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珩之转身回抱住她,“谢谢你,婉绥。”他的怀抱带着微凉的体温,却意外地让人安心。他低头看着怀中的人,眼底翻涌的情绪已沉淀成一片温柔的湖。
忘忧被这声“婉绥”喊得一怔,睫毛轻轻颤了颤。及笈礼上父亲为她取字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这段时间,除了忘枫会在私下这样唤她,再无人这般亲昵地叫过。这两个字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暖意,连带着鼻尖都有些发酸。
她埋在他胸口,闷闷地“嗯”了一声,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鼻音。原来被人这样郑重地记着小字,是这样熨帖的感觉。
*
御花园内,晚风轻拂,带着满园花木的清香。精致的宴席设在临水的亭榭中,雕花栏杆外,是映着月色的荷塘,荷叶上的露珠偶尔滚落,溅起细碎的声响。皇帝端坐在正中的龙椅上,明黄色的龙袍衬得他身形依旧威严,只是黑发间悄然夹杂的银丝,在明亮的太阳光晕下格外显眼,眉宇间难掩一丝疲惫,却仍笑意温和地看向众人。
“远道而来,一路辛苦,”皇帝抬手示意,声音带着长者的宽厚,“快多尝尝我们九珍国的佳肴。尤其是这些菌类菇类,皆是雨后山林间采来的珍品,鲜嫩爽口,是你们九凤国难得一见的美味。”
宴席就此开始。楚珩之坐在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一身墨色锦袍,身姿挺拔,神色恭谨却不显得拘谨。他身旁的忘忧,目光早已被桌上各色菌菇吸引,小巧的竹荪、肥厚的鸡油菌、鲜美的羊肚菌……她拿起玉筷,夹起一个饱满的菌子送入口中,那鲜美的滋味在舌尖蔓延,让她忍不住眯起眼睛,嘴角微微上扬,只顾着嚼嚼嚼,心里满是“怎么这么好吃呢”的赞叹。
席间,皇帝的话语大多围绕着楚珩之,两人从九珍国的风土人情聊起,说及春日里满城的繁花、夏日里热闹的市集,又谈到民间流传的奇闻逸事,气氛融洽。楚珩之始终认真倾听,偶尔颔首回应,言语得体,目光专注。
聊着聊着,话题无意间转到了楚珩之母妃的幼时趣事上。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怀念,笑意更浓了些:“说起来,你母妃小时候在这御花园里,还闹过不少笑话呢。”
楚珩之闻言,眼神瞬间变得格外认真,原本平和的目光中,悄然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温柔。他微微前倾着身子,静静听着皇帝讲述那些尘封的往事,仿佛透过这些话语,能看到母妃当年活泼烂漫的模样。
对面的楚斯宸和贺兰一,也安静地听着,偶尔对视一眼,眼中带着几分了然的笑意,并未插话,只是静静感受着这席间难得的温情时刻。御花园的夜色渐浓,宫灯的光芒笼罩着这一方天地,将众人的身影拉得悠长,空气中弥漫着佳肴的香气与淡淡的暖意。
宴席散时,宫灯的光晕已染上几分昏沉。楚珩之起身,对着皇帝微微一揖,低声道:“陛下,臣有几句私话想禀。”
皇帝看了他一眼,方才席间的温和笑意淡了些,只点了点头:“随朕来。”
两人相携着往书房方向去,玄色衣袍与明黄龙袍的衣角在石板路上轻轻扫过,留下两道沉默的影子。楚珩之身姿挺拔,侧脸在灯火下显得格外严肃,眉峰微蹙,每一步都落得沉稳,再无半分席间听故事时的温软。
忘忧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走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楚珩之此次南下,所求的正是九珍国的援军。这一步棋,关乎父皇兄弟以及数万将士的性命容不得半分轻慢。
她没有跟上去,转身往楚珩之所居的偏院走去。廊下的风带着凉意,她拢了拢衣襟,心里却盘算着:他今夜定是费了不少心神,回去要烧些热水为他解解乏。
石板路上的脚步声轻快,惊起了檐下栖息的夜鸟,扑棱棱地飞进墨色的夜空里。忘忧抬头望了眼书房的方向,那里的窗还黑着,却像是压着千斤重的事。她轻轻叹了口气,加快了脚步——罢了,她帮不上别的忙,总能让他回来时,有个暖乎乎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