那房远亲驾到,心中着实没谱,但又不便当着面细问,怕得罪了贵客,只好装着亲热的样子,一边说着客气话,一边请二位入席。

席上,大家相互劝酒,十分客气,所有菜肴都一一尝过了,唯有一盆狗肉却没有动筷。板桥按捺不住,客气一番后便先自品尝了起来,夹一块狗肉放入口中,哇!香中有辣,油而不腻,口味实在鲜美。接连吃了几块,愈吃愈想吃。吃了好久,板桥发现别人都没动,有些疑惑。他想:肯定是他们不喜欢吃这东西,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见大家实在不愿吃,板桥索性把狗肉移到自己面前,尽情享受。

客人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板桥,原来,这里有个乡俗,主人没来敬酒之前,主菜是不能动的。板桥哪里知道?只管风扫残云,不一刻,一盆狗肉所剩无几。

客人们望着郑板桥纷纷打听,主人也只是敷衍,哪知和尚喝得多了,高声叫道:无为上人“诸位难道不知扬州八怪么?此乃板桥先生也。”

客人中也有几个读书人,听说是扬州郑板桥,都站起来看。板桥只得向满堂客人打个躬。主人听说是扬州才子郑板桥大驾光临,受宠若惊,慌忙出来陪不是。又吩咐后厨重整酒席,将上好的狗肉细切精烹,一并出席,板桥心中大喜,顾不上斯文,也不喝酒,直吃得嘴角流油。

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席散时,主人捧着文房四宝出来,央求板桥赐些墨宝,板桥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大书四个大字,‘天下奇香’字字苍劲,笔笔入神,厅堂顿时光彩夺目。

此事像生了翅膀一样,不出几天,便传遍了乡邻五里。

邻村有一个乡绅张里长知道了此事,派了一个管家过来,要郑板桥给他画一幅画。这张里长家里有人在县里当差,说是县丞,这乡绅自恃有后台,在地方无恶不作,逼死民女,强占人妻的事常有,真是为所欲为。

郑板桥还不知张里长的德性,只是见派一个管家过来大呼小叫,冷笑了几声,给他回了四个字:“岂有此理”。

无为上人当即劝道:无为上人“不画就不画,何苦得罪这些人?这帮恶霸甚事都做得出来。”

板桥气愤地道:郑板桥“何故惧他,看他有什么手段。”

板桥与和尚每日在村市转悠,不知不觉已一月有余,和尚从驴子上跌下来,又耽搁了些时日,转眼已是深秋季节,这段时间,板桥一直没有看到狗肉,口中淡的要命。按常理,这时节皮毛已经值钱,狗肉应该常见,可是,市井偏偏绝迹。

又过了一日,板桥与无为上人商议,要饱口福,还是去老地方碰碰运气,可能那地方养狗的人多。于是,二人又顺着昔日旧路,寻访以前那村庄。

走到半道,路边一位乡民拱手拦住,这人头戴破毡帽,一身粗布衣裳,弯腰施礼道:农民“二位名士辛苦,小的在此恭候多时,只因仰慕大人才华,觅得一些狗肉,正在烹煮,万望二位光临寒舍受用。”

板桥一听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这乡民看是粗俗之人,说话和举止却非常斯文。二人随乡民来到一茅草屋里,果然,墙角的锅台上热气腾腾,锅里沸腾翻滚,约莫大半只狗早已炖好。主人拿酒出来,板桥也不推辞,与无为上人大吃一顿。

酒毕饭饱,主人吞吞吐吐道:农民“不瞒二位,此乃张里长款待,小的只是受委托代办,张里长知道二位名士爱吃狗肉,派人到安徽才弄到,交待小人在此恭候,如遇名士到来,要千万挽留。不为别事,只求得到大人墨宝一幅。”

板桥脸色大变,怪不得这人穿戴和举止不符,原来是伪装的,他瞪着大眼站起来道:郑板桥“尔等怎么可以使这种下三烂手段,我当以为有什么特别。”

板桥摸出几两银子放在桌上,拉着和尚就走。无为上人劝道:无为上人“这回就依了他,人家是以礼相待,况且吃了喝了要替人消灾。”

板桥怒道:郑板桥“休得相劝,他为何不事先说明?这等于算计人?”说完,头也不回就走。和尚在后门追上,道:无为上人“贤弟再不得周游村市了,快上山去,好歹有个照应,小心那厮报复。”二人折转身来,大步向庐山奔去。

转眼已是隆冬,因惧那张里长来找麻烦,板桥二人一直待在山上。忽一日,有知己人来报,那乡绅里长东窗事发,大祸临头了,有冤家对头告到京师,刑部批下死刑公文,只待冬至取斩。

板桥闻讯,急购黄裱、宣纸等件,无为上人不知其意,也不便细问。

等到冬至日,板桥邀和尚下山,来到市井菜市口,法场早已森严壁垒,看客众多。午时三刻一到,张里长被刀斧手押过来示众,板桥穿过人流,将事先画好的一幅竹梅图贴在罪犯身上,众人皆不解其意。

无为上人笑着问:无为上人“他向你索画你不给,不向你索求,你偏给,这是何意?板桥笑而不答。

而今旧事重提,板桥不禁感慨万千,当年多么快乐,而今又是什么光景?星转斗移,往事一去不返,尘世昙花一现!

太阳已经当头,悬崖上散发出阵阵青苔味儿,阳光折射过来,小阁楼里格外明亮,满山的松树随风摇曳,飒飒作响,把一缕缕阳光筛得又细又碎,板桥诗兴大发,口占一诗:

悬崖小阁碧梧桐,

 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

松花满地午荫浓。

无为上人也咏起古人画松的诗:

画松一似真松树,

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

石桥南畔第三株。

诗毕,二人又唱和起来,都是些陈词老调,上人道:“贤弟,可有新作?”板桥即停,再唱道:

郑板桥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板桥唱到最后,竟流下泪, 无为上人连连叫好,道:无为上人“这不是你的《道请十首》吗?绝!绝!绝!

上一章 第三回 田府作画 长河观柳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回 板桥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