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军攻克威虏军,生擒折惟正后,乘胜追击,一举拿下祁州、顺安军,宋军且战且退,伤亡惨重,一路退至瀛州,辽国陈兵百万于瀛州地界,消息传来,宋国朝野震动。
宋帝急的团团转,跟随先帝东征西讨的大将早已年迈,无法再上战场,折御卿镇守定州,虽有唐河做为倚仗,辽人暂时未能进犯,然而同样无法调离定州前往瀛州御敌,否则顾此必然失彼,况且其长子折惟正在辽人手中,只怕前往瀛州也是处处受到掣肘。
国难当头,朝中却无良将可遣,在寇准、吕端等人的谏言下,宋帝终于同意杨家再次披甲上阵,以杨延昭为帅,杨宗保、穆桂英为先锋,领军出征,却也同时任命参知政事王钦若为监军,随大军同往瀛州。
十月,深秋,辽军兵临瀛州城下多日,安营扎寨,日日叫嚣,却始终没有真正的动静。
穆桂英心中大为不安,以她对耶律皓南的了解,杨家抵达瀛州后,他只会更加疯狂,不惜一切代价攻下瀛州城,诛杀杨家军,此刻他如此安静,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耶律皓南到底在等待什么?
宋国大营中,为辽军兵临城下的问题所困,众将多个作战策略,皆有不足之处,一一被驳回,气氛凝重。
王钦若指着防御图,道:“瀛州城池坚固,箭队出类拔萃,只要紧闭城门,拒不迎战,则侧后无忧,以辽军的作战风格,正面冲击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对于王钦若每日不懂装懂,大言不惭的样子,穆桂英早就看不习惯了,毫不留情的驳道:“王大人,那是多少年前的情况了,如今他们的统帅是耶律皓南,深知游牧民族作战劣势,操练之时肯定早已想过这一点,远的不说,之前威虏军一役,辽军难道不是正面攻击?”
王钦若被驳的很是没面子,心知穆桂英说的有理,不好反驳,于是又道:“天雄军就在瀛州后方,本官可上禀陛下,请求天雄军派兵前来瀛州增援。”
王钦若贪生怕死,万般推拒还是不得已来了边境,看着辽军兵力如此庞大,对比瀛州守军,实力悬殊,是以不是想着闭城不战,就是请求支援。
杨延昭的目光落在沙盘之上的天雄军,道:“天雄军是我朝军防要塞,重兵驻扎,甚至不让百姓入住,是因为绝对不容有失,如果天雄军要增援瀛州,耶律皓南随时也可以兵分两路,绕过瀛州,直接攻打天雄军,如此分散兵力,只怕瀛州和天雄军都岌岌可危。”
“杨元帅这是什么意思,瀛州才是对抗辽兵的最前线,为保后方天雄军,你要放弃瀛州不成?我们分散兵力,辽军也同样会分散兵力。”
“我自然没想过要放弃瀛州。”
杨宗保亦道:“就算兵力被分散,辽军兵力也远胜我军,而且实力强横。”
“杨将军真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辽军实力强横,难道我大宋的将士就是食素的?”
穆桂英道:“认清形势,合理安排作战方略,对大宋没有害处。”
杨八妹哼了一声:“纸上谈兵,何其容易!”
“你们!”王钦若一个人根本说不过杨家诸人,只道:“反正以目前的情况,就瀛州的兵力,本官绝不同意开城门迎战辽军。”
“耶律皓南是我师兄,放眼整个大宋军营都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瀛州他势在必得,他若出兵,你拒不开城门应战,到时候强行攻城,只会连累城中无辜百姓。”
王钦若勃然大怒:“穆桂英,这又不行,那又不行,你倒是说说开了城门怎么作战,你有本事打赢耶律皓南吗?”
开什么玩笑,辽军兵力远胜于瀛州,开门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杨家人想送死,他还想好好活着。
“你——”
穆桂英此时根本拿不准耶律皓南到底在想什么,是以无从制定御敌方略。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真不知道你们杨家军世上无敌的名声是怎么来的!”
王钦若气呼呼的拂袖走人,这群野蛮无知的武将,还是不要和他们打交道为妙。
看着王钦若离开帷帐,杨八妹不忿:“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