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与其我们在前线与盛庸血战,倒不如我们直接破釜沉舟,直捣应天
听了姚广孝的话后朱棣顿然觉悟
朱棣(中年)本王明白了,国师所言甚是
————————————————————
晚上
朱棣(中年)妙云,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自靖难以来这仗已经打了三年了
朱棣(中年)这仗朝廷耗得起,可我朱棣耗不起了
徐妙云殿下,想做什么尽管去做
徐妙云妙云一定会在后面支持着殿下
徐妙云但殿下也一定要记得,妙云会一直在家里等着殿下凯旋
得到爱妻的鼓励朱棣内心再也没有了不安
于是重新振作起来的朱棣开始调整军队
朱棣准备一鼓作气举兵南下直取京师
大军临行前国师姚广孝来到军中为朱棣与将士们鼓舞士气
姚广孝臣相信殿下此战必胜
姚广孝殿下现在要做的是向太祖高皇帝,向先太子以及天下的百姓证明
姚广孝殿下,就是最好的天子
而姚广孝也告诉朱棣
如果朱棣进入了奉天殿的话,留方孝孺一命好安天下读书人的心
(因为当时的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以安天下世子的心,同时也是为日后的统治铺平道路
朱棣将姚广孝的话记在了心里
在与爱妻妙云告别后朱棣便带着大部队向南出发了
朱棣带着大军自管逃入山东,而后一路挺进势如破竹
朱棣还让朱能烧掉了他们过来时走过的桥,这也意味着朱棣的部队已再无退路
这一次朱棣放弃了传统的一座又一座攻城转而采用了闪电战术
等到朱棣的军队到达灵璧城后燕南两军再次爆发大战
这一次
朱棣运筹帷幄,大胜对手
朱允炆留在应天的部队早已不是朱棣的对手,而盛庸却还在赶回应天的路上
此时的朱棣距离朱允炆只隔了应天(南京)的一道城墙
灵璧之战后
朱允炆深知自己已无力招架四叔的军队便开始主动多次与朱棣求和
还主动割地让给朱棣
可打都打到这了,朱棣岂能同意
————————————————————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
朱棣的军队抵达金陵前
朱棣已联络好城内答应投降的李景隆与谷王朱橞等人里应外合开门迎降
史称“金川门之变”
就这样朱棣兵不血刃的踏进了皇宫的大门
同时朱棣还吩咐朱能带人去接管了各个衙门
此时宫中突然起火,朱允炆也在大火中离奇消失不知所踪
朱棣走到宫殿门口对着一具盖着白布的尸体放声痛哭(演的)
朱棣(中年)允炆呀,你四叔我起兵是遵循了你皇爷爷的祖训
朱棣(中年)清君侧、除奸孽,四叔是来帮你的呀
朱棣这么做是为了让外人相信朱允炆死于这场大火之中
见此情形站在一旁的李景隆等人纷纷跪下提议朱棣即刻登基
但精明的朱棣不能让他人坐实他的谋权篡位
所以朱棣先是谦逊的推辞了一番,
而后随即话锋一转朱棣下令立即抓捕那些被视为奸臣的齐泰,黄子澄等人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敌势利的清算,更是朱棣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起兵的正义性
清君侧并非是谋权篡位
朱棣深知只有铲除了这些绊脚石
他的登基才能明正言顺,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才能彻底摆托掉造反的污名
————————————————————
晚上朱棣派马和按照自己的要求秘密挑选12位中官和113位锦衣卫去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中年)本王的侄儿无论是生或死,我都不想再看见他了
朱棣必须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至此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靖难之役的发生都是必然的
因为朱允炆和朱棣都是坐不住的,就算朱允炆再晚几年起兵讨伐藩王,结果还是一样的
因为燕王殿下绝非浪得虚名
而就在朱棣命人寻找朱允炆无果的三天后
立刻改年号为“永乐”登基称帝
朱棣登基后首先开始着手巩固自己的政权
朱棣看完近几个月朝廷的奏报后立刻面见了夏元吉
夏元吉本就十分敬佩朱棣最终决定辅佐朱棣为其效力
次日
朱棣命人将方孝孺带进宫中想让其为自己草拟登基的诏书
当时的方孝孺有世上第一大儒的身份
朱棣还是希望这位被誉为世上第一的大儒能为自己撰写一篇称帝诏书,让自己的称帝更真实
可方孝孺竟当庭写下“燕贼篡逆”四个大字后口吐鲜血
而当朱棣看到纸上所写之字时勃然大怒
立刻下令将方孝如及其家眷全部问斩
同时以清君侧为名对齐泰,黄子澄等人明正典型一同处决
朱棣不仅继承了父亲朱元璋的江山,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的杀戮
当年的朱棣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同样朱棣也要以清君侧为名收尾
————————————————————
次日巳时
朱棣带着朱瞻基和徐知鸢还有三王到奉天殿门口
待所有建文旧臣被压到门前后朱棣直接下令处决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