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栀子花香,拂过滨江路的梧桐树叶。云朵拖着行李箱,站在熟悉的街道口,望着不远处那栋爬满绿萝的老居民楼,眼底泛起复杂的暖意。
回国已有半月,她接受了本地大学的聘书,成为文学院的讲师。林晓帮她租了这套离学校不远的房子,收拾妥当那天,林晓欲言又止:“云朵,有件事……唐一白他,退役了。”
云朵叠衣服的手顿了顿,随即若无其事地应道:“哦,知道了。”心里却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那个把泳池当作生命舞台的人,终究还是离开了赛场。
周末午后,云朵去超市采购,路过街角那家“老味道”面馆时,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这是她和唐一白以前常来的地方,老板总记得他们的口味:一碗牛肉面少辣多葱,一碗阳春面加个荷包蛋。
推开门,熟悉的面香扑面而来。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要点单,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又有些沙哑的声音:“老板,一碗牛肉面,少辣多葱。”
云朵的身体瞬间僵住,指尖攥紧了菜单。这个声音,她这辈子都不会忘。
她没有回头,心脏却跳得飞快。直到那人拿着号牌,在她对面的空位坐下,她才缓缓抬起头。
唐一白就坐在那里,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休闲裤,头发剪得比以前短了些,下颌线依旧清晰,只是眼底多了几分赛场外的温和。他看到云朵时,也愣住了,手里的号牌“啪”地掉在桌上。
“云朵?”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好久不见。”云朵率先开口,努力让语气听起来平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面馆里的烟火气在两人之间流转。直到老板端来牛肉面,打破了这份沉默。
“你……回来了。”唐一白看着她,眼神里藏着小心翼翼的期待。
“嗯,在这边工作了。”云朵搅着碗里的阳春面,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那天的对话很淡,像一碗没放调料的清汤。他们聊天气,聊各自的近况,唯独避开了过去的感情和那封未提及的信。临走时,唐一白犹豫着说:“我现在在体校当教练,离你学校不远……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找我。”
云朵点点头,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之后的日子,他们偶尔会在校园附近偶遇。有时是清晨的早餐摊,他提着豆浆油条,她拿着刚买的包子;有时是傍晚的滨江路,他带着学生跑步,她饭后散步。每次遇见,只是简单的点头问好,却比任何刻意的联系都更让人心绪难平。
六月的一个雨天,云朵上完课,发现自己没带伞。正当她站在教学楼门口发愁时,一把黑色的雨伞出现在头顶。
“我送你回去吧。”唐一白的声音在雨幕中响起。
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显然是特意绕过来的。云朵没有拒绝,跟着他走进雨里。伞面微微向她这边倾斜,两人之间隔着一拳的距离,却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香。
“那封信,你看到了。”唐一白突然开口,语气肯定。
云朵的脚步顿住,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她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她沉默了几秒,轻轻“嗯”了一声。
“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好,忽略了你,让你受了委屈。”唐一白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认真,“我退役,不是因为放弃,是因为想把更多时间留给生活——留给那个我想好好珍惜的人。云朵,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很冒昧,但我还是想问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雨还在下,淋湿了他的头发,水珠顺着脸颊滑落。云朵看着他眼底毫不掩饰的诚意,想起了纽约机场那封未寄的信,想起了训练馆里失温的汤,想起了无数个等待的日夜,也想起了重逢时他小心翼翼的模样。
她的心,在这一刻,轻轻动了。
“唐一白,”云朵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过去的伤害,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抹平的。”
唐一白的眼神暗了暗,却没有放弃:“我知道。所以我不想急着要答案,我只想用行动证明,这次我不会再让你失望。”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保温盒,递给她:“昨天熬的当归牛骨汤,按照你以前的方子做的,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
保温盒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得她心口发颤。打开盒子,熟悉的香气漫出来,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云朵看着汤里漂浮的红枣和枸杞,又看了看眼前这个褪去赛场光环、变得温和而坚定的男人,终于轻轻笑了。
“汤要是凉了,可就不好喝了。”她接过保温盒,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唐一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像雨后初晴的阳光,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雨渐渐小了,伞下的两人并肩走着,脚步比来时慢了许多。滨江路的梧桐树叶在雨中舒展,远处的江面泛起粼粼波光。那些曾经跨不过去的距离和伤痛,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与重逢里,渐渐化作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保温盒里的汤还热着,就像他们之间,那份未曾真正熄灭的感情,终于在时光的沉淀里,重新燃起了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