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辽太宗

正宫地位

其次,派人将石重贵的家人送往辽朝安置。遣赵莹、冯玉、李彦韬率领三百人送石重贵及其母李氏、太妃安氏、妻冯氏、弟石重睿、子石延煦、石延宝等于黄龙府安置。但是石重贵身边所用宫女、庖厨等仍然跟随。 [49] 改国号之后,升镇州为中京。以赵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中京留守。不久,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国号汉。辽太宗下诏以耿崇美为昭义军节度使,高唐英为昭德军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军节度使,分据要地。 [50]

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辽太宗很害怕,准备逃走,任命李崧(赐名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东京。辽太宗则带着后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封北行。路过相州,因守将梁晖反复无常,辽军遂攻破相州城,城中男子被杀,妇女被掳,婴儿被掷入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事后查点,凡死十余万人。辽太宗被迫退出,杀人泄忿,一路上看到荒凉景象,对蕃汉群臣说:“让中原破败到这个地步,都是燕王赵延寿的罪过。” [94-95]

渡过黎阳渡的时候,辽太宗对左右侍臣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得出所谓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 [51] 他当然很懊恼,走到栾城(河北栾城县)病死了,时年四十六岁。下葬于凤山,陵墓曰怀陵,庙号太宗。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奉上尊号谥为孝武皇帝。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九月,增谥为孝武惠文皇帝。 [52]

为政举措编辑 播报

政治

南北面官

辽太宗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业绩是引进"汉法",改革吏治,全面推行“因俗而治”的方针,确立了辽朝"南北兼制"的政治体制。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朝,加上原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20]

辽太宗顺时应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58] 他不但全部保留了幽云地区的原有制度,同时,在汉族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又把一批契丹官名改为汉名,并依汉例增设新职。调整后的辽朝中央政府,形成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平行的行政机构,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59] 负责管理契丹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军政事务。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59] 负责管理汉人、渤海人等农业人口的军政事务。

上一章 辽太宗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辽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