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辽太宗

正宫地位

制定历法

辽朝原无历法,大同元年(947年),太宗"自晋汴京收百司辽属、伎术、历象迁于中京,辽始有历"。 [73] 辽朝开始使用的历法是太宗从后晋带来的《乙未元历》。穆宗时开始使用直至圣宗统和十二年(994年)才改用贾俊所进《大明历》。 [71]

礼仪制度

《辽史·仪卫志》记载:"太宗皇帝会同元年,晋使冯道、刘昫等备车辂法物,上皇帝、皇太后尊号册礼。自此,天子车服昫见于辽"。太宗第一次看到中原天子的车服、仪仗,大开了眼界。同时把行册礼所用的"声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 [74] 。受汉制影响,"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 [75] 辽太宗由国服而改穿汉服说明他的汉化倾向。会同三年(939年),"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 [60] 以皇帝诏令的形式要求统治汉人的契丹官员也要穿汉服、从汉仪。大同元年(947年)正月,辽太宗用中原汉族皇帝仪式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他兴奋地说:"汉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于此殿坐,岂非真天子耶!" [75]

会同九年(946年),太宗曾接受后晋出帝的进献,得到汉族封建王朝的"传国玉玺"。据说"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使用的玉玺,正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鱼鸟篆字。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以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辽太宗得到了传国宝,自然也会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而以中原"真天子"自居了。二月,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辽太宗完全以中原封建王朝的模式进行政权建设,这说明契丹政权进一步汉化,旧制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71]

辽太宗在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于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被迫撤军,临走仍不忘搜罗中原的各种文物和图书资料带回北方。"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将还,得太常乐谱、宫悬、乐架、委所司先赴中京"。"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这些对辽朝文化发展和社会改革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契丹北归之后"唐晋文物,辽则用之"。 [75]

民族

契丹族

依《辽史·营卫志》载,契丹族五院部和六院部都“镇南境”,其中五院部(北院)“大王及都监春夏居五院部之侧,秋冬居羊门甸”,在太宗会同二年(939年)“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石烈户居之” [60] ,将四个石烈中的两个移戍于今海拉尔河、加集木尔河与克鲁伦河流域,使五院部的居住区域一分为二。

奚族

《辽史·太宗纪》中出现过一个“奚王府监军(奚监军)”的官职。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年)“南宰相鹘离底、奚监军寅你已、将军陪阿临阵退懦,上召切责之” [67] ,说明监军亦有领兵打仗的职责,而且此职位同样是常以契丹人充任,很显然,耶律桂所任“奚王府监军太尉”正是“奚王府吐里太尉”的汉译,而“监军”则是其简称。辽朝以契丹人出任奚王府中的军事官员,监督和领导奚族的军事行动,这即是“命契丹监督兵甲”这句话的所指。

上一章 辽太宗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辽太宗