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求知欲旺盛的亞也,讀書的同時還自學古文,並且一直在為學好數學而努力不懈,整個人總是相當忙碌。
由于亞也總是把常用的東西放在身邊,所以房間看起來顯得很雜亂。她經常自己坐在房間的正中央,伸手到前後左右拿取需要的東西,忙得不可開交。
即使去醫院看診的時候,她隨身攜帶的手提包中也總是會放置兩三本書。大概是想通過讀書的方式,消磨漫長的等待時間吧?
而坐在旁邊的我,總是以打毛衣的方式來消耗時間。
亞也的舉動給我上了一課——不可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
有一位女士為了亞也,每周起碼會從距離豐橋市25公里左右遠的岡崎前來探望一次。
這位看上去年齡超過30歲、性格開朗、幽默的家庭主婦,每次來到後從不說一句多余的廢話,用30分鍾左右的時間讀完亞也指定的書後,就說:"我先走了,下次再來看你哦!"說完,就回去了。
果然干脆利落。
亞也原本總是發自內心期待她的到來,滿心歡喜地等待她下次從家中帶來《放浪記》。但由于發燒、痰液堵塞喉嚨導致呼吸困難等突發症狀日益頻繁,身體日漸衰弱,諸如此類的樂趣只得逐一放棄。
為了使亞也心情好的時候能多學一點知識,我決定將自己朗讀的聲音錄成卡帶。
山崎豐子著的《兩個祖國》上下集,字體小到一打開書,還沒開始讀就令人感到心情郁悶的程度,亞也卻想聽這本書。
這樣的作品,如果不懷著嚴肅的心情,充滿感情去朗讀的話,書中的精華勢必會因此而喪失。在全家人都熟睡的深夜,我盡了最大的努力,裝出可愛的聲音開始錄制的工作。
"亞也,感覺如何?還可以吧?"
聽到這里,亞也露出了滿臉忍俊不禁的表情,或許是想到我錄音時滑稽的樣子才在偷笑吧?
身為人,活在世上就要多做善事;我身為母親,要不斷地將母愛注入亞也體內。
那樣一來,亞也一定會感受到更大的鼓勵吧……
小小的手中,小小的花,
請接受我微薄的禮物;
小小的心中,小小的愛,
請接受我微薄的心意——
亞也借助文字盤寫的詩
為了生存
住在同一棟樓,經常來亞也病房的某位患者家屬,語氣傷感地對我說:"××號病房的老婆婆,今天早上去世了。"
"……"我急忙觀察亞也的表情,發現她正將目光對准窗外,凝視藍藍的天空。
見此情形,我知道談話不該再繼續下去,只得換個話題說道:"亞也,該擦身體了哦。"
光是聽到"死"這個字,亞也都會產生恐懼,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克服病魔帶來的痛苦,既而使自己陷入沉思,越加感到不安。
我絕對不想讓亞也聽到所有和"死"有關的話題。
"當飲食能力完全喪失的時候,自己彌留人世的時間也屈指可數了。"
後來,我在亞也的日記中看到了這樣的話。
由此可知,亞也那時候,也許很清楚自己身體的狀況了。
由于身體僵硬而引發的痛苦,刺激著亞也細膩的心靈。
"我還能活幾天呢?"一陣死亡的恐怖向她陰森襲來。
現在的亞也,想必覺得自己正生活在距離家人和世界都十分遙遠的另一個孤獨空間里吧。
星期天下午陪床的時候,亞也用飄渺的目光望著我。
借助文字盤,她說了自己的心里話:"媽媽也是普通人,想必也害怕死亡吧。"
我低頭趴在亞也的枕畔,左手抱著亞也的身體,上半身俯臥在床沿上說道:"亞也,無論是多麼幼小的嬰兒,無論是多麼貧窮的大人,只要生在這個世界上,就都有資格過著身為人的生活。現在的你,如果心情伴隨肉體一起衰弱的話,用不了多久,就再也感受不到身為人的快樂了。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個男人因為身患癌症,眼看活不了多久了。但殘存的日子里,無論只有一天或者一周,他都下定決心活出自我。于是他每天積極地收看電視新聞,在生命中最後的那段時間里,拼命從電視和報紙吸取新知。已經是國中生的兒子前去醫院探望時,他利用躺在床上所掌握的所有知識,和兒子開心地交換心得。但兒子卻對爸爸說:'才不是像爸爸說的那樣呢,我來教你吧!'其實兒子的用意,是希望可以看見爸爸為了學習新的東西而充滿生存的欲望,一心一意只想設法活下去。無論今天還是明天,計算光陰的不是時鍾,而是你的心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