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间,张忆雪在医学院食堂遇到了捧着托盘的李智恩。
老友今天特意请了假来"视察"她的新工作环境,指甲上新涂的车厘子色甲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李智恩"所以你现在和救命恩人一个单位了?"
李智恩咬着吸管,眼睛眯成八卦的弧度,
李智恩"每天早上一杯爱心咖啡?"
张忆雪用叉子戳着沙拉里的紫甘蓝:
张忆雪"只是正常工作往来。"
一片菜叶溅到白衬衫上,留下小小的水渍。
李智恩"得了吧。"
李智恩突然压低声音,
李智恩"他看你的眼神,就像..."
话没说完,她的手机铃声打断了这个危险的比喻。
回办公室的路上,张忆雪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摘除矫正器后,她能感受到脚踝自由活动的轻盈感,皮鞋跟敲击地面的声响清脆悦耳。
经过神经外科门诊区时,她瞥见金俊勉正在给患者讲解CT片,白大褂袖口卷起,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他没有发现她,全神贯注地在光片上勾画着什么,眉头微蹙的样子像在破解某种密码。
下午三点,宣传科长带来了第一个正式任务:
为下周的医学院开放日制作宣传视频。
张忆雪对着空白分镜脚本发呆时,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
金俊勉"打扰了。"
金俊勉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金俊勉"神经外科历年开放日的资料。"
他的白大褂换成了深蓝色针织开衫,领口处露出一小截银链——
是那个听诊器吊坠。
纸袋里除了U盘,还有一盒标记着"敏熙推荐"的黑巧和几张手绘分镜草图。
张忆雪展开那些草图时,呼吸微微一滞——
画面里穿白大褂的卡通医生正在给小朋友听诊,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完美传达了医疗工作的温暖。
右下角签着"KM"的花体缩写,笔触流畅得不像医学生的作品。
张忆雪"你妹妹...学艺术?"
金俊勉正在调试她新装的剪辑软件,屏幕蓝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
金俊勉"我画的。"
语气平常得像在陈述病历,
金俊勉"大学时辅修过视觉设计。"
这个意外发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张忆雪堵塞的创意闸门。
他们并肩坐在电脑前,将医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编织在一起。
当金俊勉解释"硬膜下血肿"的专业术语时,张忆雪突然想到可以用咖啡渍扩散来比喻;
当她苦恼于动画转场时,金俊勉随手画的分镜草图完美解决了问题。
金俊勉"这里加个心电图波形如何?"
他的手臂无意间擦过她的肩膀,毛衣面料带着阳光晒过的温暖。
暮色降临时,视频粗剪已完成大半。
张忆雪伸懒腰时,听见自己脊椎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金俊勉收拾着散落的草图,银链从领口滑出,吊坠在夕阳中闪着微光。
金俊勉"周三..."
他忽然开口,又停顿了一下,
金俊勉"我是说,明天还来上班吗?"
窗外的银杏叶被风吹起,在玻璃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张忆雪保存工程文件时,发现两人不约而同用了"MedCom_01"作为文件名。
这个小小的默契让她嘴角不自觉上扬:
张忆雪"当然,视频还没做完呢。"
金俊勉点点头,钢笔插回胸前口袋时,笔帽上的牙印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可辨。
他离开后,办公室突然显得空旷起来,只剩下电脑风扇的轻微嗡鸣和窗外渐远的脚步声。
张忆雪打开小冰箱,香蕉牛奶的甜香瞬间充满鼻腔。
瓶身上贴着的便利签多了一行新字迹:
「工作顺利 第一天——KM」。
字迹工整得像是病历记录,却又带着罕见的柔和弧度。
下班时,宋慧乔的电话准时打来:
宋慧乔"爸爸妈妈在你办公楼下了。"
背景音里能听见宋钟基在问"要不要买点热饮"。
医学院正门的台阶上,父母并肩而立的身影让张忆雪眼眶发热。
宋慧乔手里捧着巨大的向日葵花束,丝带在夜风中飘扬;
宋钟基则拎着个印有大学logo的纸袋,里面露出专业级数位板的包装盒。
宋慧乔"第一天怎么样?"
母亲拂去她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香水味混着夜风的气息扑面而来。
张忆雪深吸一口气,三个月来第一次感到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张忆雪"很好。"
她接过沉甸甸的数位板,又补充道:
张忆雪"比想象中更好。"
回家的出租车里,她望着窗外流动的霓虹。
某个医院的窗口依然亮着灯,或许金俊勉还在那里写病历,钢笔在纸面上沙沙移动,左眉尾的小痣随着思考若隐若现。
手机在包里震动,是工作群的新消息,最上方是金俊勉刚发的神经外科资料包,文件名特意标注了"张专员参考"。
张忆雪将额头抵在冰凉的车窗上,笑了。
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或许是起点的终点。
明天太阳升起时,她会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走过银杏大道,用门卡打开那间洒满阳光的办公室,继续编织那些连接医学与普通人的故事。
而某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或许会再次端着两杯咖啡出现在走廊尽头,左眉尾的小痣在晨光中像一个小小的坐标,标记着她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