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派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薛怀让率领万余人,沿着河水陆俱进。辽军在戚城围困后晋军队,后晋皇帝亲自率军救援,辽军退军。李守贞等至马家口,辽军麻答遣步卒万人扎营,骑兵万人守于外,其余军队屯河西。还未渡河后晋军已经杀到,辽军不利。 [46] 三月,赵延寿向辽太宗进言:后晋诸军沿黄河置栅,但是畏惧辽军不敢出战。如果辽军直抵澶渊,据其桥梁,后晋都城必可取。当日,后晋军进驻澶渊,其前军高行周在戚城。辽太宗命赵延寿、赵延昭以数万骑兵出高行周之右,辽太宗亲率精兵出其左。战至傍晚,辽太宗复以劲骑突破后晋高行周的中军,后晋军大败。当时有谍者说东面后晋军的数量少,沿河的城栅也不坚固,辽太宗急忙率军攻打后晋军的东偏,后晋军崩溃出逃。辽太宗派兵追击,后晋军大败。之后辽太宗留赵延昭守贝州。四月,辽太宗回南京。五月,耶律拔里得奏攻破德州,擒刺史尹居璠及将吏二十七人。 [44]
契丹攻晋马家口、阳城失败后,不甘罢休,后晋则恃强而伺机反攻。会同九年(946年),契丹以欲取故予之计,派赵延寿诈降,诱晋出兵。晋出帝石重贵不察真伪,悉调宿卫禁军及诸道兵会集广晋(今河北大名),企图攻取瀛(河间)、莫(雄县南)二州,进图幽州(北京)。十一月,杜重威为帅,引兵三十万进抵瀛州,前锋将梁汉璋率先出战,未捷身亡。契丹军大举反攻,杜重威惧战,退兵武强。契丹军追击至恒州(河北正定),扼中渡桥(正定东南),与晋军夹滹沱河而峙。旋契丹出奇兵迂回至栾城,断晋军粮道。晋帅杜重威心怀异志,以腹背受敌,挟众将降。契丹以降将张彦泽为前锋,倍道疾驱,攻入大梁(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35]
耶律德光与后晋交战之际,“人畜亦多死,国人厌苦之”,付出了很大代价,述律太后曾警告他不要入主中原,但耶律德光没有听从。 [93]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日,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其后他召集后晋群臣,表示要择一人为中原之君,后晋群臣则请愿推戴辽太宗,于是辽太宗于大同元年(947年)二月初一日穿着通天冠、绛纱袍,登东京皇宫正殿,接受胡汉百官朝贺,宣布大赦。 [91] 下诏建国号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为中京。 [36]
返途病逝
辽太宗耶律德光率部进入东京后,以枢密副使刘敏权知开封府,杀秦继旻、李彦绅及郑州防御使杨承勋,以其弟承信为平卢军节度使,袭父爵。 [47] 派张彦泽迁徙石重贵出开封,杀桑维翰,然后在东京纵兵大掠。降石重贵为崇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接着大封臣子,以张砺为平章事,李崧为枢密使,冯道为太傅,和凝为翰林学士,赵莹为太子太保,刘昫守太保,冯玉为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